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图现龙骨(1 / 2)

看着这份精妙绝伦的图纸,李栓柱忍不住咂舌惊叹:

“神了!真神了!女官大人……您、您还会这般手艺?”

“这图画得……真是……真是心灵手巧,堪比鲁班再世啊!”

他搜肠刮肚,也只能想出这些赞誉之词。

萧景珩的眼中也掠过毫不掩饰的赞赏。

他虽然不通匠作,但身大晟的王爷,见识过工部最顶尖的工程图,林晚这张图在清晰度和规范性上,竟似乎更胜一筹!

他看向林晚的目光中,探究与欣赏之意又深了几分。

这个林晚,究竟还藏着多少令人惊喜的本事?

“李师傅过奖了,只是希望能说得更明白些。”

林晚谦逊地微微一笑,随即神色一正,指尖点向图纸的核心部位。

“王爷,李师傅,请看。这便是水车的主体,我称之为‘龙骨水车’,其关键在于这连续的刮板和水斗……”

讨论就此展开。

林晚指着图纸,详细解释每一个部件的名称、作用和原理。

“这是主轴,需用最坚硬的木材,承力之处最好以铁件加固。”

“这是叶片,入水角度需计算好,方能借水力最大化。”

“这是水斗,大小和间距要合适,保证汲水量又不会彼此干扰。”

“这是引流槽,需有一定倾斜度,引导水流向高处……”

她不仅讲构造,更清楚地阐述了其背后的力学原理和水利知识。

虽然尽量用古人能理解的方式表述,但许多概念依旧让李栓柱听得云里雾里,又觉茅塞顿开。

萧景珩则听得极为专注,不时发问,总能切中要害,显示出极强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

李栓柱起初还有些拘谨,但随着讨论深入,他作为资深匠人的那份经验和自信也逐渐被激发出来。

他开始就一些具体细节提出自己的看法:

“大人,这主轴若是全用铁力木(格木),岭南倒是好找,韧性足也够硬,但价格昂贵,且沉重无比,安装极为费力。”

“依小民看,主轴核心可用杉木,关键受力处镶嵌铁力木,或以铁箍加固,是否更为可行?”

说完他顿了一顿,又指着下一处。

“女官大人设计的这水斗连接处甚是精巧,但若要经久耐用,小民觉得此处榫卯可改为‘穿带’结构,更能抗水流冲击……”

“引流槽若是全用木板拼接,岭南潮湿,易腐坏。可否在槽内壁涂刷桐油混合石灰、细沙的防渗层,或者……条件若允许,靠近水源的一段,直接用陶管衔接是否更好?”

林晚认真听着李栓柱的建议,眼中不时闪过亮光。

这些来自古代工匠的实践经验,恰恰弥补了她图纸上的理想化设计,使其更贴合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材料特性。

她频频点头,将一些好的建议记录下来,对图纸进行微调。

萧景珩则在一旁,默默听着两人的讨论,时而沉思,时而提出一些关于整体效率、安装难度、所需人工等方面的宏观问题。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热烈讨论,一架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与古代工匠智慧、充分考虑了岭南当地实际情况的“龙骨水车”实施方案,逐渐清晰完善起来。

林晚根据最终讨论结果,重新整理了一份所需的材料清单。

她取过纸笔,蘸墨,字迹清秀而快速地书写起来。

萧景珩和李栓柱都安静地看着,只见那清单上罗列的项目越来越长:

木材类:

主轴:铁力木或硬杉木(需直径一尺以上,长三丈)——(二十条)

叶片板:松木或杉木(厚一寸半)——(六十片)

水斗:柏木或樟木(耐水耐腐)——(四十个)

支架及辐条:结实耐用的杂木(杉木、樟木等)——(大量)

引流槽板材:杉木(厚一寸)——(大量)

金属类:

主轴关键部位加固铁箍(宽两寸,厚三分)——(二十道)

大型铁钉(长五寸、七寸)——(十斤)

中型铁钉(长三寸)——(二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