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接到撤退命令后,欧阳上将忙着收笼部队,第1集团军虽然是中央军精锐,但是他仍然得花很大的功夫,才能保证撤退不变成溃退。而就在他想起还有一个配属给他的200师留在朱仙镇时,前面传来情报,说200师已经主动出击,和土肥原贤二师团绞杀在一起了。
这时候第1集团军要从容离开太容易了,但是欧阳定星上将稍一分析,就调转18军和荣誉独立师,加入了包围土肥原师团的战斗。
土肥原贤二中将现在在他的师团部里叫苦不迭,原本仗着装甲优势和骄狂的心态追击兵力仍然比他多的第1集团军,打死也不相信中国军队一个师竟敢向他的师团突袭,结果现在的战况非常的不乐观了。而在得知下属两个伤亡消耗都已超过临界点的旅团已经和中国军队缠斗在一起时,他就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要提前进入靖国神社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4师团的战力现在虽然远远比不上平时,但在各方面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该部在和200师的战斗中并没有处于太大的下风。
毕竟,200师是一支新编成的部队,虽然提着心气对日军进行了突袭,但是大部分士兵的战斗经验和战斗素质与日军的差距,还是使他们在战斗中损失相当的惨重。这时在局面上处于优势的,是包围圈的核心部分,200师的师直属队。
古地很清楚他现在是里外受敌,这时候往外突击,向388旅靠拢和向内使劲地压下去,在自己的部队被打垮之前先灭了土肥原师团部。这两个选择所需要的消耗和压力其实差别并不大,但是结果是绝对不同的。迅速的拿下土肥原贤二师团部,毕其功于一役,外面的27旅团就会失去拼死攻击的目标与动力,而如果先退出来,让27旅团和其师团部会合,然后组织一个防御圈的话,这场战斗就肯定会拖长拖大。这个选择题,似乎并不难选择。
11月4日对古地来说是最难熬的一天。龟缩在李家寨这个小山包上的土肥原贤二师团部就像一只缩起了脑袋和四肢的乌龟,非常的难咬。而身后的27旅团已经发了狠,真不顾后卫部队的伤亡,拼着命的朝他这里打过来。现在就要看谁先撑不住。土肥原贤二好歹有个小土包当阵地,只需要专心死守就行了。而古地却不得不两头照顾。他的师直属队虽然有近两千号人,装备弹药也不差,却始终打不下只有三四百人的土肥原师团部。
可是在这个时候,古地却接到了一封来自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电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军政部副部长李谦诚元帅跨战区的来电,命令古地部队暂缓对土肥原贤二师团的攻击,保持对该部的包围压缩状态即可。这种跨战区的越级指挥一时让古地摸不着头脑,难道像陆问愚讲的那样,那位李长官需要用第六战区的败绩来作为自己夺权的砝码难道说高层人物之间的争权夺利,真的重于国家民族的利益
怎么办我们怎么办古地这个时候真希望袁维绪在身边,给他出一出主意。陆问愚只会说我们应该服从上级的命令。可是他现在的上级应该是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和第1集团军司令,因为他的200师现在是划归第六战区管辖的。而战况又是这样的紧急
几乎是几分钟才过,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又给他发来一封电报,这一次,李长官电令他放弃对土肥原师团部的进攻,让其27旅团与之会合,200师只需在外保持对其所部的包围和压迫。很显然李长官那里对战况的了解,已经到了非常详细的地步。而古地却着实搞不懂李长官的意图。自抗战开始以来,这位李长官全力抗战的态度是人所共知的。
而更让古地意外的是,他的老长官,现在安徽的31集团军司令李宗凌上将,也给他发来了一封电报,要他暂缓攻击土肥原师团。
古地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重重的压在他身上,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往前一步,就可以让土肥原贤二飞到靖国神社去,古地根本不想给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畜牲活到东京审判的机会,但是,如果一意孤行,又该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就在古地收到李长官跨战区越级指挥的电报时,他现在的直接的上司,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黄潜,也发来了电报“命令你部以最坚决之战斗,迅速击溃敌军防线,斩俘敌酋如若违令,军法从事”
李长官的第三封电报又来,这一次,却没说要他放弃进攻,只说了一件事:“中原之第10、第17集团军,正向你部靠拢。”
第一七六章 塘子里的水很深
在最后的一刻,古地做出了一个对当时的战局影响重大,对自己更是影响重大的决定。
选择从来都很难分清对与错,因为命运早已经注定。
“命令部队,暂停对土肥原贤二师团部的攻击,向388旅靠拢”
向388旅靠拢并不难,因为日军27旅团的目的是与其师团部回合。在古地的师直属队转向388旅时,与之擦肩而过的27旅团并没有向他们发起攻击。双方就这么互不干扰的和自己的部队实现了会合。
正在赶来的第1集团军司令欧阳定星上将得知土肥原师团部已经和27旅团会合时,不由感到大为可惜,现在要吃掉他们,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而且很快土肥原师团的另外一个旅团也冲破了黎渺的新77旅的防线,和师团部会合,整个14师团就此全部集结,龟缩在了一起。第1集团军3个已经残损的师赶到,也只是和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