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年10月29日(1 / 2)

它的平和 一口海苔 3064 字 20天前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她的样子,九月的太阳还很毒,把柏油路晒得发软,空气里飘着隔壁小卖部冰棒融化的甜香,还有老樟树叶子被晒得发蔫的青涩味。我背着我妈连夜缝补过的帆布书包,站在镇中学的教学楼门口,手里攥着那张被汗水浸得有些发皱的分班表,眼睛里全是陌生。初三刚开学,我从乡下转来镇上,说话带着一股土气,衣服也洗得发白,站在一群穿着鲜艳运动服的同学中间,像棵被移栽错了地方的野草,浑身不自在。就在我低着头假装研究地上的蚂蚁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在我旁边响起:“同学,你也是一班的吗?”我猛地抬头,就看见她站在那里,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子,头发扎成一个简单的马尾,几缕碎发贴在脸颊上,眼睛亮得像刚洗过的星星,手里也拿着一张分班表,不过比我的平整多了。我愣了半天,才红着脸点点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嗯。”她笑了,露出两颗浅浅的小虎牙,伸手帮我把分班表从手里抽出来,指着上面的名字说:“我叫林晓冉,你叫陈阳是吧?名字真好听,像太阳一样。”我那时候不知道怎么接话,只觉得她的声音像夏天的凉风,吹得我心里痒痒的,连刚才的紧张都少了大半。那天我们一起走进教室,她主动拉着我坐在了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还从书包里掏出一块橘子味的硬糖递给我:“吃吧,缓解紧张,我转来的时候也这样。”我剥开糖纸,橘子的甜香瞬间在嘴里散开,那是我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糖,也是第一次觉得,镇上的学校好像也没那么可怕。

从那天起,我和林晓冉就成了同桌,准确地说,是她单方面把我划进了她的“朋友圈”。她是镇上长大的,性格开朗,认识的人多,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而我性子闷,不爱说话,大多数时候都是听她讲学校里的趣事,讲镇上哪家的包子好吃,哪家的文具店进了新的笔记本。她说话的时候眼睛会亮晶晶的,手还会不自觉地比划,有时候讲到高兴的地方,会拍一下我的胳膊,力道不大,却总能让我心跳漏一拍。那时候我成绩不好,尤其是数学,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边缘徘徊,林晓冉的数学却很好,她就主动当我的小老师,每天放学都会拉着我在教室里多待半个小时,把当天的知识点再给我讲一遍。她讲题的时候很认真,眉头会微微皱着,用笔尖在草稿纸上一步步演算,遇到我听不懂的地方,她也不生气,只是换一种方式再讲,直到我点头说“懂了”为止。有一次,我一道几何题听了三遍还是没明白,急得满头大汗,觉得自己特别笨,低着头不敢看她。她却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把我的草稿纸拿过去,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旁边写着:“陈阳同学,慢慢来,太阳也不是一下子就升到头顶的呀。”我看着那张画,突然就笑了,心里的委屈和着急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初三的日子过得很快,每天都是做题、考试,教室里弥漫着一股紧张又压抑的气氛,只有林晓冉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觉得日子没那么难熬。我们会在早读课上偷偷传纸条,她写“今天食堂有红烧肉,我帮你占位置”,我回“好,我带了妈妈做的腌萝卜,给你吃”;我们会在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一起坐在操场边的看台上,她给我讲她小时候的糗事,说她第一次骑单车摔进了泥坑,回家被妈妈骂了一顿还笑得直不起腰,我就安安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话,看她笑得眉眼弯弯的样子;我们还会在放学的路上,一起骑着单车,沿着河边的小路慢慢走,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河水哗哗地流着,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时候我总觉得,这样的日子能一直过下去就好了。

中考前一个月,镇上突然下了一场大雨,连续下了好几天,河水涨了起来,把河边的小路都淹了。我家住在河对岸的乡下,每天上学要绕很远的路,那天早上我起晚了,又遇上大雨,骑着单车在泥泞的路上摔了好几跤,等赶到学校的时候,浑身都湿透了,鞋子里全是泥,冻得瑟瑟发抖。林晓冉看到我的时候,眼睛一下子就红了,她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我披上,外套上带着她身上淡淡的洗衣粉香味,暖暖的,瞬间驱散了我身上的寒意。她又拉着我去学校的小卖部,买了一杯热奶茶,让我捧着暖手,然后把我的湿衣服脱下来,塞进她的书包里:“我家离学校近,中午回家帮你洗了,下午给你拿过来,你先穿我的备用校服,虽然有点小,但总比冻着强。”那天中午,我穿着她那件略显紧身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心里暖暖的。下午她把我的衣服拿过来的时候,衣服已经洗得干干净净,还带着阳光的味道,叠得整整齐齐的。我接过衣服,想说谢谢,却发现喉咙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只是笑了笑,说:“快穿上吧,别感冒了,马上就要中考了,可不能掉链子。”

