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团撤了,侧翼阵地的91团也撤了,只有东面3号阵地的89团还在坚持。89团的阵地后面是怀宁至潜山的公路,17军主力正冒着敌机的轰炸快速通过。
92团撤到潜山的时候,预设阵地上已经布置了17军的部队,原来他们比预定时间提前赶到了。92团奉命到第2集结地集结休整。
“这算是怎么回事啊。”这一次,就连团副盛玉铭也无法理解了,“咱们还有这么多的兵力,为什么还要一再的撤退撤就撤吧,为什么又要让17军来顶第一仗咱们4军什么时候给人当过替补啊”
凌杳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理解要服从,不理解也要服从。你马上把连以上军官召集起来开个会,稳定一下大家的情绪。潜山守卫战还是会很艰苦的,一旦17军退下来,咱们还有的打。”
“就潜山那地方哪还用得着17军啊。”盛玉铭摇头说:“用了17军又哪还用得着咱们啊,我怎么就觉得这仗打得有点窝囊呢再这样打下去,钢铁第4军的名号怕是要保不住了。就等着友军笑话吧。”
“你话太多了。”对这个从桂西会战开始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凌杳向来都是好脾气,即使是责备,也总是很温和的。但是作为老战友,盛玉铭也知道既然凌杳已经对他表示不满了,自己就不能再多说了。这个比自己小的上司大部分时候都还算是很温和的,可是能在钢铁第4军以如此年轻的年纪担任一个团级主官,没有一些特别的本事是不可能的。
很快潜山战斗就打响了,部署在二线的92团阵地也能清晰地听到前面激烈的枪炮声。战士们,连同连排长们都很是心痒。战争就是这样的,除了满天的炮火和惨烈的伤亡,除了畏惧和退缩,还有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热血。尤其是挂着“王牌”的名头,骨子里都流着高傲和无畏的热血的官兵们。对他们来说,死在战场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憋在战场后面,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煎熬。
而凌杳在观察哨上观察着前面的战况时,内心却是很平静的。平静中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炮火、热血和死亡是那么的近,爱情、家人和伙伴,却又离他那么的远。活下去,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遥远的伙伴的祝福。
第一八九章 对我们来说,这不算奇迹
撤退,撤退,似乎是永无止境的撤退。
92团在17军从潜山撤退以后只是奉命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以后,就沿着潜水,往天柱山的方向撤退了。撤退的途中到处是友军,情形看上去很乱。士兵们似乎都觉得很窝火,友军碰上了,也是横眉冷言的。有时候还出言相讥,只是因为各自的长官约束,才不至于发生打架斗殴的事件。日军的飞机不时的在头上盘旋,不时地俯冲扫射,使撤退中的队伍越发的混乱了。
日军的报纸和电台不断的吹嘘,说中国军队的“王牌”第4集团军已经被击溃,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夺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投降只是时间问题。可气的是,一些忘了祖宗,投向了日本人的家伙也不断的出来鼓噪,说抗战没有前途,“皇军”必胜。而政府媒体的缄默,让这样的声音显得格外的刺耳,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们心中悲观的情绪几乎达到了最大。
可是舆论怎么说那是舆论的是,正在战斗和撤退中的士兵们没有听到那些聒噪的声音。12师在撤到水吼岭停了下来,就地抢修工事,他们后面,则是一路撤过来的11师和17军的部队。
松浦淳六郎追得兴起,自己都几乎相信了本来只是用来发动心理战的宣传,认为第4集团军真的是溃败了。尽管11军司令部一再要他谨慎前进,在后继部队跟上之前不可过于深入,但是被眼前的大好局面冲昏了头脑的松浦淳六郎完全将军司令部的命令放在了一边。波田支队现在才在安庆登陆完毕,如果等到他们跟来,中国军队肯定就会退到大别山里去了。为了堵住这支中国军队的精锐的去路,松浦师团长派出了战车大队搭配骑兵联队包抄到了天柱山一带。
松浦的贪功冒进使杨选江上将的计划几乎达到完美,3月末的一个雨天,由于道路泥泞而无法按时赶到预定地点的日军战车大队和骑兵联队在半路上遭到了第4集团军第48军的伏击。48军原本驻防在太湖一带,被杨上将昼伏夜行的秘密调到了天柱山脚下,潜伏了两个昼夜。大雨使日军的机动部队陷入了泥潭,48军将日军尾巴一堵,就给包住了。
而这时候,松蒲师团的主力刚刚抵达水吼岭,和困在路上的机动部队不过20多公里的路程,就算是步行也不过就是半天多一点就可以到达的。可是,在水吼岭,之前只要发动几次冲锋就会被冲散的中国守军阵地,这时候却像浇铸了钢筋混凝土一样,任凭日军怎样死命的冲击,阵地也巍然不动。人还是那些人,装备也还是那些装备,松蒲淳六郎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的部队到了这里就过不去了。
日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