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都是说她那一日已经吃过的蛋糕与福满鱼跃的,但还有人提起了苏小娘子家的辣子。
那人站在宋玉乔的边上,手舞足蹈地提起苏梁食肆那被热油激过的干辣椒是如何的红润油亮、香气四溢。
很少有人知道,温婉娴淑的宋三娘子其实格外嗜辣。
虽然一家子都是西南人,但宋老板不知是受过什么刺激,总觉得清淡的菜更能上得了台面,是以在宋玉乔五六岁的时候,宋家的餐桌上便已经见不得茱萸或是别的辛辣味重的香料了。
在宋玉乔的记忆里,自己第一次吃到茱萸烹饪的菜肴,还是在手帕交的家里。
儿时的她日日忙着练琴、忙着习字,很少能有时间和机会去外面走走看看,比起学商贾需要的交际,宋老板更希望宋玉乔去学琴棋书画。
总归他的生意也不会交给女儿。
是以在日日读书习琴的孩童时代,她唯一的手帕交是在同一个女师父那里习琴的一位名为姜兰月的同窗。
姜兰月家中是宋老板最羡慕的读书人家,却不会像宋老板对女儿那般严苛。
二人熟识之后,姜兰月会给安静习琴的宋玉乔带许多市集上淘来的小玩意。
还会给宋玉乔带自家母亲做的小食。
姜母做的可不是甜品,而是椒盐甚至辛辣味的酥酥脆脆的饼状点心。
与宋玉乔在家吃过的那些漂亮的桃花酥、梅花糕都不一样。
第一次吃的时候,甚至给宋玉乔辣出了眼泪。
姜兰月慌得不行,以为是自己偷偷带出来的点心放久坏了,宋玉乔吃着有什么不好。
看着呆呆愣愣想自己试一试的姜兰月,宋玉乔眼疾手快地拦住了她:“好过瘾的味道。”
这辛辣味的点心外面是一层酥皮,她吃得已经很小心了,却还是掉了些渣子在桌面上。
可宋老板不在,自然无人会说教她。
她无趣的为父亲而活的人生里在那之后多了一丝乐趣,就是自己偷偷摸摸去寻些辛辣的点心又或者菜肴。
辣到满脸是泪方觉得痛快。
现如今听说苏梁食肆那有比茱萸更过瘾的带辣味的香料,她如何坐得住。
而且,她有些好奇那一位苏小娘子。
请姜兰月帮着在父母面前扯了个谎,带着那日定蛋糕的婢女,二人雇了一架马车便又往中江县去了。
一进门,她就觉得这苏梁食肆很是特别。
谁家食肆会在进门不远的地方摆上一个装满了新鲜食材的橱柜。
“三小姐,那边似乎贴着什么。”
宋玉乔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今日菜单。
是了,她听人说起过,这苏小娘子会做的菜肴实在太多,且每一道都格外诱人,便定下了食肆中菜品每日轮换,两旬之内大荤不会重复、一旬之内素菜不会重复的规矩。
冒菜?
这又是什么?
按照那菜单上写的,竟然是自己随意在这橱柜中夹取自己想要的菜,然后去长桌那边称重付款,接着,苏小娘子便会料理这些食客自己挑选的食材。
要苏小娘子做成什么味道也是可以自己选择的,这上面说,有重油麻辣锅底、清油麻辣锅底、菌菇鲜汤锅底以及酸菜酸辣锅底。
“请问,重油与清油有什么区别?”
顾飞藿解释道:“重油是用猪油以及牛油做的,会更浓郁醇厚些,清油则是用菜籽油做的,更为清淡,麻味会更加突出一些。不知道姑娘是中意哪一种。”
来都来了,宋玉乔自然是要选她在宋家绝对吃不到的:“那我要重油的。”
“这是所有的菜混到一锅煮吗?”宋玉乔试探地问道。
虽然她相信苏小娘子的手艺,也不会都到门口了却打起退堂鼓。
但是一锅煮的东西,真的会好吃吗?
在家里的时候宋老板也让厨子做过一锅炖。
清水煮的,没滋没味。
特别是里面要是再放些肉,更是油腻得不行。
陈婶端着餐盘往他们这边走来,餐盘上正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和宋玉乔想要尝试的重油麻辣味的冒菜。
是前头的食客的,他来得早,已经煮好了。
这人夹了不少菜,煮出来满满一盆,在一口海碗里还冒了尖。
红润润、油汪汪的冒菜上洒了一层翠绿的葱花,浪般微微卷曲的木耳、蓬松金黄的油面筋……
还有许多她从未曾见过的食材。
陈婶路过时,宋玉乔吸了一口气。
“我要重油麻辣锅的。”
“这位小娘子,先去橱柜那边,称重时告诉梁老板要的口味便可以。”
宋玉乔望向橱柜。
那几十种菜,她好想全都试一遍。
毕竟她从未这样自由地去选择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