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豌杂面(2 / 2)

因为还要尝别的菜,这豌杂面也不做多了,她就拿了三只小碗。

只见苏禾安先是一次往碗里舀了一大勺辣椒油,再往里面加了酱油、先前做好的姜蒜水、前几日磨的花椒粉、花生碎、自制的味精、一点点醋,和一小块猪油。

接着,往里面浇了一大勺面汤,使得碗里的猪油都化开来。

再然后,便把煮好的面条捞入碗中。

这面条是早上做包子皮的时候顺带做的,很是劲道。

“然后便把那耙豌豆和炸酱放进去吗?”梁玉英问道,“我第一次见在面里放豌豆的。”

本还在外头玩着新到手的花枪的苏苗安不知何时也钻进了厨房:“阿姐,好香呀。”

苏禾安将手里的第一碗豌杂面递给了苏苗安:“试试,吃起来是不是也那么香?若是有什么味道不够好的地方一定要告诉阿姐,过两日便要做生意了。”

“可别想着伤了阿姐的面子。”

小姑娘忍不住,接过碗筷便站在原地端着吃了一口。

“阿姐,是有一个问题。”

“苗安说。”

“好少呀,我只吃了一筷子,就快见底了。”小姑娘边说,边继续往嘴里塞着面。

面条劲道、豌豆软糯、炸酱浓郁焦香,辣椒油混在中间又提了一点刺激的辛辣味,吃到最后还有最灵魂的醋香。

那一丁点的醋香就像是羽毛在轻轻挠人。

勾得苏苗安直愣愣地看着锅里。

苏禾安没好气地笑道:“一会儿还要试别的呢!”

果不其然,后来的奶黄包也好、酱肉包也罢,苏苗安都只有一句评价。

阿姐,真的不够吃啊。

还好她是阿姐的妹妹。

旁人若是知道了她日日都能吃这样的美食,怕是会羡慕死吧!

-

十二月初十。

晨光还未照到白云书院旁的街市上,却已经有商贩和早起的学子在小声地讨价还价了。

天光渐渐亮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与熙熙攘攘的人潮给这条朴素的街道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从写着书院集市的牌坊下穿过,沿着青石板路一直往前走,先是能看到卖状元糕的老板娘正在蒸糯米,接着能看到卖包子的老板正在喊着什么苏小娘子同款粉丝肉包,再往前,还有一家卖红薯粉的铺子,老板直接当街爆炒浇头,高高的火焰引来一阵喝彩。

书肆也早早的开门了,有早起的学子已经抱着一大摞新买的、还带着油墨香的书急急忙忙地往白云书院去了。

还有给人抄信为生的穷书生,也已经支好了摊子。

还有小童,奔走在人群里,唱着什么:“苏梁食肆今开业,路口拐角便能见。白云院长作诗夸,珍馐美味声名扬。何不一试尝鲜味,满腹佳肴作新章。”

继续往前,一直走到丁字路口,左拐,有一条小巷。

这背街小巷里头并非如人所想的那样清净,刚一拐角,便能看到说书先生在茶楼前念叨着今日要讲什么故事;再往前走,烙饼的小摊正传来诱人的焦香,让人忍不住驻足买上一个。

中江县地处西南,冬日里还有三两只叽叽喳喳地鸟雀正跟在人身后捡烙饼碎吃。

绕过这几只幼小却活泼的雀鸟,居然能看见一家飘着红绸的铺子面前有杂耍班子。

似乎是还未开场,只有单调的板鼓声。

但人群中间竟然有个估摸着才六七岁的小姑娘,把与她人差不多高的花枪舞得虎虎生风。

“苗安也太有天赋了。”

这正是今日才刚刚开业的苏梁食肆,梁玉英说自己最多能做个帮厨,不愿意把自己的姓氏写在苏禾安前头。

苏禾安也没多和梁玉英掰扯这些有的没的,总归是他们母女三人的食肆就行了。

因为食肆的位置不算特别好,为了开业热闹,除了寻了些小童去人潮里唱广告;苏禾安特意用冯礼谦给的银叶子去寻了个杂耍班子,未曾想,时辰还早,请来的人没演上,苏苗安先舞起了自己前两日才刚刚到手的小花枪。

别说,那架势不比练了多年的人差。

苏禾安一面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检查着朝食要用的食材,一面看着混在杂耍班子里请教如何耍花枪的苏苗安。

只见小姑娘忽地停了手,将花枪拿在手上,一蹦一跳地到了苏禾安面前,脆生生地说道:“阿姐!阿姐!陈班主方才跟我说,愿意收我做徒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