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禾安轻轻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当时帮那吴小娘子也是存了结交些人脉的想法,但这次吴家人愿意雪中送炭,是出乎她意料的。
巳时三刻,天光大亮。
苏禾安和梁玉英提着大包小包赶到美食交流大会会场附近的时候,许多大厨都已经在自己的灶台前磨刀、检查食材了。
容盼也不例外。
一想到苏禾安昨日在东市碰壁,他就兴奋得不行,甚至无心再去琢磨自己今日要不要再改进什么。
往常都要睡到辰时以后的他今日卯时不到便醒了。
这第二轮的比试是午时开始,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大厨带着提着山珍海味的帮厨走到自己的灶台旁,苏禾安却迟迟未曾出现的时候,容盼前所未有的畅快。
就像舞勺之年 ,他赢了自己的哥哥,拿下了容家酒楼的那一刻。
他有一下没一下地磨着刀,时不时停下来看着入口的方向,见着苏禾安还没出现,便满意地继续低头磨刀。
……等等。
苏禾安来了!?
–
鲢鱼横刀去骨。
鱼骨切成大块。
鱼肉则是切块后改十字花刀。
“她又在做鱼?难道还要做同样的菜?”
“我就说吧,这野路子出来的,估计也就会那么两个菜,侥幸进了第二轮也肯定比不过那些有家学渊源的。”
“可那日她下刀可比今日复杂多了……”
“说明她那日费了太多心力呗。”
改刀好的鱼排都放到一个大碗里。
依次加入蒜末、姜末、葱段、今早刚刚做好的香辣酱、豆瓣酱、一点点白酒,抓匀之后放在一边腌制上。
“这是麻辣味的,那日苏小娘子做的分明是酸甜味的,我记得还放了梅干。”
“是呢,冯院长还特意念了句诗来夸,叫什么……”
“一株绿色未成荫,千点微酸已沁心。雨露功深人不识,摘来先与了清吟。”①
“我是记不住这些酸诗,只知道昨日那卖梅干的铺子生意好了好多呢。”
粉蒸鱼腌制的时间不需要太长,苏禾安擦了擦手,便示意梁玉英拿出了那一袋炒过的米粉。
做粉蒸鱼的时候,米粉要分多次加入,否则蒸出来米是米、鱼是鱼,口感和味道都会大打折扣。
一点粉,一点水。
如此反复了许多次,才让鱼肉上均匀地挂满了米粉。
苏禾安拿起一片鱼肉对着光看了看,满意地点了点头,可以上锅蒸了。
“她这是在加什么?”
“调味料吧。”
“加了这么多次,不会齁得慌吗?”
这次美食交流大会,因为是能在白云书院院长面前露脸,各家酒肆的掌勺人都上赶着来,但又因为是将烹饪过程摆在所有人眼前,自然也都会顾虑被人学去了。
这人群里可混了不少他们的同行。
是以,要不就做类似苏禾安之前的松鼠鳜鱼那样考验基本功的菜肴;要不就是提前把所有的调味料都做好放在不透光的罐子里,或者磨成细粉。
至于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招牌菜,自然也是不敢拿出来做的。
那些可都是家传的秘方,如何能这样随随便便就给人看了?
推敲菜单的时候,进第二轮的二十个厨子里少说有一半的人都在心中暗暗讥讽冯院长的不懂行。
“我看着倒像是米做的。”此时,就有懂行的厨子在离苏禾安不远的地方暗自琢磨。
他旁边的人附和道:“我瞧着不是纯的大米粉,可能还混了什么别的东西。”
“肯定有香料,若是能摸到她的香料配方,定然能大赚一笔,我听人说,上一轮她给那福满鱼跃调的浇汁新奇又美味。”
“还用你说!这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要是拿下这小娘子的配方,至少能保一家酒肆百年的富贵。”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看着安安稳稳来到会场、镇定自若地做着菜的苏禾安,梁毅起了别的心思。
因为吴家的事情丢了面子,父亲停了他两个月的月钱,他如今手里可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