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速忽里郁闷得连说话地心情都没有,只是挥挥手,亲兵明白他的意思。赶紧走了。
“流年不利”,术速忽里心里想到这四个字。金堂,大邑是成都地外围,这两处失守的话,意味着宋军即将到达成都城下,那么他的末日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术速忽里非常清楚,以他现有的兵力要想突破宋军地围困几乎不可能。
术速忽里的评价是无比正确,他真的是流年不利,念头刚刚转完,第三个亲兵又来汇报。道:“启禀大人。广汉失守。”
术速忽里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无奈地瘫坐在椅子上。连挥手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位当年曾经给蒙哥出奇策,要蒙哥不要理睬钓鱼城直去万州,顺江东下的名将一败再败后,终于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论是谁,不论他的勇气有多大,遭到一连串失败之后,勇气会越来越低,最后连抵挡地勇气都不会有。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很多人认为这一败取得的真正胜利是使得这位皇帝没有了抵抗的勇气。
术速忽里今日的表现与拿破仑差相仿佛,成都外围的失守,后果非常严重。他地预感是正确的,正在这时,他的亲兵队长走了过来,道:“启禀大人,南朝的军队正在城下叫战。”
“来了,来了,终于来了。”术速忽里一个劲地在心里叫道,过了一个会才道:“有多少人马”
亲兵队长想了一下才道:“大人,请容小的一言。现在成都与朝廷的音信不通,数万将士的安危全赖大人一人担承,还请大人不要辜负了将士们的期望。”他这是在委婉地告诉术速忽里要振作起来,要面对现实,只不过他说得委婉而已。
术速忽里是一员不错的名将,亲兵队长跟随他多年,居然学到了他不少东西,在这关键时刻点醒他。
“你说得有道理。”术速忽里一下站起来,道:“草原上的雄鹰永远是飞翔在蓝天之上,不会给地上地小鸡击败。说,他们有多少人”他也是一个不错地智者,给亲兵队长一点醒,马上就振作起来,只是,他的振作真地能阻挡得了宋军的铁蹄吗
亲兵队长很是高兴看到术速忽里的变化,道:“很多,四面八方都是。”顿了顿,道:“还有,南朝的皇帝也来了,在东面。”
“来得好。”术速忽里右手在桌子上一拍,道:“我这就去会会他。听说他有三头六臂,有呼风唤雨的本事,走,我们去见识一下这个神乎其神的人物。”
李隽现在不仅在南宋军民心目中建立了神明一样的地位,还给蒙古人吹得神乎其神,说他有三头六臂,呼云唤雨都不在话下。
这也难怪,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李隽能够力挽狂澜,要是他不是神人的话,还能是什么当李隽从蒙古俘虏口中得知这事之后,在心里偷笑“我哪里是什么神明,只不过多掌握了几百年的文明而已。这些文明超过了古人的想象力,才给他们扯淡,乱吹起来了。我要是真有三头六臂,岂不成了哪吒”
术速忽里来到东城,只见城外黑压压的一片人马,不计其数,旌旗蔽空,刀枪如林,在日光下辉眼生辉,好不骇人。人人气势非凡,个个赛似南山猛虎,阵势厚重稳固,不可撼动。
“好。”术速忽里从心里感叹宋军的变化,极目远眺,搜索李隽。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四十九章 成都战役下
宋军密不透风的阵势好象给巨斧劈开似的,一下向两边分开,留出一条通道。通道远处走来一群人,皇舆仪仗尽出,御林军骑着高头大马,气势非凡,簇拥着一人。
这人身穿皇袍,头戴皇冠,身高七尺,堂堂一丈夫,气宇轩昂,雍容华贵中不失慑人威势,骑在一匹白马上,银鞍白马,极是相称。策马而来,不疾不缓,但是给人的感觉好象是一座山在移动,给人一种压迫感。他的前进是那样的坚定不移,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得了他,即使泰山挡在他面前,也会给他推开。
不是李隽,还能是谁成都战役发起,这是四川的最后一场大战,宋军把成都围得水泄不通,各处隘道也给宋军守得严严密密,相信蒙古人把他在成都出现的消息送不出去,决定打起仪仗,激励军心,争取一鼓作气拿下成都,给张珏这些坚持抗战二十年的军民一个交待。
走在李隽身边的还有解晋,欧军行,以及陈宜中。张珏,郑静和,柳河子三人负责从西南北三个方向进攻,不在东面,是以没有跟来。
“果然与众不同。”术速忽里看着气势非凡的李隽,忍不住在心里赞道。
李隽行进中不断挥手,向将士们致意,来到阵前,李隽抬头望着城头上的术速忽里,久久没有说话。对于这个曾经给蒙哥出奇策的人,李隽在史书中是久闻大名。早就想见识一番了,没想到今日终于如愿以偿了,自然是要好好打量一番。
“城上可是术速忽里”李隽马鞭一扬,指着城头上地术速忽里问道。
术速忽里微一抱拳,答道:“正是。赵先生驾临我大元之地,起刀兵之灾,黎民涂炭。实为不智之举,还请赵先生上体天心。下顺民意,远离我大元之地,保一境之平安。”
此人还真是辩才不错,明明是蒙古侵占了南宋的领土,到了他嘴里居然给他说成是李隽侵占元朝的土地,也只有他这种脸皮极厚之人才说得出来。
他的话音一落,立即引来一阵骚动。是将士们心中不愤,群情激奋所致,要不是宋军的号令极严,可以想象得到,他们肯定是早就开骂了。
解晋右手已经握在刀柄上,愤愤不平地道:“鞑子,等会我要亲手砍下你的狗头。”
欧军行一脸的愤恨之色,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嘀咕道:“鞑子地脸皮真厚。”
陈宜中连连摇头,道:“非也,非也,此理不通。”
李隽仍是神色如常,一点变化也没有,仿佛术速忽里刺痛人心的话没有说一般。反驳道:“术速忽里此言差矣。四川,大宋朝地四川,非蒙古的四川。二十年前,蒙哥侵暴成性,贪图我大宋朝的疆土,侵扰西川,占领成都,成都给你们付之一炬,化为焦土。为祸之烈者,无出其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蒙哥终死钓鱼城下,是他的报应。今天。朕兴大军,吊民伐罪,光复河山,王师到处,百姓归心,夹道相迎。你妄想以区区数万之残兵败军抵挡朝廷百胜之师,何其愚也朕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让你投降。你若投降,朕保你性命,荣华不失,若想拼个鱼死网破,朕的大军待于城下,必将殄灭顽抗者。你现在是降,还是不降”
李隽这话既驳斥了术速忽里的谬言,又把威吓之意蕴于其中,无异于最后通牒。
术速忽里哪有不明白其中厉害地道理,要是他不降的话,这一仗打下来,他自然是有败无胜,若是投降,他就是第一个在四川投降的蒙古将领,这事他是万万不会做的,苦笑道:“赵先生的美意术速忽里心领了。术速忽里身荷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