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广陵散(2 / 2)

【阿三国英灵选定:《拉格·比姆帕尔西》意境化身——圣音尊者团】

《拉格·比姆帕尔西》此曲属印度古典音乐中黄昏时分的拉格,源于南印度卡纳提克音乐传统,经千年口传心授保存于宫廷乐师与修行者群体。其核心意境为“梵我合一”,引导灵魂抵达无苦无痛的永恒彼岸,是印度哲学“出世解脱”的终极音乐表达。

光芒之中,十二位身披素白长袍、赤足盘坐的老者身影缓缓浮现。每人身前悬浮着一件古老的印度乐器:西塔尔琴的琴颈蜿蜒如蛇,塔布拉鼓的鼓面紧绷,班苏里笛透着空灵,维纳琴弦折射着微光……

圣音尊者团的出现,让擂台空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洗涤心灵的宁静帷幕笼罩。摩诃提婆脸上露出虔诚而自信的笑容,仿佛已立于不败之地。

压力如山,全球目光聚焦夜玄。

连用了两张刷新卡。夜玄抽到了自己想要的曲目。夜玄面前光柱亮起,三个选项浮现:

【1、《阳关三叠》——董庭兰

2、《渔樵问答》——萧鸾

3、《广陵散》——嵇康】

夜玄眼中精光暴涨,就是它。

【龙国英灵选定:《广陵散》——嵇康】

《广陵散》此曲本为东汉广陵地区(今安徽寿县)民间武曲,后经魏晋名士嵇康精炼升华。据《琴操》《史记》互证,其主题为“聂政刺韩王”——聂政为报父仇,漆面吞炭习琴十载,于韩王殿前奏琴时暴起刺君,终自毁面容赴死,彰显“士为知己,死不旋踵”*的烈性抗争。嵇康临刑前弹此曲赴死,慨叹“《广陵散》绝矣”,遂使此曲成华夏文明中反抗暴政的精神图腾。

青光如瀑,倾泻而下。一位身影萧疏清癯、长发披散、怀抱古朴焦尾琴的男子踏光而出。正是临刑前从容弹奏《广陵散》,慨叹“《广陵散》于今绝矣”的嵇康!

当青光中嵇康怀抱焦尾琴的身影凝实,夜玄正整衣冠,对着这位名士英灵躬身行了一个庄重的古礼,声音清朗而恳切:

“后世龙国天选者夜玄,拜见嵇中散先生。今有异域梵音凌空,以出世超脱之意境撼我华夏心神。彼乐欲涤人间烟火,灭抗争血性。先生之《广陵散》,乃聂政毁容吞炭、刺韩雪耻之魂,恳请先生抚琴展正音,以人间血泪,破彼虚妄彼岸。”

嵇康目光扫过对面十二圣音尊者,又落回夜玄身上,见其执礼甚恭且深谙曲中精义,眼中冷峭稍缓,指尖轻按琴弦:

“既知此曲为聂政壮士而鸣,为天下不平而作。此番,不为超脱,只为此岸该鸣的不平。”

嵇康盘膝而坐,焦尾琴置于膝上,指尖轻触冰弦,目光扫过对面那十二位散发着宁静超脱气息的圣音尊者。

永恒彼岸和人间烟火

出世的超脱VS入世的抗争。

圣音尊者团率先奏响。

十二位老者手指同时拨动、敲击、吹响,没有震耳欲聋的喧嚣,只有一种宏大、深邃的嗡鸣弥漫开来,瞬间改变了整个空间。

意境显化。

浩瀚的星河在头顶铺展,星光柔和而永恒。

巨大的金光的莲台在虚空中层层绽放,花瓣舒展,散发出洗涤灵魂的芬芳。

清澈的恒河之水虚影蜿蜒流淌,水声潺潺,带着净化一切尘垢与执念的力量。

若有若无的梵唱如同天籁,直接渗透进灵魂深处,低语着放下、解脱、融入那无悲无喜、无我无相的永恒宁静。

一股强大的消解之力弥漫开来,温柔却无可抗拒地抚慰着一切激烈的情绪,瓦解着抗争的意志,要将人的灵魂引渡向那无忧无虑的彼岸乐土。这是出世的终极诱惑,是灵魂的终极归宿。

摩诃提婆闭上双眼,脸上露出无比满足的虔诚微笑,仿佛已触摸到梵天的衣角。擂台仿佛化作了神圣的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