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1 / 2)

血沃黄龙石 黄龙石主 5250 字 2019-04-15

到刘太公的面前,开始诉说他此生的不幸生活。原来,他有一个爱他的父、母、姊,一家人生活幸福,但在他刚懂人事的时候,秦兵攻破城池,接着烧杀,他好好的一个家就被毁掉了。父母和姊被杀,最可怜的是他的姊,为秦兵十数人所奸,惨死当场。他因得家人的我保护,躲在茅坑里才躲过一劫,从此,他与我流落江湖,做些小生意,最近总算集蓄了一些钱财,想找个地方安家落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一见到刘太公,就有了亲人的感觉,所以才想留下来,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侍候太公二老。

此时的刘太公与刘仲都开始默默地流泪,为这个苦命的孩子而心酸。张心站起身,握住刘太公的双手,有力地摇了摇,表示自己真的就走了,不再给刘家带来任何的麻烦。

张心刚走出院门,刘太公喊:“侄儿先留步,容我再思量。”停了一下,他接着说,“尔要离开,我不留,但尔可再住上三五日,否则,于我心不忍。”

张心返回身,抱着刘太公直叫“姑丈”,我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倒不是因为刘太公愿意收留我,而是张心的表演令我全身起鸡皮疙瘩。

接下来的几天,张心变得十分老实,只要刘太公不问,他绝不再多说一句。刘太公虽然岁数不小,但还是得经常下地劳动,跟个全劳力没有多大的区别,刘仲和媳妇每次见到他都让他不要再下地,他们会安排人管理,但他却根本闲不住。最终,刘太公所有的活儿都落到了我的身上,也许是我做农活儿挺像那家人,他也非常放心,后来,他居然将所有的活儿安排给我,领着张心到街上去找那些老朋友聊天去了。我想,虽然张心年龄也不算小,但是,因为皮肤白晳,个头小,说不定在当时人的眼睛里,还是个半大人。为了支持张心,就算变成无偿的长工,我也心甘情愿,支持像他这样有思想、有见识、有作为、有目标的读书人,是我的荣幸,虽然他前几天的表演有些令我不齿,但这也不过是不得已的应变之举。

经过上次的波折,张心与刘太公和老太太的关系进一步融洽,两位老人总是相方设法来关心他,特别是老太太,嘘寒问暧,甚至商量着要给他娶门亲。因为他们多少有些嫌我是个下人,所以腾出当年刘帮小时曾住过的房子要给张心住,张心趁机表白,说两位老人对他比亲生父母还要亲,如果有这样的父母,死而无憾,于是,两位老人就要收他做义子,一个老幺儿。张心自然求之不得,满口应承了,就要磕头,老两口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答应哪天将几个儿子全叫来,搞个正式的认亲仪式。

第二天一早,还没等刘太公出门,报丧的就来了,说刘太公的大儿子刘伯死了。老两口也没见有多大的震惊,也许是曾经死过儿子,他们匆匆地跟着来人出了门,并没有知会我们一声。

我到张心的新居告诉了他这个情况,他立即露出笑容。

第五十四章 好机会

更新时间2012613 6:52:22字数:2779

张心说:“好,好机会终于来了,装了这么多日子的孙子,总算渠成了。天道酬勤,果然不差。”他望了我一眼,表情略为严肃了一些,再继续说,“剧民,你准备一下,我们也跟去,总算给了我们一个出场的机会,机会面前,一定要准备充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千辛万苦,只为见证历史,不管搞什么学术,没有深入的社会实践,所有的成绩都不具备说服力,特别是像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

当我们赶到刘伯家时,整个院子里非常安静,根本没有几个人。如果说现代人注重生的话,那么古时的人就非常重视死,所以有先贤说事死要如事生,死是一个生命的终结,但在古人们的眼里,那也是生的开始,更何况一个人的死,如果安置妥当,可以为一个家族兴旺发达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死者还没有入殓,被摆在了屋子正中的一块架起来的木板上,孝子们跪着不停抽噎,张心见过了刘太公和老太太,也向刘伯的媳妇行了礼,然后肃立在遗体一侧。有七个人站成两排,分列在棺木的两边,应该是分别来自刘伯与刘仲家的人。虽然刘太公夫妇已经主动提出要认张心为义子,但现在还没有正式举行过仪式,外人还不知道,还算不上刘家的人,但张心还是以刘家的人自居,站到队伍的末尾。他边肃穆地站着,边朝四周观察,然后低声要我去帮外面布置丧仪的人。

我到院子里,已经有几个穿着破烂的人在挂一些白布条,我上前去帮忙,但他们打量了我一下,没有让我加入,让我有些奇怪。看这些人的打扮,多半是刘家请的劳力,此时,我已经对这个时代的情况有些了解。不要以为农民是社会的底层,当时的农民算是比较自由的阶级,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统治者的保护,相当于现在的中产阶级,而大量的失去土地的人,要么在统治者获得新的土地后,通过入籍获得农民资格,拥有土地,承担赋税徭役,要么就成为依附于有一定权势的人家,失去自由,成为略好于奴隶的农民工,不再计入国家的户籍。如果说农民们老实,听天由命的话,这些农民工则是自甘卑下,甘做牛马任人摆布,毫无自由可言。

对于此时的丧仪,我是全然不知,所以既得不到农民工们的接纳,也无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所以只好坐到院子的一个角落里,看别人忙碌。那几个人也可能搞不很清楚,所以比划了好长的时间,都没弄出个什么花样来。

突然,外面传来一大群人喧哗的声音,院子里所有的人都停下活儿来朝门外望,首先进门来的是刘邦跟萧何,两人的脸上也没见有什么悲意。刘邦进了院子后,才突然加快了速度,边小跑边喊着“伯啊”,萧何停下来,指挥身后的人布置丧仪,很快院子里就有了举丧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