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我下流,别假模假样了,你和邬历干的那事谁不知道。
人嘛是有七情六欲的,情到深处自然来。“来”你懂吗就是你解衣服,我脱裤子,各自发泄一下,满足一下好,不说这些,我继续讲完这个严肃的故事。
那回在深圳,碰上了小骗子。小骗子那时一副小学生的模样,对我极端尊重,一口一个“海老师”。后来熟了,就叫我“牛哥”。其实这家伙风流得很,看上去是个人模狗样的硕士研究生,其实是个典型的男盗女娼之辈。光说结婚就结了5次,30多岁的年纪,无非是换着法子玩女人,诗人再风流,也不能这样。在天海出版社那会儿,和他同宿舍的那个小伙子,叫什么来着对,就叫洪水吧。这洪水对他厌烦透了,他简直是个狂,动不动就带上一个不二不四的姑娘到宿舍鬼混,洪水就得回避。诗人头衔很诱人的,尤其是那些涉世未深的文学女青年,小骗子拿出几本他出的诗集,说上一些故作高深的鸟语,准能把这些姑娘一个个哄上床。他还到处大登征婚广告,文学硕士、出版社编辑,够诱人的吧。后来老东西带着公安直扑深圳,就从他的宿舍抄出1000多封情书,每封信还编了号,别针夹着小女子们的玉照花容。每晚他拿出来欣赏欣赏这些情意绵绵的书信,看着各色女子的玉照花容,想象着她们的身段肉体,没准还手y一番才满意地睡去。这就是小骗子的为人。小骗子还和香港的世纪新出版社的马刚合作搞了一个皮包公司,名叫什么世纪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马刚聘了小骗子为国内代理人,说是由马刚投资20万港币,其实全是假的,目的是在江汉市验资时好作为港汉合资证明。小骗子反而交给了马大骗子5000元所谓申办费用。这公司专门代理文稿在香港出版事务,实际是专门买卖马刚、施建等人的空头书号以骗钱,然后香港大骗子再和江汉小骗子分赃。当然,最后小骗子弄通了大骗子的“买空卖空”名堂,也就不要他的书号,自己复印,编制假书号去卖,赚了几十万。小骗子在江汉绿宛小区租了一套房子,骗局就拉开了。他招来了一个古都市小姐做秘书。这种秘书,你当然清楚,无非白天接接电话,晚上陪小骗子睡觉的角色。他本人呢却形踪飘忽不定,在江汉平原上的各个城市中乱窜,去兜售书号,散发马刚、施建等人的空头书号。他的空头公司开业那天,各大员前去祝贺,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很是热闹。江灵王书记热情地派秘书送来了一幅装裱好的墨宝,那上面龙飞凤舞,笔墨淋漓地写上“诗情满江汉,财源达天涯”。好一个情满天涯的热烈。这小子又怎么和江灵王这大书记搭上的呢原来小骗子有一诗友是江汉日报的文艺编辑。
这编辑常常发表书记大人顺口溜一般的抒情诗,再摇动生花妙笔,写一写吹捧的评论文章。文章说江灵王书记的诗是“哲思与美韵的融合,是对崇尚高风亮节情怀的自己作了诚挚的坦露,是诗人经过哲思的过滤,使物象超越时空,追寻屈子遗韵,而显露出的一种生命的光辉和灵气”等等,使江灵王书记看了身心均感舒畅愉悦,和这小编辑有了几分感情,就透出了想出一本诗集的意思。小编辑当然心领神会,于是就找了小骗子,不过小骗子这时还不像是骗子,倒像一个真正的香港出版社代理人。
海牛先生一边嚼着那根美味无比的牛鞭,一边就着啤酒侃侃而谈。
张丽姗女士慢慢地品味着那对小小的羊卵子,也没品出什么特别的味来,只感觉到有一股淡淡的羊骚气。好在这骚气又淹没在美味无比的“佛跳墙”大汤之中。她听得很专注,很认真。
海牛口若悬河,借着酒劲,大肆渲染这桩离奇的案子。
这江灵王书记不仅想在自己的领地内塑造起一个诗人的光辉形象,而且还想通过香港这个窗口走向世界,于是提出要在香港出,这当然正中小骗子的下怀。小骗子说,这香港书号嘛,一般要卖到3000元一个,这市委书记要嘛,我可以便宜一点,打一个对折吧,1500元。那么到底用谁的书号呢小骗子想了一想,他作为马诗人和施诗人在大陆的出版代理,只能得10的回扣,也就是说1500元只能得150元钱。而我的海牛“书号”却是免费奉送的。
这书号本来就是随便编编不花钱的,就像是“学生证”、“记者证”的编号一样。怎么又值了钱呢主要是大陆出版社自己编不出好书,去赚取利润,一些人就利用国家对出版社的垄断经营,干起了这无本万利的勾当,弄出“买卖书号”来。书号无价,却要出售,这里面的“猫儿腻”就多了。一个书号可以卖到800018000元,里面的幅度全由社长、总编说了算。有的还把“书号”承包到个人,于是就有了公家拿小头、个人得大头的事。这完全是一种“权钱交易”的形式。书商出钱,出版社出书号。香港的书号无意义,大陆的书号则成了国家授予的专有出版权和总发行权的象征,而这些权力在香港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大陆这种对出版高度计划垄断地区才有实际意义。于是像马刚、施箭这类骗子,把目标对上了大陆,把屁钱不值的香港书号拿到大陆上炒得像黄金一样贵重。
到这里,张女士嘴唇轻启,微微笑:“你说人家是骗子,人家怎么说你是最大的书号贩子呢甚至还有顺口溜说:海牛、海牛,书号如流,要想出书,请找海牛;要想发财,请君莫愁,不花大钱,可得大头。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海牛略显尴尬地继续讲他的故事。干我们这行,你应该懂,我们的主要目标不在经济而在文化上,也就是台湾当局所说的文化登陆。请注意我是不问政治的,这里没有政治目的,我只是广交朋友,以我们的价值观、文化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大陆,慢慢地化解他们僵化的出版体制。你不要笑。这化解,不是摧毁,也不是瓦解,
而是稀释,你懂吗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