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朕不急,你们也不准急!(加更,求月票!)(2 / 2)

大明王朝1627 一橛柴 1596 字 5天前

「现下是多少员额,未来若欲固守,需多少员额?若欲反攻,又要多少员额?支撑这些员额的民运、京运又是如何,海运、陆运又要如何办理,所需置办的战马、军备、堡城等一应开销用度,都仔仔细细地算出来,做成一本条理清晰的总帐!」

霍维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拱手领命:「臣,遵旨!」

朱由检微微点头,目光却越过他,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辽东之事的细则,要等孙督师与你们一同商议而定。朕今日不谈细则,却要与诸卿,说说朕心中的大略。」

他看向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

「辽事延绵至今,几近十年了。朕与孙督师数次密谈,复盘历次战事,发现其败因万千,归根结底,无非是坏在一个急」字上。」

「萨尔浒之战,聚集八万之众,汇集朝鲜、海西女真,共计十一万众,号称四十七万。」

「然而其中杜松、刘挺乃卸任之老将,各军部卒又从福建、江西、浙江、四川、陕西等各地抽调而来。」

「以此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之队伍,往战养精蓄锐之六万奴虏,何异于以卵击石!」

「更何况,最终所定出兵之日,竟然不以天时、不以地利、不以战机决断,而仅仅是担心师老饷匮,这才仓促出战。」

「此战如此荒谬,又如何能够不败!」

朱由检环视众人,语气冷淡。

「朕斩杨镐,乃是封疆辱国,不得不斩。」

「但若真论因功成败,这堂皇大局,又岂是杨镐一人败之!」

「再往后辽沈之战,广宁之战,金复海盖之战——哪一次不是粮饷未足、军备未修、士卒未训、将官未汰,便意图以侥幸之机,贪图那灭国之功?」

「一而再,再而三,败了又败!直到宁远、宁锦二战,稍稍稳住阵脚,竟又有人开始空言灭奴之事,何其荒诞,何其短视!」

朱由检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每一个字都敲在臣子们的心上。

「是故,在朕这里,给辽东定下的,是'十年之策」。」

「前二年,以清减兵卒、清查贪腐为主。后三年,以训练士卒、积蓄粮草为主。」

「非有辽东精兵十五万,关内后劲十五万,合计三十万大军,备足千万粮草,朕绝不言决战!

「再往后有五年,方得用堂堂正正之师,行泰山压顶之势!」

「一战于广宁,二战复辽沈,三战下开原,四战追亡逐北,捣其巢穴,灭其种族!」

「这事,五年不够,就用七年!七年不够,就用十年!十年不够,就用二十年!」

「在此之前,」朱由检目光灼灼,扫视全场,「所有反贪、清弊、筑城、屯田、练兵之事,一体记功!」

「能练好兵、备好粮,伯爵、侯爵之位,虚位以待!」

「能灭后金一族,取建奴四贝勒之首级者,则公爵之位,朕亦不吝!」

朱由检说到这里,尽可能将自己的诚意全部展露:「朕今日与各位大臣,真真切切说句肺腑之言。」

「朕今年,方才十七岁而已。每日引弓六十,举石一百,餐饮清淡,不敢多进油盐荤腥。此非欲求长生也,只恐身体糟践,而耽误国事,再引国朝动乱罢了。」

「朕所言所行,无论北直隶新政、还是蓟辽军事,向来是求缓不求急,求稳不求躁。」

「所以,朕一点也不急,也绝不允许你们,有任何急躁冒进之念!」

——此乃谎言。

朱由检心中急得和吉吉国王一样。

永昌二年以前,新政要有起码的起色。

永昌十年以前,整个大明要进入增量市场。

否则别说圣君再世,就是玉皇大帝下凡也救不了大明。

否则朱由检也不会一登基就逼死魏忠贤,又亲自下场来做这「新政党魁」了。

但战术的急、执行效率的急,不能蔓延为战略上的浮躁。

所以在口号上,在基调上,能压的节奏和情绪,朱由检是一定要压住。

似快实慢,说得就是如此了。

朱由检最后顿了顿,方才说出最后一句:「诸位爱卿,都听明白了吗?」

短暂的寂静后,李国普站起身来,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对著朱由检深深下拜。

「主上不以不测为威,而以赤诚为本;不以一时之功为念,而以万世之基为重。克急用忍,诚社稷之大幸!」

朱由检欣慰地点了点头,示意李国普坐下。

兵部之事,至此算是彻底定了调。

他这才将目光转向了今日朝会的最后一人。

「户部尚书郭允厚,到你了,起身接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