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5(2 / 2)

明末资本家 燕忌南 6404 字 2019-04-15

“是的,大人,您放心,属下绝不会忘记大人所说的话的。”黄风单膝跪地,一手握拳顶在地上,一手握拳横在胸前,发誓的道。

唐同把黄风拉了起来,笑了笑,很满意的道:“我会给你三十名特种兵,二百名士兵,五百名倭人协从军,他们会帮助你扫清所有阻拦你的势力,那个什么漕运既然也很重要,那么,你带人先把他们纳入我们的势力之中好了,其他的,你看着办吧,等你成为黄家的家主之后,你要做的事就是先给我把粮价打压下来。”

黄风用力的点点头,他虽然不清楚唐家军的战力如何,但他听到其中有五百倭人,心中便知道这一股兵力将是不小的了,因为大明人都明白,除了当年的戚家军,大明其他的卫所军队在个人的战斗力上是不如倭人的,现在唐家军能收服倭人,说明这唐家军比之当年的戚家军是绝不会差什么的,有这样的军队在手,那什么漕帮,那什么黄家的,根本阻挡不住自己。

想到这的黄风,一时之间也是豪气满怀。

正文 第一百二四章粮价风云下

唐家商队的能量不可谓不大,漕帮以及漕帮身后的几家靠山,在唐家商队的面前并没有什么可抵抗的力量,这些商业世家,本身的能量其实也是很大的,在官场上也是有不少的关系,然而这些商业世家却少了些武力,漕帮的帮主陈亦然在数百支火枪的面前,首先向黄家的三少爷黄风投靠了。

黄风没有辜负唐同对他的希望,在掌控了漕帮后,很快逼迫着黄家重新选取了新的族长,而这个新族长自然是黄风的了,黄家不是没有想反抗的人,但在绝对的武力面前,根本就翻不起什么浪来。

随后,黄家收购的粮食大量的运往南洋和台湾这些地方,用这些粮食从那些移民手中换取蕃薯等高产农作物到大明来,唐同也下了令,让这些地方全力生产这些也算是粮食的作物,南洋那些地方几乎没有太冷的天气,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这些农作物。

这些热带高产作物运到大明后,以当地粮食十分之一的价格销售,老百姓要的只是填饱肚子,哪里会在乎东西是不是好吃,不管怎么来说,总比没有吃来的强。

这样的来回倒腾,黄家与唐家商队不但赚不到钱,还要亏上不少,黄家的那些人虽然心有怨言,但看到黄风手下的那些军队,也不敢出声,另外的那些粮商对黄家与唐家商队的这种行为也是很有怨言的,有人向当地的官府状告黄风拥兵自重,有谋反的嫌疑,可惜的是黄风身边除了三十名特种士兵保护他外,其他的士兵和倭人协从军并不在岸上,想抓把柄都难,而那些向官府告密的粮商,很快便会遭到所谓土匪的袭击,其嚣张的程度,让那些粮商大感其行为令人发指。

这是一个即将到来的乱世,到处都是乱匪横行,高迎祥在与唐同和解后,又得到唐同的大力支持,和陕西留下来的李岩联系上后,为了粮食,高迎祥带领手下反身杀入了四川,势力再一次的高涨起来,把朝庭的那些官员和崇祯皇帝急的干瞪眼。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个小股的土匪,官府哪有精力去管,在几家粮商遭难后,所有的粮商也算认清了形式,不敢再做那些小动作,这黄风做事了并不是一味的武力,在抢了那几家的粮食后,很乖巧的给当地的知府等一些官员送上一笔巨款,这些官员也自然识趣,对于境内的这种持枪歹徒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有心黑的甚至希望这些持枪歹徒再多抢几家的好,这样自己也好多一些收入。

黄家与唐家商队的行动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其实是杯水车薪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粮价的疯长,但终究解决不了大明这么多老百姓吃不到饭的境况,不过能以一己之力做到这种程度,黄风的大名在粮油这一行中,成为头号的人物,大明的粮商们既恨他又怕他,却没有多少人知道,真正在背后推动这件事的,是唐同这个强势人物。

对于黄风低价销售粮食,崇祯皇帝通过锦衣卫这些情报机构,多少也是知道一点的,站在崇祯皇帝的立场上,他还是很赞许黄风的这种行为的,因为粮价太高的话,会让更多吃不到饭的老百姓起来造反,对于这一点,崇祯还没有昏庸到不知道的地步。

不过大明时商业虽然发达,但对于商人的地位并不高,崇祯是不可能为了黄风所做的这些事而对黄风进行表彰,但对黄风拥有一只几百人的私人武装,崇祯皇帝却也同样没有追究,毕竟在这个时代,拥有私人武装的其实不在少数,黄风拥有的人数并不算多,只不过是拥有的武器有些太过火了。

因为唐同的到来,才使得大明的人知道了火枪的厉害,但这时只是刚刚开始,认识到火枪的深远意义的人很少,所以崇祯皇帝并没有下令严禁火枪私人拥有,而崇祯皇帝现在最关心的事就是高迎祥的叛军队伍,面对现在越来越壮大的叛军,崇祯皇帝的头是大的很,因为朝庭没有钱,没有钱就没办法组织军队去镇压叛军。

为了钱的事,崇祯皇帝是想尽了办法,甚至几次想杀了几个贪官,好抄家弄得一笔钱来解决目前的困难,但奈何这贪官也不是好杀的,因为大明现在的朝庭中几乎没有不是贪官的,杀一个就会有一群人跳起来反对,可怜他崇祯皇帝虽然贵为一个皇帝,有些事情也不是想做就做的,这让崇祯很无奈也很恼火。

崇祯皇帝的贴心人王承恩心中很明白崇祯的苦恼,这个王承恩对于崇祯皇帝到是很忠心,也很聪明,有时候还会为崇祯皇帝出出主意,所以,当崇祯皇帝再一次叹气的时候,王承恩很合适的将一份奏折放在了崇祯皇帝的面前。

“嗯,朕不是说了要休息一会儿么。”崇祯皱了一下眉,说起来崇祯皇帝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每天都要处理十几个小时的奏折,每天都只休息几个小时,当皇帝当到他这种程度的,可算的上是一个做皇帝的最大的悲哀了。

“皇上,这是金陵锦衣卫王千户送来的折子,上面是有关东江总兵唐惊的谋逆密报,皇上,这位唐总兵可是大明的第一富翁啊,据说有几千万两银子的身家,这么多的银子,可真是富可敌国啊,皇上,咱大明的国库都没有他有钱呢。”王承恩细细的声音道,在他想来,如此多的银子,若是抄家了的话,不但解决了崇祯皇帝的难处,也让自己手下的那些盐商们也有了条活路,那样自己以后也不会断了财路,当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崇祯听到王承恩的话,眉毛也不由的剧烈的跳动了几下,几千万两银子,那是什么概念,就算他是皇帝,听到这个数目也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情绪,只不过,王承恩与崇祯都不知道,唐同一年虽然有近千万两银子的进账,但一年为手下与那些移民的花销也同样近千万两银子,说起来唐同的身家也就是一个空架子,也就那些工厂还值得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