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涟漪效应(2 / 2)

张德递过《星河战记》日文版分镜稿,新角色yuki的工具包上绣著星河logo:“我们可以为松下定製专属剧情,让yuki使用贵公司的晶片突破信號封锁。”他注意到山田的瞳孔因和服元素的分镜而收缩——那是日本市场最熟悉的文化密码。

尖沙咀书城的创刊发布会上,九岁的范冰冰挤到签名台前,校服领口別著偷別母亲的珍珠发卡。“姐姐,能给我签在『天辰核心』上吗”她举著塑料模型,声音甜得像tvb童星,“我爸爸说,以后打电话要像shirley杨那样勇敢。”

陈玲笑著在模型背面画下笑脸,没注意到小女孩悄悄將学生证往身后藏了藏——出生日期“1981.9.16”被橡皮蹭得模糊。叶玉卿的跑车送范冰冰回家时,后视镜里映出小女孩模仿明星挥手的姿势,裙角扬起的弧度像在预演未来的红毯。

深圳宝安的临时厂房里,张德盯著显微镜调整注塑机参数,陈玲的分镜稿用胶带贴在操作台上。shirley杨的护腕图案被转化为模具曲线,试產机的卡通外壳边缘泛著漫画线稿的毛边——这种“工业手绘风”意外成为深圳电子厂的独特標识。

“山田先生同意了模具技术授权,”叶玉卿的电话混著大阪机场的广播,“但他想要yuki的独立外传,还要我亲自配音。”她的声音带著笑意,“看来日本工程师也会被漫画打动。”

深夜的办公室里,张德翻开父亲的维修手册,1983年的大哥大维修笔记旁,新添了1990年的试產记录。他握著钢笔的手悬在泛黄纸页上方,最终在“天辰核心”的手绘草图旁写下:“每个焊点都是时代的印记,每一次危机都是帝国的基石。”墨跡渗入纸纹,与父亲当年的焊点示意图重叠,像两代人在电子业的隔空击掌。

窗外,深圳的探照灯扫过正在奠基的星河工业园,试產机的信號灯在车间明灭,如同漫画中指引探险者的磷火。张德摸了摸手臂上的光膜,四维属性因连续的技术攻坚与商业博弈微微发烫:力量因搬运设备提升至8.5,敏捷因爆炸反应增至14.0,智力在专利谈判中突破22.0,而魅力,正隨著跨领域合作的推进,向20大关稳步靠近。

他知道,摩托罗拉的专利律师正在草擬新的指控,老金的安保协议藏著黑帮特有的利益算盘,范冰冰的学生证涂改痕跡预示著娱乐圈的早熟生存法则。但此刻,工作檯上的卡通外壳试產机正在充电,屏幕上跳动的信號格与漫画里的能源核心同步闪烁——这是科技与文化第一次真正的共振,也是星河科技从深水埗作坊迈向全球帝国的第一步。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深圳的厂房,张德將陈玲新画的分镜夹进维修手册。画面中,shirley杨与yuki站在电路板前,背后是香港的霓虹与东京的樱,而她们手中的“天辰核心”,正將信號射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