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2 / 2)

血沃黄龙石 黄龙石主 5380 字 2019-04-15

刘邦说:“好,就依周将军者二。由周将军安处。”

我们走出大帐,萧何让我们先到他的帐里等他,他告诉我们,征得刘邦的同意,我们以后跟着他,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要将这支近两百人的队伍分零,我还真有点舍不得,虽然不能说那些人就是自己的弟兄,但相处这么长的时间,这些人的纯朴与自然,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而且,如果我们手头有了人马,会不会有另外的一种存在方式呢虽然我并没有想过要在此时建什么功立什么业,但是,依我越来越令人自信的体力,如果能带些人马,到战场上去拼杀,说不定还真能有所作为。当然,我这也只是想想,以我的个性来说,顺其自然,只要不违心,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一样,如果真当个将军,危险那是必然,但更多的算计将不得不逼着自己,因为主将的决策不但会决定战争的胜利,更会决定无数人的鲜血与生命。我可当不起这样的责任,我也没有必要承担这样的责任,我绝不是个能算计的人。

张心的话更进一步否定了我的想法,他说:“你难道没有看出来,现在,刘邦集团已经形成了圈子。刘邦曾经的兄弟伙是一个,以周勃、樊哙、灌婴为主,吕雉的的吕家也是一个,虽然他们还很弱,时时若有若无,刘邦的兄弟伙也正在尽力排斥。现在,我明白萧何为什么让我们保持原状的原因了,他知道吕雉会争取吕家能在各个方面脱颖而出,巩固吕家的地位。我们这样做,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并没有错,对刘氏集团来说,也有好处,坏就坏在我们虽然无意,却让人觉得是有意投入吕氏的阵营。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保有这支小队伍,就算近期能有所发展,也必然成为他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随便找个理由就可能将我们送到敌人的嘴里消灭掉。这就是政治,有的人从来不清楚政治这个名词,但从事起政治来,那就是驾轻就熟,左右逢源。我们没有资源,就算有能力,要想真正打入这个圈子,不会那么容易。不怕什么都不会,只怕没有站对队,这话在官场里已经流传了不知多少年,只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体会而矣。虽然我们已经失去了站队的选择权,但至少我们已经有队可站,因此,我们以后得好好利用吕雉这张牌。”

我说:“看不出我们已经站到了吕雉的队伍里啊”

张心说:“看不出,我们可以做出来啊但也绝不能太过张扬,要若有似无,既不能招人嫉恨,也不能让人失去幻想。”

我望着张心,他的话让我无法理解。

张心接着说:“我们要明知有人不喜欢我们,却要表现得自信,让人觉得我们有后台,有底气,他们便不敢轻举妄动,说不定还会有意的拉拢。你发现没有,萧何还是不错的,他挺赏识我们。作为未来的丞相,萧何所拥有的气度,对人才的辨识,那是刘邦集团中谁也没法比的,所以,在刘邦评定功臣时,第一功就留给了萧何。当时还有很多人不服气,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没有萧何,就不会有刘邦的汉朝。在我们的历史上,明君无数,但如果没有他手下这么些个能臣,无论如何也是明不起来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和稀泥,当然不是跟敌人和,是在自己的内部。说得好听一些,就是通过一定的技巧,拉拢、团结所有内部人员、所有内部力量,保证团队的和谐,就算有矛盾,也能将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致影响大局。项羽就不同,只要有矛盾,立即就各奔前程,甚至反目成仇,岂有不败之理如果刘邦是一股刚的力量,那么,萧何就是阴的力量,只有阴阳交合,才能催生万物。所以,下一步,我们得充分利用萧何,一方面要让人感觉我们是吕雉的人,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让萧何觉得我们是可用之材,能在刘邦面前派上用场。”

张心的话让我理解起来,不外乎就是让我们以后安心在萧何手下做事,虽然不能在前方创建什么业绩,但至少要在后勤战线上作出努力,不要让刘邦那帮人小看。不过,曾经有这样一支队伍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却没有珍惜,是不是有些辜负那里面一些人的期望呢反正我们也只是过客,没必要考虑这么多吧这历史的洪流是属于他们的,我们没必要掺合。

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心

更新时间201277 19:27:21字数:2724

萧何让我们管理后营粮草,而且给安了个官位,后营都尉使与后营都尉逼使。这种官职连张心也不知道所来为何,反正战乱,什么礼数都已经乱掉,所以,怎么叫,也无所谓。

如此这般,我们手下就有了好几百号人马,虽然大都是各营老弱病残,淘汰下来的,但有这么多人手可以呼来喊去,感觉还是有些威风。如果不是在战乱之际,这或许就是一个肥缺,人人都羡慕。

张心还是原来那种作风,做事讲究个依据,他打算要将所有的粮草作个登记,哪些是先进库的,数量有多少,哪些是后进的,数量有多少,哪些应该先使用,避免因放置过久而损耗。

稍加清理,他就发现,后营粮草管理非常混乱,各种粮草混放在一起,杂乱无章。有时明明记载着一定的数量,但却怎么也找不到,有的明明没有记载,但却有很大的数量摆在那里。

如何更好地管理这些粮草,张心说,没有先例可循,行军打仗,我们从来都知道粮草的重要,但在历史的记录中,找不到一个粮草管理的案例,所以,他打算做个例子出来。

这段时间,刘邦的队伍并没有大的行动,他好像正在等什么机会,这给张心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张心重新设计了清理方案,要给每一种粮草分门别类,单独收放。

张心的计划让那些老弱病残们有些吃不消,我们所管理的粮草不但堆放不规范,而且,堆放的地方也是尽可能地利用现成。有的在军营,有的在城里的粮仓,还有的在大户人家,每一处都有好多种类。如果要将他们集中起来,工作量之大,这几百人得无日无夜的劳作。而且,各营每天都会来领取粮草,我们得给人家分好,有时,还得给人送去。

张心非常坚持他的做法,他要求将官仓作为粮食储存地,因为那些地方有保存粮食的更好条件,军营则主要放草料,这些东西不怕风雨,布匹之类杂物,就全部搬到大户人家,因为他们有比较多的房间。

十几天里劳师动众,萧何看过一次,问了张心原因,也没什么意见,其它人看我们比前线的将士还忙碌,很奇怪,但也没什么好说。

张心最后验收,都达到了标准,再和原有册子上的数据一合,没有差别,就算大功告成。他重新造册登记,并制作了领取记录,要求以后不管是哪个营,领取粮草一律登记签字,否则不予发放。

张心让人在大营的门前挂了一个大牌子,上面说明了领取粮草的地点、程序、要求。

他的这一做法,使正在休整的整个刘邦大军都产生了兴趣,好几个将领还亲自到营门前来看。这些将军们自然不是很满意,觉得多此一举,多麻烦啊。

麻烦的是我们自己,这么多的东西,我们花了十多天的时间转运,那些牛们都瘦了好几圈,但这样做的好处却显而易见。第一,我们不用满仓房里翻找,如果没有,数量不够,还得换一个地方领,现在,指定数量后,只需要来人往自已的车上搬就是了,效率大大提高不说,也节省了人力;第二,各家每天所领粮草的数量一目了然,同样的人马,粮草差别太大,掩不了人的眼目;第三,新入库的粮草,数据清楚,哪里来的,有多少,而且进出还要每天结算,能一目了然粮草可支持的时间。

这样一做,让我也能对粮草的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笔一笔积累下来,帐目非常清楚,如果谁要动点什么手脚,只需两三天,帐面就能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