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打压式科学教育(2 / 2)

所谓兵家不争之地、兵家必争之地都是因为,地盘足够大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教育立足于提升整个法属非洲的社会基础,不用纠结用什么办法,如果能够激发当地人的上进心,我们何必在乎采用什么办法。”比起亨利·瓦龙这个心理学家,塞勒斯坦·弗雷内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加清晰一些。

塞勒斯坦·弗雷内这个教育家的一个尝试,要换做东方大国能够理解的东西就是,校园黑板报。

学生会将自己写的文章、诗歌、调查报告等,用活字印刷的方式自己排版、印刷出来,然后装订成班级报纸或杂志,用于校内外的交流。

对亨利·瓦龙的话表达了不同意见,塞勒斯坦·弗雷内则问出了自己的问题,“似乎在海外省新建立的大学规划,都是理工科,这是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理工科的特质。”科曼能自己心里要排斥女人、屏蔽黑人嘛?当然是不能,哪怕心里是这么想的,于是反而问道,“高等代数掌握在数学领域算是到达了什么层次。”

“相当于你刚识字。”塞勒斯坦·弗雷内虽然不是数学家,但还是有话直的回答道,“在数学领域当中,高等代数只能算是义务教育的范畴。数学这个学科当中,是丝毫不掺假的,他不像是……”

“他不像是文科,最终的分数容易受到主观的影响,甚至很大程度上命运取决于学阀的一念之间。”科曼顺着塞勒斯坦·弗雷内的话继续道,“可实际上很大比例的学生,他们的最大潜力就是摸到高等代数的边缘。”

要是在修仙世界观当中,学了高等代数大概相当于炼气一层,高斯、欧拉那都相当于仙帝级强者。

“既然少校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塞勒斯坦·弗雷内带着疑惑询问,投入这么大但是却只为了筛选出来理工科人才?

“当然是和你的想法类似。”科曼笑呵呵的道,“你认为人类诞生以来,最伟大的学者是谁,美国人的想法是……”

感受到了科曼的目光,艾娃加德纳不明所以,但还是回答道,“爱因斯坦。”

塞勒斯坦·弗雷内、亨利·瓦龙两人听了之后都纷纷摇头,几乎同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牛顿。”

“我在海外作战的时候,接触了很多文明,包括一些东亚的、南亚的、再早以前我生活在大马士革,和一些阿拉伯学者也见过面,比如阿拉伯社会党的两个创始人。这些文明的很多人认为,他们不应该面临这样的命运,而殖民国家是不道德的,殖民政策确实是不道德,但他们给出的理由则无法令人信服,有一个电影叫做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个电影当中阿拉伯统治者用辉煌的历史,来鄙视英国人。”

科曼耸耸肩道,“其实光是一个牛顿,就比过去几千年来所有文明的辉煌人物都要重要,牛顿的成就是可以量化出来的,就像是理工科的特质一样,不会出现错误。而阿拉伯统治者对劳伦斯的话,则是标准的混淆概念,阿拉伯文明又不是独一无二的,很多文明都有很大成就。我的意思是,很多文明总是用文学概念来输出情绪。”

就因为牛顿的存在,科曼都觉得法国败在英国手中一点不冤枉,科曼记得前世好像默罕穆德在一次排名调查中排在了第一,牛顿只是排第二。

要是没有科学这个概念,穆罕穆德排第一肯定没话,宗教当中出现最晚,扩张势头最猛,在欧亚大陆影响力最大,这种人物就看影响力。

但既然科学的概念出来了,就不存在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种法,科学尤其是数学,就像是公式一样能够分出来第一第二。

算对了就是一百分,算错了就是零分,没有过程对了就给个六十分这么一。

“海外省的信仰复杂,如果从宗教角度去辩经是没用的,从文明角度阐述法兰西多么伟大,当地人也不没有感觉。这种工作当然要做,我可以在之后和两位进行讨论,现在我们先理工科的问题。”

科曼阐述自己的办法,“世界大战为什么会打赢?因为苏联和美国的工业实力对德国是压倒性的强大,这可以从钢铁产量、石油产量等一切可以量化出来的数据上得到证明,德国被分区占领就是这道题的答案。我们无法通过宗教、文明等无法量化的东西,战胜穆罕穆德的遗产。辩经到了最后,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我们可以从理工科用结果告诉他们,错误就是错误。”

“很新颖的想法。”塞勒斯坦·弗雷内、亨利·瓦龙听完之后,感觉有一定的道理,但好像没又没什么道理。

科曼为什么敢大放厥词呢,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是谈论这些问题,又不是做数学题套公式,谁能证明他现在的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