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大怒,下令山东镇戍统率蒙信火速平叛。
始皇帝下诏山东各地,以强硬手段镇制关东士人,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允许动用武力。
=
鲁城的叛乱尚未平定,从洛阳、邯郸、大梁、临淄、陈、寿春等地陆续传来关东士人在激愤之下,与当地府署发生冲突的消息,而中原的颍川郡、山东的琅琊郡,淮南的九江郡,江东的丹阳和吴县都发生了官员被刺事件,一时间关东风起云涌,局势急剧恶化。
始皇帝紧急下诏,蓝田大营十万将士即刻集结,做好东进准备。
又下诏给北军东行辕官长章邯,集结军队,随时南下平定关东地区的暴,确保河北安全。
两淮、江南、江东三地的镇戍军和大江一线的水师进入战备状态。
始皇帝急召武烈王公子宝鼎,请他日夜兼程从陇西赶回咸阳。
=
关东地方郡国的封王和太守联合京城权贵一起向始皇帝和中枢施压,要求给地方更多的权力,尤其在地方兵役的征发上给予更大的自主权,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李斯等大臣则建议始皇帝,独尊法学,罢黜百家,禁止私学,焚毁儒家、道家等典籍,以极度强硬的手段统一中土文化。
关东博士集团极力抗争,太子和右丞相隗状等大臣也竭力劝谏始皇帝不要因小失大,以免葬送了当前的统一局面。
四月,蒙信奏报,鲁城叛乱平定,孔鲋带着一帮弟子逃亡沂山,薛郡的混乱局势正在恢复之中。
这个消息刚刚抵达咸阳,孔鲋的弟子叔孙通就逃离了咸阳,不知所踪。
随着博士叔孙通的逃亡,更多的博士开始以各种借口请辞归乡,追随他们的弟子门生也陆续离开咸阳重返关东。
=
左丞李斯等法家大臣以各种手段打击关东博士集团,不遗余力地驱赶关东博士,同时利用他们控制的地方势力重创关东士人。
太子扶苏和右丞相隗状则联合地方势力保护关东士人,对始皇帝的镇压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拒绝执行。
就在始皇帝焦头烂额的时候,武烈王公子宝鼎终于回到了咸阳。
第一卷 崛起 第454章 一本书引发的风暴
第454章一本书引发的风暴
宝鼎没有想到一本书竟然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土的风暴。
望着始皇帝削瘦的身躯、憔悴的面孔和鬓角上的白发,宝鼎黯然无语,心里懊悔不已。早知这本书会ji化法家和其他诸子百家的矛盾,会ji化大秦官僚集团和关东博士集团的矛盾,会ji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会ji化“集权”和“分封”的矛盾,会提前引发“焚书”一案,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向始皇帝进献此策的。
太子扶苏坐在一侧,脸sè苍白,神情疲惫,深陷的眼窝和焦虑的眼神把他这段时间所承受的重压清晰地表了出来。
隗状和李斯相对而坐,两人的目光不时撞击,积郁以久的矛盾在这一刻毫不掩饰地爆发出来,互不相让。
太尉éng恬、御史大夫赵亥、驷车庶长公子腾、郎中令éng嘉、长史周青臣尽显疲态,各自安静地坐在一边,虽然神态各异,但无不愁容满面。
中郎éng毅把自己的身影掩藏在y影之中,看不到他的表情,只看到他手上那只笔半悬于空中,已经半晌没有落下了。
御书房内的气氛极度压抑,让人窒息。
宝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稍稍平缓了一下xiong中的窒闷。
大家都在等待他说话,但他脑子太乱了,一时之间竟然茫然无语。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十几年的努力尽数付之东流。无论他如何改变国策,无论他是否让帝国产生储君,也无论他是否掌控军权,他都始终无法解决、压制或者缓解集权和分封这对根本xg的矛盾。
历史上大秦帝国的覆灭就是源自这对矛盾。宝鼎初来乍到的时候不知道,后来了解了这个时代知道了这对矛盾,但以这个时代的局限xg和他的智慧来说,他根本找寻不到解决之策。
历史还是回到了它固有的轨迹上。宝鼎一度改变了历史,他帮助大秦提前完成了南征,帮助大秦提前稳定了北疆局势,甚至让大秦在统一五年后就开始了实施休养生息之策,缓解了帝国中央财政的崩溃危机,但宝鼎也同样阻止了始皇帝对豪门贵族的打击,对功臣的压制,再加上封国的建立打开了分封的大门,由此直接导致了“集权”和“分封”这对矛盾的猛烈冲撞,现如今更是到了爆发的边缘。
和原来的历史相比,目前的局势更糟糕,国内的矛盾更ji烈,中央和地方的对抗更严重。宝鼎十几年的努力,不但未能延缓帝国倾覆的步伐,反而加快了帝国崩溃的速度。
宝鼎陷入深深的无助和自责。
他呆呆地望着铜灯上摇曳的火苗,思绪不知不觉间穿越了时空,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他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小妹,想到了学姐,想到了胖子,接着再度回到这个世界,他想到了曾经拥有这副躯体的兄弟,想到了对他的承诺。
我要保护自己的亲人,我要守护自己的帝国。
宝鼎抬头望向始皇帝,躬身为礼,“为守护大秦,臣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此言一出,始皇帝的眼内顿时出喜sè,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