分节阅读 278(2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扬 6910 字 2019-04-17

李隽,廖胜功,郑静和。以及三军将士望着城头上地烟尘,焦急地等着轰炸地结果。

xxxxxxxxxxxxxxx

“报告可汗,前面发现大量南朝军队。”探子急急地道:“他们地人很多,旗帜比草原上的草还要多。”

旭烈兀脸一板,斥道:“不就十万吗就把你吓着了。”

探子忙辩解道:“回可汗,依小地估算,恐怕恐怕”在旭烈兀的积威之下,不敢直言事实。

“恐怕什么说”旭烈兀喝道。

探子小心翼翼地道:“恐怕不止十万,二十万也有可能。”

先前得的情报,固守朱仙镇的赵良淳部只有十万。断不会有二十万。可是。这个探子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探子,追随旭烈兀多年。从来没有出过错,他说有二十万人,即使没有,也不会差得太多,对南宋地增兵能力,旭烈兀真的是有点吃惊了,道:“再探”探子领命而去。

“可汗,怎么办”忽秃忽有些吃惊地问道。忽秃忽一生追随旭烈兀,打过不少硬仗,军事经验丰富,很快就想到宋军一下子在朱仙镇出现二十万人,不用说其他方向上也有宋军赶来,宋军这是摆明了要合围他们。集中兵力从朱仙镇打开一道口子,到达汴京和忽必烈汇合是再好不过,不过这根本就不现实。

旭烈兀的军队虽是有三十万,占有兵力上的优势。但是,他的军队一直在机动,很是疲惫,而宋军早就等在这里了,这是以逸待劳,谁优谁劣非常明显。再说了,宋军不会在这里静等他们到来,什么事情都不做,肯定是在排营布阵,早就摆好堂堂之阵,攻击堂堂之阵是最困难的。

最让人担心的是,南宋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火炮,别的暂且不说,光是这火炮就够让人受地了。因而,要想从朱仙镇打开一道口子,困难之大可以想象。只要赵良淳拖住他们,其他的宋军就会飞马赶到,那样一来,旭烈兀就给团团包围了,他就是插翅难逃。

对于旭烈兀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绕过朱仙镇,直奔汴京,沉思了一下道:“绕道,兵分两路,分别从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去汴京。记住,要全速前进,赶到汴京就是胜利。”

旭烈兀的处置非常正确,兵分两路是为了节约时间。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总是会粉碎旭烈兀的美梦,一个探子飞马赶来,远远喊道:“报”

“说”旭烈兀冷冷地道。

探子边喘粗气边道:“回可汗,西北方出现一支骑兵,大约有五万,正向我们压来。”不用想都知道,这支军队是来阻止他们从西北方向流蹿。

旭烈兀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又一个探子飞马赶来,跳下马汇报道:“报可汗,东边、东北方向出两支骑兵。东北方向地骑兵身穿黑色盔甲,可能是南朝的玄甲骑兵。东边的骑兵高头大马,正向我们压来。”心里还嘀咕了一句“他们骑的马有好多是我们良种的蒙古马。”

很明显,南宋的意图是为了防止他从东边流蹿,才部署骑兵。旭烈兀感到南宋的包围圈给收紧了,也就是说南宋合围已到最后阶段,他的军队是生是死马上就要见分晓了。

“报告可汗,西边南边发现大量南朝军队。他们的人数很多,比瀚海中的黄沙还要多,他们溅起地烟尘遮住了半边天空。”又一个探子报告。

北有赵良淳挡道,其他方向出现大量宋军,这意味着什么旭烈兀不会想不到,象这样地大包围,按照兵法,宋军都是隐蔽前进,一旦他们暴露出来那就是说已经不怕给旭烈兀发现,说直白点:包围圈已经牢不可破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七十二章 光复汴京下2

时间在李隽他们的期待中一点点流失,他们原本期望城里会有所动静,可是半天没有动静,廖胜功和郑静和已经开始躁动了。这两人一向以冷静沉着著称,要他们躁动,实在是难,可是这事的关系太大,若是炮击成功,忽必烈出了问题,其好处多得没法言说,由不得二两不怦怦心跳。

李隽浓眉一轩,道:“廖将军听令”

“臣在。”廖胜功忙应道。对于廖胜功来说,李隽下令必是有很好的应对之策,充满着期待。

李隽决然道:“命令火炮调整位子,对准城门轰炸。炸开城门,立即攻城。”

立即攻城固然是好,要是蒙古人恼羞成怒,进行破坏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这点李隽刚刚就提到,廖胜功不无顾虑地提醒李隽道:“可是,皇上,要是鞑子破坏的话”

李隽挥手打断他说下去,道:“正是怕鞑子破坏,我们更应该马上攻城,让鞑子来不及破坏。记住,动作一定要猛,一定要快”

廖胜功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马上就明白过来,道:“皇上高见忽必烈遭到炮击,城里久久没有动静,必是为我火炮所伤。即使没有伤到他,也是惊到他了,趁他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攻城,一举攻入城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掉鞑子的军队,汴京也就可以完城归宋了。”

理是这个理,不过郑静和的表现却是与以往大不相同。埋怨道:“廖将军,皇上要你攻城,你却来说明皇上地意图,这是哪跟哪,你这是在错失战机。”

廖胜功给郑静和提醒,一拍脑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