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平等下的不平等(2 / 2)

听科曼了一下战备省的概念,马丁才道,“哪有什么容易,没有一个重大事件,巴黎政府也不会对阿尔及利亚法军司令部那边的话全都同意。”

“我们好好想想。”科曼忽然之间灵光一闪,英国托管时间快到了,巴以战争肯定会打响,阿尔及利亚海外省可还有十万犹太人呢。

十万犹太人对阿尔及利亚来,并不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数字,而且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地位可不低。

本来犹太人在海外省的存在,对法国移民还好,可是在穆斯林眼中就很扎眼了,穆斯林大众对此感到极度不公。他们同样被法国统治,却因土著法典而成为没有政治权利的“法国属民”。

法国分而治之的策略,将犹太人的法律地位提升到与法国移民相似的水平,而穆斯林却被排除在外。

如果巴以战争爆发了,这种对犹太人的仇视就会更加展现。

既然已经准备全面同化,以后军事管制之下的海外省,短时间内也不会继续用分而治之的政策,犹太人迟早会走,法国就算是想用也用不上,那还不如用犹太人的血来达成法国的目的。

科曼不得不承认,他现在在亚非走了这么一圈之后,对从血来染红顶子的操作,确实是没有这么排斥了。

两天后,马丁帮助科曼邀请的两个教育家塞勒斯坦·弗雷内、亨利·瓦龙两人,应邀来到了一家高档餐厅,和科曼见了面。

“为什么把见面的地方定在十六区?”塞勒斯坦·弗雷内有些不解的询问亨利·瓦龙,后者也表示不知道。

科曼不知道自己对毛妹的潜在偏向,差点暴露了自己的底色,但就因为不知道,他此时还很得意的搂着艾娃加德纳,等着两人的到来。

两人都是法国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亨利·瓦龙建立了瓦龙学派,瓦龙运用心理生物学的观点肯定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在心理学上的积极意义,认为应从包括心理现象在内的生命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去寻找儿童心理、意识、人格发展的动力。

其实就是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应用在教育领域,推动儿童教育的一个学派。让所有儿童,无论其社会出身,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

这和科曼准备让理工大学面向整个法语世界的初衷十分吻合,所以科曼准备邀请亨利·瓦龙来为自己的教育体系建设背书,不过目的不太一样。

虽然的主张是所有儿童,无论其社会出身,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

但科曼的主张是,让数学把所有的潜在傻逼都尽早筛选出来,剩下真有数学天赋的儿童,才是法国真正需要的人才。

并且科曼除了之前想过,理工科能够屏蔽女人的作用之外,还想要用它来屏蔽非洲人。

数学不会埋没任何一个天才,如果一个数学家三十岁之前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十八岁之前无法再数学知识上超过自己的老师,那么基本上也不会出现什么大器晚成的可能。

数学天赋一般在儿童时期就会显现出来,理工科筛选的有数学天赋学生,截止到十八岁也完全够用。

这么残酷的学科,如果用来隔绝平庸的黑人绝对是再好不过,而且谁都挑不出来毛病,这是一个懂就是懂的学科,不会因为政治正确不能歧视黑人,就会放过黑人一马,因为打分的权利不在老师的手里。

所以瓦龙学派的最大作用,对科曼来就是在表面的平等理念之下,可以被利用的不平等。用平等的数学,来实践不平等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