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青团(1 / 2)

第077章 青团

这是宋玉乔在中江县的最后一餐。

因着之前年节回了府城的缘故, 宋老板又允了她元宵之后回中江县待上几日。

还特意叮嘱了她,定要与那苏老板打好关系,问问等到开春了苏老板可否有空掌勺宋家的赏花宴。

宋玉乔要了一份春笋炒五花肉。

春笋口感脆嫩, 上面染了五花肉的肥油,多了一丝荤香味, 却也没掩盖住春笋特有的清新与鲜香。

一口下去,眼前是春风吹过竹林时沙沙的响声,是低矮的野草,是宋玉乔童年时曾见过的那片黄灿灿的油菜花田。

五花肉被切得极薄, 又提前用油爆过,肥肉透亮、瘦肉焦香、边上还卷翘起来。

那样子, 倒是有几分像灯盏。

“说来,苏老板怎么找来这么多花灯”前几日她忙着练琴,一直没空来看看众人口中大变样的苏梁食肆,今日一见,首先让她惊讶的是屋檐下挂着的那一排花灯。

有最寻常的圆灯, 也有兔子灯和荷花灯, 甚至还有一盏很是精巧的走马灯。

“是顾兄元宵那日去灯会上赢来的。”十六那日顾飞藿带着一串花灯出现在食肆前的时候,苏禾安还以为是什么昨日没卖完花灯的小贩正在走街串巷地推销。

宋玉乔又夹了一筷子油焖春笋, 浓油赤酱、带着微微酱红色的春笋,吃起来却没有丝毫油腻, 反而回味带了一丝清甜:“他可有读书的心思我父亲日日都想资助读书人。”

“他似乎自己找了路子。”正说着, 顾飞藿端着几个放青团的空盘进了大堂。

“顾兄, 方才宋三小娘子说……”

顾飞藿蹙了蹙眉道:“我自己会攒够读书的银钱的。”

见顾飞藿如此回答,宋玉乔也不再多言, 府城中也好、白云书院也罢,多得是盘缠不够的读书人, 宋老板可以选的人多得去了。

她会问顾飞藿,也不过是看在苏禾安的面子上。

“苏老板,我看今日那菜单上还写着青团,不知苏老板这的青团都有些什么口味的”

“今日时间不够,只做了蛋黄、红豆还有黑芝麻三个口味。”每日上齐菜后便是苏禾安在大堂游走听食客们意见的时间,听着宋玉乔问起,她自是要解答一番,“不过是在甜品屋那边。”

“我是想说清明的时候定些,到时候我想与我那手帕交去府城外头的郊野踏青,若是能带上几个苏老板做的青团,不知会有多少人羡慕呢。”

正说着,就看着姜季英取了三只青团,递到宋玉乔身前的餐桌上:“我听着东家与姑娘说起,便自作主张去一种味道取了一只来。”

又补充道:“是从特意留的里面取的。”

本是留给食肆中几人的。

苏禾安不着痕迹地瞥了姜季英一眼,却听着身边的食客嚷嚷了起来。

“这位小娘子是熟客,来吃盒饭还能有青团,咱们也想尝尝。”

倒也不是差那点青团的钱,只是苏梁食肆的盒饭与甜点是分开排队,为了盒饭能吃上自己喜欢的菜,不少人都放弃了青团。

方才顾飞藿来的时候他们可都瞧见了,甜点屋的青团已经卖光了。他们若是想吃,就至少得等到明日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①

姜季英听着吵嚷声,一时慌了神,她只是想着这宋三小姐是个大主顾:“东家,我……我没考虑到。”

姜仲英听到这边的动静,忙赶过来,帮着姜季英向苏禾安道歉:“东家,妹妹年纪尚小……”又猛地想起,自家妹妹和苏老板其实是同样的年纪。

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

苏禾安叹了口气,想着自己之前是让留了十八只青团,正好食肆中六人每人都能一个味道吃上一只,对着姜仲英低声道:“去把那十五只也取来,切了分给大堂中的食客。”

见姜季英还呆在原地,姜仲英忙拉着她往甜点屋那边去了:“我不是让……让你别自作主张。”

