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是,不知苏小娘子这食肆是否会卖得极贵?我听闻苏小娘子曾经推着手推车卖包子的时候就比旁人的包子卖得贵呢,这还是请了戏班子来热场的食肆……”
“她包子贵,是因为用的料实在,就说里面那个用辣椒做的红油,如今整个中江县也只有苏小娘子这和许先生那有……”
驻足的人听到苏这个熟悉的姓氏,清了清嗓子,朝着身边人问道:“两位仁兄,方才你们提到的苏小娘子,可是之前美食交流大会上惊艳一众人那个?”
“那当然是,这中江县里还有什么别的苏小娘子吗?”
-
午时已到。
没有温度却格外闪耀的阳光穿过冬日寒浸浸的风,像是在屋顶的砖瓦上铺了一层金黄色的绸缎。
苏梁食肆前耍花枪的人已经停了,只留下苏禾安提前挂好的红绸在随风飘荡。
吱呀——
在众多食客期待的眼神中,苏禾安推开了食肆的门。
-
杨三叔今日揣了好大一把铜板,就想着一定要吃个痛快,他们兄弟三人今早没去上工,一大清早就在苏梁食肆前等着了,就为了开门这一刻能第一个进去。
他帮着搬过东西,自然是知道苏小娘子这食肆并不大,同时也就能坐下三四十个人。
他一进去,就看到墙上贴了一张告示。
那字工整之中透出一股生涩之意,似乎是写字的人尚未熟悉笔墨。
“这莫不是苏小娘子自己写的,可惜我杨三识别不得字。”杨三叔在心中暗叹。
他的二哥却是识字的。
杨二叔顺着杨三叔的目光看过来:“这是说每日食肆之中会有两荤四素一汤一饮子,花上二十文钱,就可以选一个荤菜两个素菜,汤和饮子是二选一,我看看,r />
“如此便宜?”杨三叔正在扒拉袖子里的铜板呢,这一餐下来甚至比他曾经在手推车买三个包子一份卤味还便宜些。
杨二叔继续往下念着,他身后围过来不少识字或是不识字的人:“苏小娘子说这些菜并非是外头食肆那种可以够许多人吃的一大盘,是一人份的,叫什么盒饭…… ”
还未等他看完,就看到苏家母女三人一人端着一个大盆子走向了门口的长桌。
三个盆子,一盆正是上次杨家三兄弟吃过的回锅肉,还有一盆是那日许先生赞不绝口的辣子鸡,再有一盆是冯院长夸过的麻婆豆腐。
哐当一声,苏家母女三人把盆放在长桌上,苏禾安清了清嗓子,道:“正如方才杨三叔说的那样,梁苏食肆如今卖的是盒饭,就是这长桌上的碗,汤和饮子会有旁的碗装好。如此一份,拢共是二十文钱。”
一边说,苏禾安一边指着长桌上的碗和勺子。
好大的海碗。
杨三叔暗中估摸着,就算是他这种做工的汉子,一份也是够的,若是愿意多花些钱打牙祭,花上四十文钱便能直接吃到肚皮滚圆。
要知道,外头那些食肆,一盘菜就要好几十文钱呢。
“还有两个素菜阿娘和妹妹去端了,今日的盒饭可选的荤菜便是我面前这个回锅肉和辣子鸡,若是不习惯辛辣的尽量不要挑战辣子鸡哦,这个菜蛮辣的。”
“素菜则是麻婆豆腐、韭菜炒鸡蛋和素三鲜馅豆腐盒子。”
“大家如果有想吃的,可以按照进来的先后顺序,在长桌前排好队,把钱交给阿娘换了盘子,来我这边添饭打菜。”瞧着梁玉英和苏苗安已经把另外两道素菜端上了桌,苏禾安敲了敲桌面,温温柔柔地对着食客们说道。
“如今食肆不算宽敞,大家也可以选择自己带碗来装——我先装在店里的碗里再倒入你带的碗里。”这是苏禾安和梁玉英讨论了好些时候才定好的。
她只会做菜,不太会做生意。
“其实我还是没太懂这盒饭是什么,但我看禾安姊姊那海碗和勺子都挺大的,我一个人怕是吃不完呢。”吴唤晴小声地跟自己的兄长聊了起来。
吴大哥点点头:“苏小娘子这分量怕是按照前头那些汉子的分量准备的,如此只需要二十文钱,那是相当划算了。”
“还是苏姊姊做的菜!要我说,就算卖谢记酒楼的价格都是使得的。”
杨三叔从善如流地从袖子中数了四十文钱给梁玉英。
辣子鸡他没吃过,得试试。
回锅肉他上次吃过了,很好吃,还得再吃一次。
麻婆豆腐,看着就红润油亮,定然好吃,得试试。
豆腐盒子,没吃过,看着很精巧,得试试。
总之,他不想做选择,他全都要。
端着两大碗饭,一口回锅肉、一口辣子鸡,馋得坐在对面的杨二叔转身再去交钱添菜的时候,杨三叔分外满意自己此时的选择。
毕竟杨二叔转身的时候,那几大盆菜已经只剩下麻婆豆腐的汤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