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婕放下刀,冷笑一声:“当年拍《红楼梦》,道具师傅刻的一个小屏风,现在的机器刻得再像,也没了那份故事。”
张德 点头,调出星河微雕资料库:“把邓婕这次的玉石微雕参数设为顶级加密,”他对机械虫群下达指令,“每个纹路的停顿时长、下刀角度都做成动態密钥,只有咱们的设备能识別。”
他看著邓婕继续雕刻,刀尖在玉石上划出的弧线,与星河最新的微雕轨跡算法完美契合。
这时,工作室的门被推开,风风火火走进来的是刚从敦煌回来的蒋勤勤。她的围巾上还沾著细沙,眼睛却亮闪闪的:“德哥,我在莫高窟看到那些壁画的细节,突然想到个微雕点子!”她展开一幅临摹画,上面的飞天衣袂飘飘,“把这种流动感用微雕刻在手机壳上,明达肯定学不来!”
张德 看著蒋勤勤的画,智力65立刻构思出微雕方案:“用0.05毫米的分层微雕,先刻轮廓,再在每层叠加透明度不同的涂层。”他调动机械虫群模擬效果,“这样从不同角度看,飞天就像在动。”蒋勤勤拍手笑起来,腕间“j - 1992”的微雕编號(她首次主演电视剧的年份)隨著动作闪烁。
邓婕也凑过来,手中的玉石微雕暂时放下:“这就对了,微雕不是死的,是有故事的。”她指著蒋勤勤的画,“当年拍戏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琢磨透,微雕也得这样,每个刻痕都有它的『戏』。”张德 记录著两位女星的想法,心中已有对策:明达的机器再精密,也无法复製演员对细节的理解与情感。
很快,星河推出的“故事微雕”系列產品上市:邓婕的《红楼梦》玉石掛件,每一道飞檐都藏著动態微雕,角度一变,仿佛能看到书中人在楼阁间穿梭;蒋勤勤的飞天手机壳,在阳光下呈现出多层色彩,如同莫高窟的壁画在千年后依然鲜活。而明达的仿品,虽然看似精细,却总少了那股灵动的“气”。
张德 知道,微雕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有这些带著故事与情感的女星合作,星河的微雕科技便有了灵魂。当明达还在追求参数上的超越时,星河早已在传统与科技的融合中,刻下了无法复製的艺术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