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1(2 / 2)

遍地忧伤 李宗凌 5310 字 2019-04-17

宋慧婷撇了撇嘴说:“听你那语气,好像我平常就刁蛮任性一般。”

路晓飞说:“从前是啊,不过现在都传给慧婉那个小妮子了。坐下来,坐下来,我给你们泡茶。”

婉仪说:“我来吧。”

路晓飞连忙阻止她说:“别动,好好坐着。平常都是你们照顾我,今天就让我来照顾你们好了。泡茶嘛,我还是可以的。”一边说着,一边叫佣人把茶具拿了进来。用一个小炉子,慢慢的烧起水来。然后,专心的看着茶壶里的水,等到水刚冒泡的时候,就拿起来先将茶叶冲了一遍,然后才开始泡茶。一切,倒也做得像模像样的。

宋慧婷和婉仪都在路晓飞的对面坐了下来,路晓飞专心的泡茶,她们则专心的看他。

路晓飞抬头看了看她们,笑笑说:“我说,要是以后我什么事都不管了,每天都专心给你们泡茶,下棋,嗯,再画点画,练习下书法什么的,好不好”

宋慧婷说:“怎么,想解甲归田了”

婉仪则说:“如果,你觉得这样会更快乐一些的话,也没问题啊。”

路晓飞说:“仗,总有打完的时候,而且,应该也不会用多久了。守土抗日,抵御外辱,那是咱们的本分,可以说,百思不悔。可是打完了日本人呢你们都知道,我这一系,和最高统帅从来都不是一条路的,人家也始终没把咱们看成真正的自己人。其实我想到每次我和古地会面都要装作仅限于公事和普通朋友的交情,我就觉得心里面堵。很难说日本人打完以后全国的局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我只是说如果,如果我再把东北俄国人占的土地抢回来,你们觉得,最高统帅那里容得了我吗”

自古功高震主,更何况,路晓飞原本扮演的,还是被革命推翻的旧帝国的皇室血脉。他的那些部下,萧韫珩、王靖、汤震、徐清扬、程唐、缪忠强、宗雷、王大竹这些,都是活跃在山西、东北的名将,手下统兵数万,十万,数十万,即便是日军大本营,提到这些人,也免不了又敬又怕。而他们也都无一例外的出自旧帝国军的系统,而且,多多少少也都具有王室贵胄的背景。

抗战结束以后,免不了要对全军进行大整编吧。如果当局对路系的人马处理不公,难道他们会俯首听命而站在当局的立场,又能怎么公平处理呢路系的领袖人物当然是路晓飞,可是他一个人的意志,又能决定全部吗就算是现在,路系部队和中央正统,也不是同心同德,在势力交错的地方,摩擦也从来没有停过,而很多东西,也是身在高层的路晓飞无法控制的。

“你们知道吗”路晓飞分别握住了婉仪和宋慧婷的手,说:“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当什么大人物。我给你们说过我是从另外一个时空来到这里的,我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可对于我来说,来到这个世界最大的收获,就是你们和孩子。”

其实这种话听起来也并不怎么的,不过这两个女人就已经被感动得不行了,都眼泪汪汪的,紧紧握住他的手,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路晓飞说:“权力,地位,我都可以不管,不要,我准备在抗战结束,就把军权交给萧韫珩和王靖,行政权交给侯俊杰,不过,在此之前,我要尽我的责任。”

如果说一个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就是尽责的话,对于一个有可能改变历史的人来说,抓住历史的机遇,就是尽责。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责任而已。

第三四二章 是算账的时候了

1944年春天,50万苏军从远东调往了西线。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事件,参战各国的舆论,对此都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由于苏军主力的西调,在太平洋战争中劣势越来越明显的日军大本营甚至有人提出一个迁都到“渤海国”都城新京长春,彻底将中国东北吉黑两省变成日本的领土,以此为基地,长期坚持战争的建议。

积极响应和鼓吹将“大东亚圣战”进行到底的,永远是日军中正处于中下层,更渴望利用战争提高自己地位的青年军官,尽管现在的局势和战争爆发以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东军总司令部似乎受到这种情绪的蛊惑,不但频频的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而且大肆对占领区内的“渤海国民”和日本移民进行战争动员,号称要将关东军扩充到200万,不但要夺取被中国军队收复的奉天省,还要囊括包括库页岛在内的苏联远东地区。

相比之下,在中国国内,虽然影响力最大的中央日报指出在中原大战之后,全国抗战的形式一片大好,民众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对于军队的下一步走向,却没有一种比较明确的提法。这种民众热情,政府低调的情况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现象,反正,人人都期盼着战争早点结束,可是又都不知道,战争究竟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倒是在辽宁吉林之间漫长的交界线上,日军很快就发现东北方面军沿河漫长的交界线上的防御工事,进行了大量的土木工程。很明显,他们是在加固现有的防御工事。按照关东军总司令部参谋课的理解,这显然是苏军主力西调后,中国军队迫于“蟥军”的压力,将战略进攻态势转为战略防御态势。

事实上,100万东北军和120万关东军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很明显的,是关东军占据着较大的优势。没有了俄国人做靠山,东北方面军甚至连能不能守住辽宁,都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不过关东军总司令部参谋课也并没有因此头脑发热而马上制定计划向辽宁进攻,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关东军现在的状况。

除了不到50万整整属于关东军正式编制的部队之外,120万的数字泡沫,有30万是“渤海国”的伪军,他们的战斗力不强,装备也相当的低劣,最重要的是,日本人根本也信不过他们,战事一开,他们多半会被日本人用来打头阵当炮灰,但是会不会枪一响他们就向对面的东北军投降,谁都不敢说。除此之外,还有20万是由朝鲜人组成的殖民地部队。对于日本人来说,朝鲜殖民地部队的可信度和战斗力都比“渤海国皇家陆军”要强,但是现在日本蟥军的装备物资都已经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高丽人的装备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剩下的20万人,准确地说,只是日本在东北“开拓团”的武装农民,包括老人、已经退役的尚可战斗的伤残军人,十几岁的少年,纯粹就战斗力来说,还未必比得上“渤海国皇家陆军”。

而不管那些年轻军官怎样叫嚣,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山大将自己心里更明白。东北方面军采取守势,而苏军主力又调往西线,已经是一种比较好的局面了。毕竟,他的关东军主力还是要用来防备苏军剩下的那30万军队,并对其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