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莹和郑知礼脸色难堪的转身出去。
没多久,韩璐端着一碗照的清人影子的地瓜小米粥进来,粥里还放了两根咸黄瓜条,和一筷子炒豆角。
沈悠然缓缓坐起身,接过碗,“谢谢韩璐姐。”
“不用谢,炒豆角都分完了,你要是菜不够,我再给你送两块咸黄瓜来。”
“够了,再多就要吃齁了。”
“那行,你慢慢吃,我也吃饭去了。”
韩璐出去后,沈悠然看着手里清汤寡水般的地瓜小米粥,是半点儿胃口都没有,她看了一眼门的方向,快速将地瓜小米粥倒进空间一个不锈钢小盆里,再换了一碗她储存在空间里的浓稠的地瓜小米粥,吃的津津有味。
还偷偷的吃了一个荷包蛋,一块煎鸡排。
她吃饱喝足,韩璐进来收碗。
沈悠然不好一直麻烦人家,她道,“韩璐姐,我已经好多了,碗我自己来洗。”
“你不头疼了?”
“不怎么疼了。”
“那行,那你自己洗。”
韩璐挠了挠头发,唉声叹气,“也不知道今天轮到谁洗澡,我都快半个月没洗澡洗头了,头发都油了,头皮好痒,皮肤也好痒,也不知道本地户在这么严重缺水的状态下是怎么活了一年又一年,哎,我只在这待了一年,就快受不了了。”
“我也半个月没洗了,今天又受伤了,接下来半个月也洗不了。”沈悠然更郁闷。
她下乡的地方,是大西北农场所属的一个村子,叫平安村,村里人不多,一共才二十多户人家。
村民们住的都是窑洞,睡的是火炕。
知青们的临时住所是土坯茅草平房,冬冷夏热,阴暗干燥,因为经常刮大风,风沙乱飞,原主每天下工后,都会在床上看到一层细细的沙土。
更让人郁闷的是,这里缺水。
村里每家每户水的用量都有规定,不管人多人少,只能挑两担水,有记录员站在水井旁登记记录,为此村民们有儿子娶了媳妇后,就会把儿子分出去单过,为的就是能多用两担水。
据韩璐姐告诉她,因为缺水,这里的村民冬日几乎不洗澡,只有过新年才会洗一个澡,也只有过新年,村里会允许每家每户多挑两担水。
大夏日的,也是好几日才洗一个澡。
到了秋收,要等秋收完了,村民才会洗个澡,头发也是许久才洗一次,有好多人头上都长了虱子,韩璐姐叮咛她,跟村里的妇人和孩子说话,要离远一点,搞不好就会惹一头虱子回来。
还有的村民们从未刷过牙,牙齿焦黄色,一笑就会露出一口的大黄牙。
沈悠然出去洗碗,正好看见郑知礼也拿着两个空碗在洗,一个是他的,一个是李莹莹的。
“沈知青,你怎么出来了,把碗给我,我来洗。”
他伸手,要拿走沈悠然手上的碗,被沈悠然微微侧身避开,“不麻烦郑知青了,就一个碗,我自己洗。”
“沈知青……”
“郑知青,我们不熟。”
太烦人了,沈悠然要忍不住对渣男出手了。
“今天轮到谁洗澡呀?”老知青郭红玉,从厨房出来大声问道,“能不能跟我换一下,我想今天洗。”
知青院有二十个知青,男十二个,女八个,因为人多,大队长规定他们知青院每天挑四担水。
看着水挺多的,但人也多,除了洗漱做饭,剩下的水只够一个人洗澡洗头的,所以知青院的人就执行了轮流制,谁也不能抢,一人轮一天,很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