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1(2 / 2)

“这是怎回事”崇祯冷冷地问道。

冷汗刷地一下流了下来。钱龙锡弯腰把奏疏捡了起来开一开。脑袋就嗡地一声响。身子一晃。差点没一头栽倒。

“钦命出镇行边督师、兵部尚书臣袁崇焕谨题为恭报:岛帅逆形昭著。机不容失。便宜正法席gt:待罪。仰听圣裁事。”

袁崇焕竟然杀了毛文龙

奏疏是经过内阁送上来的,而他竟然毫不知情

双手颤抖着,钱龙锡把奏疏读完,最后崇焕写道:“但文龙大帅,非臣所得擅诛。

便宜专杀,臣不觉身蹈之。然芶利封疆,臣死不避,实万不得已也。谨据实奏闻,席gt:待诛,惟皇上斧铖之下是非之。臣临奏不胜战惧惶悚之至。”

后背的衣服已被冷汗湿透,钱龙锡的脑袋嗡嗡作响。

一般情况下,臣子举荐人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即便推荐错了,有了严重的后果荐的臣子一般也不会因此就负上多大的责任,但崇祯不同虽然最终的决定是他自己下的,可一旦出了纰漏崇祯绝不会想到自己有什么责任,他只会恨选中的人辜负了他的期望和举荐的大臣欺骗他。

真倒血霉了怎么摊了这么个皇上

“皇上,臣对此事实是一无所知”跪倒在地,钱龙锡急切地辩白道。

冷地盯着钱龙锡,半晌,崇祯平静地道:“你们内阁去议吧,拿个结果出来。”

这是何等的大事,内阁会议连夜召开,但钱龙锡、韩、李标等几位阁臣却都面面相觑,不发一语。

这话没法说。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对朝中大多数人而言那是大快人心之举,尤其是对袁崇焕和毛文龙都看不顺眼的,那真是狗咬狗一嘴毛,更是愉快到了极点。但这至多是私下里的,三五好友之间才能见到的真性情,而在明面上,没有人会说一句话,因为谁都还不知道皇帝的态度。

朝中的大臣就这几百人,基本没有秘密,你知道的我差不多也知道。

前些日子,京城里有一个传言,说是毛文龙屯军皮岛,对建奴的威胁极大,奴酋皇太极视之为心腹大患,如锋芒在背,一向欲除之而后快,但却苦无良策,因为他们没有强大的水军,跟本奈何不了毛文龙,正好袁崇焕欲与女真人媾和,于是皇太极就提出条件,以斩杀毛文龙作为议和的先决条件。

这本是无稽之谈,没人会当真,但这件事出来之后,这个传言可就厉害了。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必定是犯了天颜,但如果定个袁崇焕杀将媚和,必将天下震动,什么后果,没人可以料想得到,而且崇祯一旦后悔,确定这件事的人必遭严惩;可如果确认不是,皇上对此事的震怒又明摆在那儿,何况不管有什么理由,袁崇焕擅杀毛文龙都是犯下必死之罪。

总之,在没有确知崇祯的态度之前,内阁绝对发不出这个票拟,即便耿直如成基命,在这件事上暂时也说不出什么来。

人人都在观风色,大臣们是,崇祯也是,而在这些人中,自然也跑不了温体仁。

对于毛文龙,温体仁没什么感觉。虽然都是浙江人,但也仅此而已。魏忠贤得势时,毛文龙巴结的是魏忠贤和阉党的一众要员,和他基本没什么关系。

至于袁崇焕,温体仁也无所谓喜,无所谓恶,和毛文龙差不多,但现在,渴望袁崇焕倒大霉的劲儿,他不会弱于任何人。

只是,和其他人不同的是,那些人是对袁崇焕本人怀恨在心,但温体仁不是,他恨的不是袁崇焕,而是东林党,袁崇焕不过是目前搞垮东林党最好的由自从钱谦益那件事后,温体仁算是和东林党结下了死仇,这个结是不可能解开的,所以不论是出于泄愤,还是现实的考量,打垮东林党都是必须的。

只是搞一个或者几个东林党人容易,可目标要是整个东林党,那就难了。温体仁从来不怕难难他的劲头反而越足,截至目前为止,他发现最好的机会就在袁崇焕身上。

要整个搞掉东林党,现在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法子就是翻案,把逆党的案子给翻过来。因为东林党重新得势是因为阉党逆案,如果能翻过来,那也就意味着东林党必然再度失势。

现在朝中和阉党有千丝万偻联系的人不在少数,只要有机会,这些人是决不会闲着的,而他的任务就是给这些人创造这个机会。

钱龙锡是老牌东林党人阉党逆案有大半的人是钱龙锡办的,而袁崇焕又是钱龙锡举荐的,到时如果袁崇焕出事,那就可以

温体仁深明这种政治斗的艺术,他知道火是一点一点烧起来的而整个事情的关键自然是在皇帝身上,所以有关袁崇焕的火不管大小,不管暂时看来有用没用,都是越多越好。

温体仁一含而不露,藏在别人注意不到的阴影里,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形势的变化,他对朝中局势的所有变化都可以说是洞若观火。

搞阴谋出头,顺势而为方是高,温体仁就是这样的高手。半年多以前,借着王永光等人搞出的那把火,温体仁又偷偷地往里边加了些薪柴。

确知袁崇焕不顾皇帝的戒令自与束不的在前屯之高台堡互市之后,温体仁辗转唆使人暗中使劲六月初,成功地让翰林院编修陈仁锡出使辽东查这件事的始末。

真是太巧了,算日子锡仁也快回来了,这等于是在熊熊大火上又倒了一桶油。

一如既,温体仁还是没有动,他在等,他断定很快就会有人忍不住跳出来炮轰袁崇焕,另外,他还在等皇帝的召见。

崇祯早就对他的内阁失去了信任,如果真想听取什么意见,就会找他和周延儒去。现在他和周延儒才是崇祯最信赖的人,但两相比较,在崇祯的心中,他的分量还是远比不上周延儒。

周延儒的条件比他好,状元出身,年纪又轻,相貌又出众,而且比他更无耻,崇祯爱听什么,这小子就说什么,而且周延儒此人也真是有两把刷子,不是饭桶一个。

温体仁知道,周延儒将是他最大的对手,但现在还不是斗这小子的时候,一切得慢慢来,他相信他早晚能让周延儒这小子哭都找不着北。

周延儒什么都好,但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张扬,聪明外露的太厉害,这小子早晚得栽在这个上。

果不其然,温体仁算的很准,三天后,激烈的交锋就开始了。

最先跳出来的是梁廷栋,紧随其后的是御史高捷和袁弘勋等人,他们这些人指责袁崇焕“擅杀大帅”、“斩帅求款”,并极力鼓吹毛文龙“牵制有功”,最后竟有数十人上疏请诛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