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副官说:“师座这话可就折杀卑职了,卑职只求能为师座出力,别无他心。”
路晓飞哼了一声,心想,少来,你要是没有他心,我现在又怎么会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过他现在不想追究这个问题,只是说:“要萧韫珩马上给我一个详尽的计划,这一仗一定要打好。”
侯副官说:“是。师座,杨廷威虽然有本事,不过已经快要过气了。这一次西征,风头又过盛,师座的眼光不差,他的仕途也差不多了。不过,他这一次倚仗的皇家山地旅的旅长王大竹,咱们是不是可以接触一下。此人毕业于帝国军校,后来又留学日本,在晋西北5年,练出了一个全帝国独一无二的山地旅,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年纪也才30岁,今后应该还很有发展的空间。”
路晓飞说:“这种事情,还是你去办吧,不过我看这个人似乎有点滑头,能不能拉拢过来,还要看你的本事。”
侯副官颇为欣赏的看着路晓飞,就差说一句孺子可教了。这让路晓飞多少有点不爽。
11月中旬,帝国军杨廷威部攻陷天水,击溃赫连氏叛军主力。下旬,再破兰州,俘虏“吐火罗国王”赫连英杰。和帝国军在南线的惨淡经营相比,这一次西征完全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其中立下头功的,当然还是西征军总指挥杨廷威,皇帝晋升他为帝国上将,并任命他为甘肃总督,一时间十分风光。而作战有功的将领都得到了晋升和嘉奖包括那两个实际上还没有到甘肃的禁卫师的师长,路晓飞也晋升了中将。而皇帝还特别奖励了此次西征的核心,皇家独立山地旅旅长王大竹,扩编其部为皇家陆军新编第1军,驻防太原。刚刚风光一把的杨廷威很快就发现,他最信赖的学生王大竹没有为他留下来,而是在他还不知情的时候,就已经把部队拉回去了,甘肃的驻军改为之前一直没有过来的禁卫10师。他的甘肃总督,很快就变成了有名无实的虚职。
这种从巅峰到低谷的跌落,比路晓飞预想的还要快。而路晓飞接到命令,禁卫8师移驻归绥,他同时也被皇帝任命为绥远总督。
有了一支近3万人的部队,现在又有了地盘。无论是路晓飞自己,还是他的幕僚们,都觉得这是个发展自身实力的大好时机。皇帝让凌亲王世子去做绥远总督,当然是拿自己人去挤掉原来的地方实力派。虽然以皇帝的身份,未必就会全心全意的信任这个年轻的世子,但是他又有多少真正可以信任的人呢皇帝本来想等路晓飞回到京城之后接见他一回,毕竟他们可是血亲,凌亲王为了帝国的财政体系不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前崩溃,也算是竭心尽力。不过随着南线的战事日趋紧张,他又迫不及待的飞往徐州去了。
不过,对路晓飞来说,只有绥远是不够的,只有一个禁卫第8师也是不够的。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山西和察哈尔。至少,晋北的大同、朔州这样的地方,一定要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才行。帝国终究会灭亡,这是它的命数。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第五十三章 当奢侈加上浪费的时候
1930年,从5月初到11月末,帝国军和国民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豫苏皖战场上,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会战。双方先后投入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耗时超过六个月,创下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历史。而这场会战的结局,也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5月5日,古地所在的国民军第71军新编第7师参加了整个豫苏皖大会战的揭幕战信阳会战。这是一场帝国军主动进攻而国民军被动防御的会战。帝国军的指挥官是素有“名将”之称,年富力强的帝国上将左宗翰,时任帝国皇家陆军“圣剑”集团军总司令,所辖皇家陆军第3、第6、第12和第28四个军,另有临时调配到“圣剑”集团军的禁卫第3师。是帝国军中少数能跨越派系因素的重兵集团。“圣剑”集团军的战役目标是占领信阳,切断国民军中原方面军和安徽方面第四战区部队之间的联系,威胁武汉,压制国民军的中原方面军和第四战区部队后该战区部队统编为淮南方面军,为徐州主力决战解决后顾之忧。
“圣剑”集团军来势汹汹,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攻克国民军的防线,并将沿途的国民军分割成几块使其不能呼应。尤其是在汝南,“圣剑”集团军集结几乎全部兵力猛打驻防那里的国民军69军,几乎可以说全歼了这支部队。整个集团军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将敢于出现在其前进路上的部队一一撕裂。国民军中原方面军司令长官部几次试图分散“圣剑”集团军的兵力都未能成功,反而损失了不少担任诱敌任务的部队。
5月10日,“圣剑”集团军已经推进到淮河北岸的新安店,在那里受到了国民军38军的强力阻击。
国民军的中原方面军对帝国军的推进速度非常不适应,而在此之前中原方面军一直处于攻势之中,还没有完成大规模集结,就被“圣剑”集团军甩在了身后。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信阳丢失恐怕在所难免。而这样一个重兵集团一旦趴下来据守一点,要吃掉它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原方面军司令长官部的对策是一定要将该部拆散,以便于各个击破。几次诱敌行动均告失败,可见“圣剑”集团军总司令左宗翰上将是一位非常稳健的用兵家,要让他上当是非常难的。中原方面军司令长官李谦诚一级上将只能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即临时调配给“圣剑”集团军的禁卫第3师。
李谦诚一级上将本身是一个比较正统的用兵家,用兵的习惯在正而不在奇,不过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新事物,能有奇谋。这一次面对帝国军的“圣剑”集团军,中原方面军参谋部认为没有太多的奇谋发挥的空间,更多的要依靠集结、调动辖区内可以动用的所有兵力,以大兵团对大兵团进行正面交锋。
在豫南,中原方面军辖有第7、第21、第33、第38、第56、第69、第70、第71共8个军和新9、新11两个独立师。兵力上国民军占有优势,但帝国军的“圣剑”集团军的前期突击,已经打乱了国民军的部署,且重创了第69军,目前士气达到最旺。同时中原方面军的兵力不但还要维持原有的防线,而且还要组成专门的辎重部队维持后勤补给,因为豫南是国民军新占领的地区,军事占领不等于政治统治,该地区的民众对国民军尚还处于不抵抗不合作的态度之中。所以,国民军可用于正面作战的部队反倒少于帝国军的“圣剑”集团军。
集中兵力先打禁卫第3师,是经过一连串的接触之后,中原方面军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个突破点。禁卫第3师是皇帝最为倚重的四大禁卫师之中的一支部队,之前是在皖北战场作战,此次为加强“圣剑”集团军的攻击力,由皇帝亲自调配到该集团军中。在整个帝国军中,四大禁卫师的战斗力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流,禁卫第3师也同样如此。师长淳于清中将领有子爵封号,也是帝国一时之才俊。禁卫3师在“圣剑”集团军的战斗序列中表现抢眼,重创国民军69军一役,百分之八十的功劳都要算在禁卫3师的头上。这支部队最大的弱点,恐怕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