中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比预想的考得好,刚好够上县里的重点高中,而林晓冉也考上了同一所学校,只不过她在实验班,我在普通班。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们又一起坐在了操场的看台上,她兴奋地说:“陈阳,太好了,我们又能一起上学了!以后我还能帮你补数学。”我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心里也充满了期待,我想,高中三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再让她担心我的成绩,我还要变得更优秀,这样才能配得上她。

高中的校园比镇中学大多了,人也更多了,实验班和普通班在不同的教学楼,我们见面的次数渐渐少了。她的学习任务很重,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参加不完的竞赛,而我也在努力追赶,想缩小和她的差距。我们只能在早上跑操的时候、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或者晚上下晚自习的时候见一面,说几句话。有时候她会把自己的笔记借我看,上面写得密密麻麻的,全是重点;有时候我会在她生日的时候,用攒了很久的零花钱给她买一支钢笔,她收到的时候会笑得特别开心,说:“陈阳,谢谢你,我正好缺一支钢笔。”有一次,我因为一次月考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晚上下晚自习后,一个人坐在操场的看台上发呆。她不知道怎么找到了我,坐在我身边,安安静静地陪了我很久,然后说:“陈阳,一次考试而已,没关系的,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慢慢来,我相信你。”那天晚上,月亮很亮,星星很多,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股力量,支撑着我重新振作起来。

高二那年,学校组织运动会,我报了1500米长跑。比赛那天,操场上人山人海,我站在起跑线上,心里特别紧张,手心全是汗。就在我准备起跑的时候,我听到了林晓冉的声音,她站在跑道边,手里举着一个写着“陈阳加油”的牌子,使劲地喊着我的名字。那一刻,我突然就不紧张了,心里充满了勇气。比赛开始后,我一直跟在队伍的中间,跑到后半程的时候,我渐渐体力不支,腿像灌了铅一样重,想放弃的时候,我又听到了林晓冉的声音,她一直在喊“陈阳加油,坚持住”,我咬着牙,拼尽全力往前冲,最后竟然得了第三名。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再也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林晓冉立刻跑了过来,扶着我,给我递水,帮我擦汗,语气里满是心疼:“陈阳,你太棒了!但是也不用这么拼呀,看你累的。”我看着她着急的样子,笑了笑,说:“因为你在给我加油呀,我不能让你失望。”她的脸颊一下子红了,低下头,轻轻说了一句:“傻瓜。”

高三是最煎熬的一年,所有人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每天不停地学习。我和林晓冉见面的次数更少了,有时候甚至一个星期都见不上一面,只能通过纸条或者手机联系。她的压力很大,实验班的竞争很激烈,她经常熬夜学习,有时候会在电话里跟我抱怨说“太累了”“想放弃”,我就耐心地安慰她,给她讲一些笑话,或者跟她说说我身边的趣事,让她放松一下。有一次,她因为一道竞赛题做不出来,情绪崩溃了,在电话里哭了起来,我急得不行,想立刻跑到她身边,可是学校规定晚上不能随便出校门。我只能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安慰她,说“你已经很厉害了”“没关系,做不出来就先放一放”,直到她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挂了电话后,我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我就去学校的小卖部买了她最喜欢吃的草莓蛋糕,放在她的课桌里,附上一张纸条:“晓冉,你是最棒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在。”那天中午,她给我发了一条短信:“陈阳,蛋糕很好吃,谢谢你,有你在,真好。”

高考结束的那天,我们一起走出考场,看着天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笑着说:“陈阳,终于解放了!我们去吃顿好的吧,我想吃火锅。”我点点头,说:“好,想吃什么都给你买。”那天我们吃了很久的火锅,说了很多话,从初中说到高中,从学习说到未来,她说她想报考南方的一所大学,学临床医学,我说我想报考她所在的城市的大学,学计算机。她看着我,眼睛亮晶晶的,说:“陈阳,你真的要去南方吗?”我点点头,认真地说:“嗯,只要能和你在一个城市,在哪里都好。”

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果然填报了她所在城市的一所大学,而她也顺利考上了她心仪的医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们又回到了镇中学的操场,坐在曾经坐过的看台上,就像三年前一样。她说:“陈阳,真没想到,我们竟然能一起走到现在。”我看着她,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最后只说了一句:“晓冉,因为有你,我才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她的脸颊红了,低下头,轻轻握住了我的手,她的手很软,很暖,那一刻,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起来。

大学的城市比县里大得多,也繁华得多。她的学校和我的学校相隔不远,坐公交车大概半个小时就能到。我们不像高中那样紧张了,见面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我会经常去她的学校找她,陪她去图书馆看书,陪她去食堂吃饭,陪她在校园里散步;她也会来我的学校,看我参加计算机比赛,听我讲我编程时遇到的趣事。她学的是临床医学,课程很重,经常要上解剖课,有时候会吓得睡不着觉,我就会陪着她打电话,给她讲笑话,直到她睡着;她有时候要去医院实习,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我就会做好饭,送到她实习的医院,看着她吃完,才放心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