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石榴(2 / 2)

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几个孩子们在这里休息几天,养养精神,毕竟再往前的一段路,都是荒僻的地界,难遇到什么借宿的好地方。

齐姑姑叹:“就是你不提我也要提的,这几天闷得厉害,怕是又要下雨,咱们正好在这里避避。”

春娘和冬郎这几日,再也没玩,在外头找了不少药材,皆因道观还有附近的村子,都有暑气难消晕倒的人,有些药能喝总比没有能喝的好。

就这么待了几天,果然有大雨倾盆,秦香莲也同附近一起长大的人们,慢慢都见过了面,大家都知道那个当年害害羞羞躲在秦员外腿后面的小姑娘,现在有了两个孩子。

只是和当年那个小姑娘不同的是,她的两个孩子半点不怕生,热情洋溢活泼开朗,特别是她的女儿,甚至能把如今大大方方的她都衬得又害羞起来。

相处下来,黄氏和朱阿婆最投契,待到离开的时候还依依不舍,她甚至将自己要千里迢迢带去给女儿的腊排骨,分了好些给朱阿婆,叫她藏起来自个儿吃,不要给别人了。

依依惜别以后,众人踏上旅途,秦香莲在吃朱阿婆给她的,很甜很腻味的冬瓜糖,说是她小时候最爱吃的,那时候她有蛀牙,秦员外不许她吃多了,她就偷偷给秦香莲吃。

秦香莲一边嚼着嘴里的冬瓜糖,一边翻阅着脑海里那些越来越模糊的回忆,少年齐解帮着秦香莲赶车,他也在吃冬瓜糖,和齐放道:“粘牙。”

齐放点点头,张不开嘴来答。

周围的大人都忙着笑话齐解齐放兄妹,没顾得上春娘和冬郎,她们偷偷的拿出一盆盆栽,献宝般递到秦香莲面前,秦香莲一时呆住,没明白过来。

春娘便道:“那个村子里的老人说,姥姥小时候最喜欢吃石榴,还偷偷摘过她院子里的石榴,她那时候看姥姥可怜,没有追究。”

冬郎接着道:“这就是姥姥最喜欢的那棵石榴树,石榴可以扦插,我找他们求了一根枝子种下,等石榴树长大结了石榴,供给姥姥尝尝。”

见秦香莲不说话,春娘又道:“也许姥姥不是最喜欢吃石榴,只是她没有什么吃的,刚好那家人心善让她摘,她就偷偷摘了一回又一回。”

冬郎附和着点头:“不管怎么样,既然它是养过姥姥的石榴树,现在我们也养着它。”

秦香莲心中充满着难言的感动,她抿唇看着两个孩子,和面前这根石榴树枝,她慢慢明白生养的意义,代表着生命的传承和延续。

秦香莲红着眼笑起来:“那你们可要好好照顾它,现在天气还很热,很难生根发芽,有没有信心?”

春娘和冬郎大声回答:“有!”

而且为保万无一失,他们还找主人家要了一些石榴树的种子,实在不行,也可以从头再来。

秦香莲爱怜地擦了擦两个孩子脸上的汗水,秦香莲真的生了两个很好的孩子,除却她微末的养育功劳,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好的。

像这回,她都没有想到的,她们却无师自通。

后来,见到春娘和冬郎精心照顾石榴枝盆栽,伺候盆栽如同伺候亲娘,众人便问起原因,得知来龙去脉,纷纷感动不已。

符氏道:“娘,怎么会有这样好的孩子?真叫人心碎,偏她们姥姥没了。我姥姥活得倒久,可我姥姥眼珠子就她那个儿子,儿子没了就是孙子,最后却是您给她养老送终,半分怨言也无。”

齐姑姑拿了点陪嫁嫁出去,最后又把嫁妆给弟媳,算起来什么也没拿家里的,虽然最后自家女儿和弟弟儿子成了好事,米烂在自家锅里,到底是不平的。

弟弟出了意外年纪轻轻就没了,弟媳改了嫁丢下孩子不管,自己亲娘又是多病缠身,她不仅照料亲娘晚年还养大齐光,可算是尽心竭力,孝顺不已。

齐姑姑听着女儿为自己打抱不平,释怀地笑,并不接话,也不说不好,也不说好。

好似那是别人的过去一般。

符氏便不再讲了,秦香莲见母女间气氛不太好,便揽过话头讲起来石榴的来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恰逢安石国大旱,御花园中的石榴树奄奄一息,他指点安石国兴修水利,熬过旱灾,安石国赠他宝石,他却只要了活过旱灾开得如火如荼的红石榴。

也有一种传说,称红石榴乃是红宝石演变而来,是安石国的王子救下一只金翅鸟,金翅鸟感谢他才衔来红宝石,红宝石落地长出石榴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