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黑乌鸦与白乌鸦(2 / 2)

大明王朝1627 一橛柴 2849 字 6天前

「其中,正七品官,暂定每年加养廉俸银二十两。」

二十两?

殿中又是一阵轻微的骚动。

对于秘书处那些行人司、中书舍人出身,没什么捞钱门路的年轻官员来说,这笔钱不算少了。

毕竟,七品官的常规年俸,加上月米、折银、折捐、柴直银、堂直银等诸项,折银大概三十两左右,这一下就增长了大半。

但对于那些手握「常例」和来钱门路的官员,比如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而言,区区二十两,又实在有些不够看。

知县入京考选,使人往京中来,基本上数千起步。

他们这些要害位置的七品官,一年下来,各种孝敬便能收个五百上千两。

若是吏科、兵科这种要害中的要害,一年三千两、五千两也不在话下。

朱由检仿佛看穿了众人的心思,他叩了叩御案,开口补充道:「诸卿,此次加俸,只是一个开始。往后,还会继续追加。

「朕心目中,理想的七品京官俸禄,应当是年入百金。」

他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恳切。

「京师居,大不易。一个八口之家,若要过得体面,不大举借贷,一年耗费五十两上下,才不算狼狈。」

「而京官但凡上了品级,迎来送往,时节程仪,人情往来,一年没有百金,更是捉襟见肘。」

「若欲过上奢豪生活,那五百金、六百金亦不为多。」

朱由检顿了顿,问道:「朕于市井间听闻此情,是否有偏颇之处?」

百官纷纷摇头,首辅黄立极拱手道:「陛下明见万里,能体恤下情,实乃社稷之福。」

「那朕就放心了。」朱由检点点头,「这一次加俸,其主要目的,是保全体面,使新政各官在不伸手之余,尚能维持官身尊严。至于优渥、富贵,那就要看新政的成效了。」

「朕并非贪吝之人,居于深宫,天下奉养,要这钱财亦是无用。」

「然如今九边连年欠饷,国库入不敷出,新政未见成效之前,委实无法加得太多。」

「明年,北直隶新政一期事了,朕会根据成效,再定一次加俸。往后,新政每推进一步,俸禄便调整一次。」

「总而言之,国朝财税宽裕,诸卿的俸禄自然就宽裕。我等君臣一心,先争取将俸禄恢复到太祖高皇帝之时,再说其他!」

朱由检画下了一个巨大的饼,也不管群臣反应,直接挥手,示意李国普继续。

他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太祖高皇帝恐怕就是他加薪的终点了。

高薪养廉?

养不动的。

这种法子,只适合小国寡民之地。只要权力的收益远高于俸禄的收入,官员就一定会尝试权力寻租,这是人性,无可避免。

更何况,大明还有纳妾和奴仆制度。

京官还好,地方官一上任,拖家带口,加上幕僚、仆役,动辄便是百余人之多。

一个七品知县的排场,比后世一个高官都大。

要加到多少薪俸,才能养得起这百余口人?

明人自己说得好,士风之败,败于奢靡。

奢靡之风一开,工资发到天上去,也刹不住贪腐。

现阶段,不过是先用「晋升快车道」和「高压监管」这两根鞭子,压制住他们的欲望罢了。

李国普得到示意,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最令人心悸的第三条。

「其三,曰:强督察,严刑罚!」

「治乱世,用重典!」李国普的声音略微拔高,带著一股肃杀之气。

「陛下曾言,弹劾新政之人,需证据详实。却未言明一旦确证其罪后,又要如何惩罚。今日便在此明晰。」

「凡查出新政官员贪腐情弊者,其刑罚,一律从重从严!」

「寻常官员,罪当加绿者,新政官员,则定加绿三道!」

「寻常官员,罪当罢官者,新政官员,则定削籍为民!」

「寻常官员,罪当配赎者,新政官员,则定斩首示众!」

李国普每说一句,殿中百官的脸色便严肃一分。

当「斩首示众」四个字落地时,整个大殿死一般的寂静。

处罚如此严苛,那前面加的一点俸禄,又算得了什么?

不少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那些已经身处新政之中的官员脸上,想看看他们的反应。

却见以新政委员会为首的一批大臣,大多面无表情,显然是早已通过气。

而站在后排的那些秘书处年轻官员,脸上非但没有恐惧,反而个个双目放光,透著一股狂热的切望。

杀好啊!杀好啊!你不杀,我不杀,宰辅何时到我家!

无论理想主义者还是野心家,均从这其中嗅到了难得的机遇!

朱由检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为此斟酌了许久,也与大臣们反复争论过,反贪的线,到底要划在哪里。

结果聊来聊去,在国家层面,明面上,只能划一道「零容忍」的红线。

至于更详细的底线,比如贪污多少两是警戒线,多少两是免职线,多少两是杀头线,这些都不能明说,只能在日后的判例中,慢慢体现。

——总不可能他皇帝亲口许诺,只要不贪超过10两就没事吧?那为何不加俸10两呢?

底线是底线,不能退让。

实操却可根据时势、节奏去慢慢调整了。

李国普顿了顿,又抛出一个重磅消息。

「其四,曰:赏举告。」

「风宪各官,若能查实新政官员大桩贪鄙之事,证据确凿者,每桩事,赏银百两,考功加红」一道,以彰其澄清天下之气!」

「弹劾成功之人,陛下皆不吝赏拔。其人欲入新政也好,不欲也罢,从其自愿。」

「以上四则,便是新政反贪诸例概要,详细细则会在月内贴于承天门处公示。」

说罢,李国普深深一揖,退回原位。

朱由检点点头,目光转向左都御史房壮丽。

「房卿,此事,你都察院也要盯紧了。」

「总宪之职,在于澄清风气,肃正朝纲,而不是给党争当马前卒的。好好做事,莫要再让朕失望了。」

房壮丽连忙起身,一张老脸涨得通红,躬身道:「臣——臣必定整顿队伍,革汰慵人,为陛下扫清寰宇,万死不辞!」

朱由检随口敲打了一句,却并未对他抱有太大期待。

阉党时期能坐上左都御史高位的人,能是什么硬骨头?

不过是个过渡人物罢了。

如果房壮丽做不好这事,正好将他换掉,换上刘宗周那样的硬茬子上来,也能顺便平衡一下朝中势力。

东林那班人里,还是有不少适合走监察路线的。

至此,他为天下官吏打造的「新政高速路」,已然三出其二。

俸禄高(略高),监督严(如严),晋升快(真的快到飞起)。

只是,这条路,只有真正的勇士和英才,才有资格踏上。

要么,像北直隶即将开始的官吏考选一般,凭实打实的经世致用之才,脱颖而出。

要么,就走监察路线,以火眼金睛纠出害群之马,用「黑乌鸦」的尸骨,铺就自己的晋升之路。

朱由检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百官。

俸禄一事,交代了。

监督一事,也交代了。

唯独那最诱人,也最关键的「晋升快」,还一直如云中之月,影影绰绰,未曾言明。

这根吊在所有人面前的胡萝卜,也是时候,该让众人看个清楚了。

>

本周热推:

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这个崇祯太过极端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大宋文豪穿越大明十二裁,方知是笑傲日录下要么,就走监察路线,以火眼金睛纠出害群之马,用「黑乌鸦」的尸骨,铺就自己的晋升之路。

朱由检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百官。

俸禄一事,交代了。

监督一事,也交代了。

唯独那最诱人,也最关键的「晋升快」,还一直如云中之月,影影绰绰,未曾言明。

这根吊在所有人面前的胡萝卜,也是时候,该让众人看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