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再让张心将刘邦在芒砀山的躲藏地点、方位在地上画出,并指示给家人看。
萧何将竹简递给家人,嘱咐他收好,再让他看了一遍地上图所示的位置,并要他马不停蹄,务必在明天天黑之前赶到芒砀山,将竹简交给刘邦。
张心打断萧何的话,表示他愿意去送信,因为路程比较熟悉,但萧何没有答应,他认为我们留在城里接应,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我们站在大门口,目送家人绝尘而去。
第六十二章 冷落
更新时间2012615 19:19:42字数:2671
回到厅上,萧何说:“目前事,皆顺,沛令已听我之劝告,欲背秦而自立。今天下豪杰群起,共谋反暴秦,保人民,实乃不可多得之机。季在芒砀,聚数十英豪,或可用,以敌官兵。”
张心问:“沛令,可信否”
萧何说:“可信,其反而自立之心已决,正可成其事。”
张心说:“事成,岂非坐成”
萧何说:“成,共而成,后当共谋,先有城而矣,当同心同德始为。”
张心说:“季乃真命,天下英豪,当共佐之,胡以助令”
萧何说:“天下之事,权。舍其有,方无失。”
两人的对话对于我来说,有些深奥,只能听懂以上几句,回忆再理解,才敷演成以上对话,据说,二人都举了一些前人的例子,我没能记下来。
夜里,张心仍有些愤愤不平,对于他来说,他觉得自己也是一心为刘邦的天下着想,不想有什么变故,但萧何为什么要在刘邦的头上再安排一个上司呢萧何对刘邦的忠心肯定是经过历史的考验,绝不会有错,但是,他这样做明显是帮着一个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沛县县令,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导致历史进程的异常吗我们是不是不该做这个信使而任由历史的偶然来作出决定历史上,萧何帮助刘邦,刘邦取得了天下,如果萧何帮助县令,那很可能成功的就是县令。张心觉得,如果任由萧何如此处理,而不加以干预的话,我们的到来就将引起历史的重大改变,后果将不堪设想,而我们作为始作俑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真如张心所说,也许真是由于我们的到来,改变了历史的偶然,使人物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就像那只少扇了一次翅膀的蝴蝶。还有,也许,萧何感受到刘邦对张心信任的压力,但这想法只是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了一下,我不禁脱可而出:
“萧何忌妒”
张心听我这样说,愣住了,说:“怎么可能,一个在历史长河里功名卓著的人,怎么可能如些小器你是多疑了,不可以有如此想法,我相信,萧何肯定有他的道理,当然,并不一定每个人的道理都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张心的话让我感到自己非常恶心,怎么能这样怀疑一个伟大的人物,看张心,明明对萧何不满,现在同样站在一种公正的立场上,对我的观点加以驳斥,对对手加以理解,由此可见,他的心胸绝非我所能比,他的公正之心,更非我能比。
第二天,萧何让我们跟他一起去见见县令,要我将芒砀山上的见闻向县令作个介绍,以坚定县令的决心。萧何嘱咐张心,一定要原原本本的介绍,不要添油加醋,山上的困难也要正视。我不太明白萧何的意思,既然要让县令坚定造反自立,当然要让他觉得刘邦是他坚定的后盾,人数要多,战斗力要强,至少能起到保卫果实的作用,如果具有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潜力,那更好。刘邦在山上的艰苦,张心已经在第一时间向萧何作了介绍,他应该非常清楚刘邦此时的实力,更清楚将实际情况讲出去后给人的感觉,这哪是军队,不过几十个逃难躲到山里的难民,哪来什么战斗力,哪能拱卫自立的沛县。
临进县衙,萧何再次嘱咐我们,张心并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地跟在萧何左面行进着。
见到县令,萧何把我们介绍给县令,并告诉县令,我们前天从芒砀山而来,正是我们告诉了他刘邦的情况。于是,我们将如何见到刘邦,刘邦是怎样上山的,刘邦那支队伍状况如何,我们帮了他些什么,特别是我们如何用我们自己的财物替他搞到粮食,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县令,县令很满意,称赞我们仁义,说事成之后,一定给我们厚赏。
张心接着说:“季,时艰,然,终无居人下之理。天终成之,人皆助之,非我辈可比。此时随天应人,来必功成名就,成一世豪杰之名。若妄自僭越,必为后世所弃。季母,野遇蛟交而生季,天之子也;过芒砀而斩白帝,赤帝之缘,人之主,代秦也。”
当张心滔滔不绝地讲话时,我已经发现县令面部的表情开始变得呆滞,我想,他一定已经为刘邦的威势所折服。然而,萧何接下来的话却让我们大失所望,想不到,在萧何的心中,刘邦居然是这样的一个人。
萧何说:“季,市井无赖尔,其父尚不能孝,何德以成人主。常聚狐朋狗友,酒肉为谋,虽为众人所重,但难成大器。民间所传,皆市井俚语,不可言信。今令其回城,只为假其所众,以壮声威,勿多计。小人之言,偏颇之语,未为可信。念季徒众四五十人,饥寒交加,皆为刑徒,何以能越主公而自立。今何祝主公早背秦自立,天下共仰,英雄群聚,定能成就大事。季可用,而不必疑。”
萧何讲完,县令的表情方才有些和缓,县令说:“萧先生所言极是,季得众,正为我所用,是英雄尽收吾帐也。可喜有先生相助,定能成就大事,来日定当重谢。”
此时,张心似乎明白了什么,突然改变了观点,说:“萧先生所言极是,我等偶受市人所惑,未谋大人雄才大略故尔。今日一见,当不枉此生,追随大人,方能成千古功业,万事垂青。”
萧何赶紧随声附和。会面结束,出了县衙,萧何仿佛仍在生气,独自走在前面,并不理会我们,我有些不解,问张心为何前后意思不一样。
张心告诉我,不管萧何的用心怎么样,如果现在将刘邦抬得过高,必然引起县令的反感,如果他一旦不再支持背秦自立,刘邦至少在现在难以有所作为。
回到府上,萧何似乎仍在生气,仍然对我们置之不理,只是让家人找来灌婴,吩咐了他几句,然后灌婴就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