“我想让东家早些认可我们啊,我可偷看到了,陈婶和那小哥的工钱都比我们高。东家可还没把我们当自己人看。”

“人家会做饮子。”

“好生和东家学,别想些有的没的净闯祸。”

“东家对我们够好了。”

看着姜家姐妹走了,苏禾安又安抚了一番那几个不满的食客:“还请大家都帮着试试味道,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和我说,今日只是试试水,等清明那日我会再做多些的。”

“还是苏老板会做生意。”

“苏老板,春笋明日还做吗我家里做的春笋涩得厉害,实在难以下口。”

“我家的也是,我家那春笋做出来比冬笋还难咬,又老又硬。”

“那是你家里做饭的人没把壳都去了吧,我看苏老板这,应该是只留了春笋里头最嫩最鲜的那一点点,别看春笋满山都是,这几日市集里卖得便宜,但照苏老板这样,算下来可贵了。”

“要我说还得是这油焖的春笋,吃起来居然别是一番滋味。”

“我倒是喜欢这春笋猪骨汤,鲜嫩的春笋去辣子蘸碟里裹一圈,好是开胃。猪骨又煮得软烂,上头的肉用筷子一戳就下来了。用肉和蘸水一起在米饭里拌开,比之前的卤肉拌饭还要好吃!”

“春笋腊肠焖饭里怎么还要拌蘸水?你这真是浪费了美食,笋香、腊味香和米香本身就恰到好处了。”

“我自己的饭,我爱怎么吃怎么吃。”

看着食客们不再嚷嚷着青团的事情,而是重新谈论起午食的“春笋宴”,苏禾安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在她看来,姜季英这姑娘心眼不坏,却因为太想出风头,反而容易好心办坏事。

正想着,便见着姜家姐妹俩端着切好的青团进来了。

“口味有三种,但都数量有限,咱们今日拿到什么味道就是什么味道的,还请各位见谅。”其实切开的青团是可以看到里面的馅料的,但怕食客们都想吃某一种馅料,苏禾安只得提前说好。

“我手里这个是咸蛋黄的,这蛋黄一抿就化,吃起来很滋润,而且还有股油香味。混着软软糯糯的皮,甜甜咸咸的,完全不会觉得突兀。”

苏禾安本是想做咸蛋黄肉松味青团的,但一时半会儿没那个时间去做肉松,只得等着清明的时候再加上。

“我这个?是黑芝麻的,吃着倒是有点像在吃汤圆,苏老板,元宵那日你没开业,我只得去外头的摊子上买炸元宵,那炸得比你炸的鸡排可是差多了。”

“是啊,苏老板要不哪日朝食加一个炸元宵?也没人说过元宵一定得元宵那日才能吃吧。”

苏禾安听着,忍俊不禁道:“各个时节都有时令的吃食,既然元宵已经过了,那便放过它吧,我争取明年元宵的时候给大家做些元宵可好?”

“明年,那岂不是还有……”那食客咬了一口青草汁浸润过的、清香四溢的青团皮,掰着手指数着,“还有十二个月?!”

“苏老板,这也太难等了,不行,你要不再给我一块红豆的青团吧?”

“你打的这主意?可惜了,苏老板方才已经把盘子里的青团都分完了。”

见着大堂内的食客对青团都很是满意,苏禾安笑道:“各位莫急,等到清明那日,我还会做上更多种口味的青团,咸味的有春笋肉丁、咸菜火腿、咸蛋黄肉松,甜味的则有红豆沙、芝麻花生碎、南瓜泥芋泥之类的。”

宋玉乔正吃着姜季英给她的那个红豆沙的青团,听苏禾安说起清明时候青团的口味:“到时候我每种都要来上几个。”

思索片刻,又扯了扯苏禾安的衣袖,小声问道:“你要不要做成一盒一盒的,我找个人与我一起卖到府城去?”

卖到府城去?

听宋玉乔这么一说,苏禾安眼睛一亮,中江县的食客对于点心的消费能力有限,如今食肆虽然有了点心屋,但每日的进账并没有食肆这边多。

但若是能找到人帮着卖到府城去呢?

上次去宋家做宴会的时候她可是瞧见了,府城好广阔一片市场。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