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这个令人苦恼的问题被一位来自偏僻山区的进士,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了。
这位进士的老家,是一座被群山和激流封闭的贫苦小镇,交通条件十分糟糕。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始终保持古老的民俗,唱着古老的歌谣,说着古老的方言基本上除了本地人之外,没有谁能听得懂。
所以,这位进士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将需要发报的公文按照这种方言念出来,再按照标准官话音节写成相应的文字,最后用他们家乡的歌谣编译成乐谱,进行发送。
这个保密手段最终大获成功,虽然敌方依旧能够截获这些乐曲,可是翻译出来的天书没有一个人能懂。
因为这些乐曲的来源,是一本来自上古的雅言典籍大风
于是,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个偏僻小镇便远离了贫困和饥荒,成为了全国唯一全民吃官粮的地方。当地的年轻人,从小就开始学习各种上古乐谱和雅言,然后无需通过艰难的科举,就能被直接选拔入朝廷担任官职,跟一位将要和他长期共事的皇家卫士一起,配属在各地的驿站和官衙,享受最优厚的待遇,处理最机密的公务。待到年老之后,他们会带着爵位和财富离职退休,返回家乡安度晚年。
而这些人唯一的苦恼则在于,根据朝廷严令,他们绝对不能在外人在场的情况下,随便说家乡土话、唱家乡歌谣,也不能在没有贴身皇家卫士监视与保护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工作地点和家乡。
在这个国家的民间,他们通常被人尊称为“风语者”
东方远征回忆录征服翔龙帝国之篇
魔法女神选民菲里泰勒著,深水城终点书局dr2009年出版
三十八、战争的号角在东方吹响下
三十八、战争的号角在东方吹响下
八月的金陵古都,正是一年当中最闷热的时节。
玄武湖的荷花固然娇艳灿烂,但房前屋后的蝉鸣却让人心烦意乱。而那一阵阵席卷全城的焦灼热浪,则更是使得人们整天都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谁叫这南京自古就有“火炉”之称呢
与年年都是如此的炎热气候相比,一年不如一年的动乱时局,和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的凋敝民生,则更让这座南京城的小市民们感到无限的忧虑与惶恐。
统治着这片残山剩水的大金朝廷,本来就是异族入主中原而建立起来的殖民政权,在争取民心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基本上只能依靠各种残暴的愚民政策来勉强维持。虽然已经驾御天下三百年,但根基一直不甚稳固,尤其是江南各地,各种反政府会党组织更是此起彼伏、从无休止。
而随着这些年的北方沦陷、故都丢失、藩镇割据、横征暴敛,大金朝廷残留在民间的最后一点威信和声望,也都给陆续丢得干干净净。基本上人人都清楚,这天下大势,已经是注定要天翻地覆了
所谓的天下大势,其实指的就是民心。而民心这玩意貌似虚无飘渺,其实却是很有规律可循首先你得能打胜仗,战场上的失败者根本没资格谈什么民心;其次你得让百姓们有好日子过,至少不能搜刮得大家一起来造反;然后你还得有足够的声望,最好能够跟老天爷或者神仙什么的搭上关系;最后,你应当想办法争取一个不错的出身,不管是捏造的还是冒名顶替的,总之不能被人看成是粗鄙愚昧的野蛮人。
非常遗憾的是,如今的大金朝廷,居然跟以上的任何一条都没法沾边
军事上的业绩就不用说了,这二十多年来,大金朝被北方的图坎汗国打得是屡战屡败、分崩离析,非但燕京旧都和辽东龙兴之地尽数丧失,就连南方的残山剩水,也是藩镇割据、诸侯林立,根本不服朝廷管束。皇家真正还能说话管用的地方,也就是这东南数省而已,并且还在一天天地萎缩下去
民生经济的状况也同样糟糕,三百年的漫长时间流逝之后,大金朝廷的整个财政体制已经彻底烂透。更别提还有两百万八旗大爷们搬到了江南,没羞没臊地继续吃着朝廷的铁杆庄稼,为了供养这帮百无一用的蛀虫废物,朝廷不得不遣散了最后几支能打仗的兵马,并且在最后残留的江南地盘上狠命搜刮结果上面是朝廷财政连年赤字,穷得叮当响;下面是小民被逼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三天两头抗税造反。
至于声望和出身么大金王朝的蛮族出身,是怎么也改不掉的。而且连辽东龙脉都已经被图坎汗国做法掘断,顺势倾颓灭亡乃是正理,居然撑了这么久还没垮台,才是一桩不正常的稀奇事。
所以,如今差不多是谁都知道,这中原天下,已经是到了铁定要变的地步了
尤其是这南京城的老百姓们,自从朝廷南迁以来,非但没享受过什么天子脚下的尊荣,反倒是先承受了一番跑马圈地的苦难当年为了给南迁的八旗大爷们腾地方住,大金朝廷下达了有史以来最凶狠的拆迁政策:南京城内所有汉民,除朝廷官员的家眷之外,限时三天一律迁走南京周边四十里的一切庄园田地,尽数圈入内务府,分配给八旗勋贵使用,逾期不走者,一律贬斥为奴
这下可好,原本要是想拆个房子,都得要跟住户们费尽口舌、讨价还价,往往没个一年半载完不了,要是再碰上个“钉子户”,拖个三年五载的也是很正常。
偏偏朝廷既没有这样的耐心,也不愿意掏钱,居然在一没有发放拆迁费,二没有建造临时安置屋,三没有准备补偿土地的情况之下,全凭一张铁嘴,一道圣旨,就将金陵古都内外的上百万居民统统搞定。其效率之高,拆迁强度之狠,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对于死活不肯搬走的钉子户,朝廷自然也有完善的对策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