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烟锁一线天(1 / 2)

姜维率领的三万生力军,与魏延、夜玄麾下那一千余名历经血火的铁血锐卒,在长安的西门内胜利会师。刹那间,震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所有幸存将士的眼眶都湿润了,紧绷了十余日的神经终于得以稍弛。那面饱经战火的“汉”字大旗,被重新高高擎起,在长安城头猎猎飘扬,向天下昭示着这座千年古都的再度易主。

长安城作为前朝故都,其城防之坚固、武库之充盈,不输于洛阳。正是凭借这天下罕有的坚固城防和海量的守城器械,夜玄和魏延才能以五千之兵,硬生生顶住了曹魏那些南征北战的百战精锐一轮又一轮的疯狂进攻。而府库之中的粮草储备,更是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初步清点,仓廪中的存粮竟足够城内现有的三万余大军饱食一年之久!这无疑为长期固守奠定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姜维与魏延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着手整编部队,救治伤员,抢修城防,张榜安民,将武库中的军械悉数分发下去。转眼之间,长安这座巨城便如同一只披坚执锐的巨兽,焕发出令人心悸的稳固气息,全军士气为之大振。

这惊天动地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很快便传到了渭水前线,正与兵仙韩信紧张对峙的司马懿耳中。

当详细军报——徐烈被阵斩、数万大军被夜玄一人一锤搅得地覆天翻、最终姜维生力军赶到导致全线溃败、长安已彻底落入蜀军之手——被亲兵颤声读出来后,司马懿只觉眼前一黑,一股腥甜直冲喉头。

“噗!”

一大口鲜血狂喷而出,司马懿直挺挺地向后倒去,当场昏厥在帅座之上。

“丞相!”

“仲达!”

帐内顿时乱作一团,张辽、夏侯惇等将慌忙抢上,搀扶的搀扶,呼唤的呼唤,掐人中的掐人中。

良久,司马懿才悠悠转醒,面色如金纸,眼神中充满了惊悸和阴郁。

毕竟久经风浪,司马懿很快冷静下来。沉稳地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快!传令郭淮!令他麾下二十万援军,不惜一切代价,在五日内给我赶到长安城下!趁蜀军久战疲敝、立足未稳,立刻发动雷霆猛攻,不惜代价,务必夺回长安!”

“严令各营!深沟高垒,紧闭寨门!没有我的将令,谁敢擅自出战,立斩不赦!同时派遣大量斥候盯死韩信的大营。我等现在的唯一要务,就是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钉在这里,拖住眼前的韩信主力,一兵一卒也不能让他西进支援长安!”

“再派快马!联系曹真将军,令他尽快率领从汉中撤出的兵马,火速向我靠拢!”(其部初始五十万,期间被司马懿抽走二十万。经汉中惨烈攻城战,又损失近十万,约剩二十万左右)。司马懿的意图很明确:待曹真与自己会师,便可集结近五十万大军,对韩信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届时必能一战而定。

司马懿的算计不可谓不精准。他深信,只要郭淮的二十万生力军能及时赶到并夺回长安,则大局可定。而自己这里,只要死死拖住韩信,便是大功一件。

时间一晃,过去了两天。郭淮率领的二十万援军,一路急行军,距长安仅剩三日的路程。这一日,大军行至一处极其险要的所在,乃是一线天式的狭窄通道,两侧崖壁高耸入云,光秃陡峭,中间仅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通过。此地地形之险恶,堪称兵家绝地,若遇埋伏,纵有百万大军亦将死无葬身之地。

郭淮乃沙场老将,素来以谨慎沉稳著称。他虽在理智上判断,蜀军所有兵力应已悉数投入渭南主力(二十万)、长安守城(三万)及汉中防线三处(七万),绝无可能再分出一兵一卒于此设伏,但久经沙场的本能还是让他心头警兆频生。

“传令!全军暂停前进!”郭淮勒住战马,下令道:

“斥候队!立刻上前,给我仔细搜索两侧崖顶,每一寸土地都不可放过!若有任何异常,速速来报!”

斥候队长得令,亲自挑选了二三十名最为机敏矫健的斥候,从侧翼攀上崖顶。他们首先小心翼翼地检查了崖边那数十块巨大的岩石,斥候们用力推搡,巨石纹丝不动,其底座被风沙尘土覆盖,看不出任何人为撬动的痕迹。

随后,他们将目光投向那片广袤无垠的森林。森林面积太大,若想彻底探查,非一日之功,势必严重延误大军行程。斥候队长眉头一调,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妙法:他命手下精锐深入林中百余米,然后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力射出响箭。

“咻——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