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第 64 章(1 / 2)

第064章 第 64 章

年轻的翻译说一句, 站在翻译身后的几个轧钢厂工人就跟着说一句。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轧钢厂这里,不过这会儿大家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觉得轧钢厂的人出洋相,异想天开, 以为学两句英文就能和外国人沟通了。

有的人则佩服轧钢厂的学习能力,这么多人,就这么开始学,光这份勇气就让人佩服。

有的人则是想着学习轧钢厂的方式, 毕竟不管英文能不能学会,但是折腾出一点动静来, 肯定是不会错的。

不过虽然是这么想的, 但是行动起来还是有些难度, 总觉得张不开嘴,洋文难学。

轧钢厂这边的几个人, 除了关蓓和副厂长, 其实也都觉得是搞怪出洋相。

尤其是销售科的副科长, 一边跟着众人大声念洋文,一边在心里默默怪罪关蓓。

以前轧钢厂又不是没参加过外贸会,每回都那么过来了,虽然国外的订单捞不到多少, 但是国内工厂订单却也不少。

至少销售科每次都能交差, 有时候国内订单多了,回到厂子之后还能受到嘉奖。

这次副科长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 这个外贸会上,聚集了全国大大小小各种厂子, 副科长不求有功, 只求无过。

但被关蓓这么一搞,瞬间成了整个场地最显眼的存在, 副科长满心怨气,但是副厂长都说得那么努力,他也不敢偷懒。

动静不小,所以很快就吸引了关注,副厂长一直悬着的心也落地了。

只要有人看过来,就会有人来询问产品,成交的货物越多,他之后升职的可能性会越大。

“你们厂子里的人竟然都会说英文,这简直是让人惊讶。”一男一女两个外国人走了过来,停留在轧钢厂的摊位前。

关蓓听了翻译的意思,连忙用英文回应“是的,是的。”

虽然只是学了几天英文,连二十六个字母都是刚刚记下不久的,但是关蓓却很大胆的点头,只有让这两个人感兴趣,轧钢厂的东西,才更有可能卖出去。

副厂长见状,也赶紧用自己刚学会的英文和对面两个外国人打招呼,或许是销售与生俱来的本能,在看到那两个外国人回应之后,副厂长赶紧用自己刚刚学会的那么两个专有单词,蹩脚地介绍起轧钢厂的各种零件和钢材。

站在摊位前的年轻翻译自然也尽心尽力,毕竟领导说了,要是交易真的能成,他们这些翻译也是有奖金的。

关蓓也时不时地补充两句,基本上用尽了自己这几天学会的英文单词,间接性地手舞足蹈,用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

虽然整个过程看起来有些群魔乱舞的,但最终整体是好的,轧钢厂开张了!

达成了两单外贸订单,比之前的交易货量要大不少,副厂长激动得满脸通红,觉得自己这次升职稳了。

按照资历另外一个管纪律作风的副厂长比他升上去的几率更大,但是有了这么两个外国订单之后,副厂长的竞争力也会全面提高,虽然不能说厂长已经是囊中之物,但是至少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六十的几率。

轧钢厂终于有了开门红的生意,而现在外贸大会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了这么两个订单兜底,之后的订单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果然一天的功夫,接连有订单找上门,这次的外贸会成果,成为轧钢厂连着参加几次外贸会以来,最好的一次,所有人都很激动。

就连学英文的劲头都大了很多,而这种现象也以一种非一般的速度传播着。

一天过去,摊位上的人基本上都会用英文打招呼了,而这个时候轧钢厂的优势反而也显不出了,不过众人也知足了。

“关蓓同志虽然年轻,但不愧是我们的好榜样,这次能有这么多订单,多亏了关蓓同志的想法。”副厂长说着开始给关蓓鼓掌。

关蓓瞥了一眼一言不发的副科长,看见副科长那张不高兴,但是又不得不露出笑脸的模样,关蓓心中高兴的不行。

反正这次出差结束,她以后也和这位销售科的副科长没什么交集,不担心招惹了这位自己以后被穿小鞋。

而且就算销售科副科长再不高兴,销售科该谢她的地方还得谢。

关蓓以茶代酒敬副厂长,“多亏了领导英明,只靠我的话事情肯定是成不了的。”

外贸大会只剩下最后几天,已经有些厂子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了。

有的是订单够了,再待下去自己厂子的产能不行,所以提前回去。

有些是觉得再待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反而每天都要额外花销食宿,所以早早回去了。

轧钢厂没有选择离开,虽然人少了,但是依旧坚持来外贸大会。

副厂长还特别说了,现在不忙,可以让关蓓到处走走,但关蓓想了想还是选择留在了轧钢厂这里。

毕竟留在这里还能蹭着这个翻译小哥再多学两天英文,至于好好看看首都这件事情,还是等过两天齐成瑾清闲下来,两人一起行动比较好。

有了大订单兜底,销售科的几人在说话时也松散了许多,虽然每天都来外贸大会打卡,但是并不强求所有人都留守在摊位前。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两人在摊位守着,剩下几个人都可以去周围看看,毕竟会上卖东西的还挺多的。

尤其是最近开始有厂子陆陆续续离开,有些厂子会觉得样品不好带回去,就会简单低价处理掉。

关蓓就在这个时候捡漏买了几双鞋,基本上家里人一人一双,不用票不说,质量还很好。

除此之外,关蓓还买了两团毛线,这是西北一个制衣厂处理的样品,这两团毛线还是很抢手的,也就是关蓓去的凑巧,正好买到了。

而且这个制衣厂在今年的外贸大会上也算是一鸣惊人了。

西北那边的厂子很少,政府为了促进效益,扩大工作岗位想尽办法支持,折腾了几年之后,终于搞出来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制衣厂。

最初主要是生产经常穿的衣服,但是厂里的效益不太好。

后来厂领导改革创新,着眼于当地的特色,又专门去研究院请了技术员之后,才终于从普通的制衣厂,变成一个以售卖毛衣为特色的厂子。

西北冬天寒冷,毛衣的保暖性不错,所以厂子很快就打出了名气。

这次来外贸会本来也没想着促成外贸订单,主要是让全国各地认识认识,他们这里可以买毛衣,是全国独一份。

结果没想到在外贸会上收到了一个外国的大订单,再加上外贸会开始之前,那个制衣厂的销售就和许多地方谈妥了几批货物。

担心货物太多,之后交货不及时,所以外贸会开始没几天,这家制衣厂就准备回去开工了。

处理毛线的时候,关蓓正巧在附近,顺带将毛线捡漏了。

那些毛线数量并不多,据说是厂子为了备不时之需带上的,比如用现场织毛衣的方式,来吸引人流,结果没想到,竟然早早超额完成目标。

这两团毛线也没有带回去的必要,索性就地处理掉。

制衣厂的人还给关蓓留下了两个织针,教会了关蓓织毛衣的方法。

织毛衣的话,那团毛线是不够的,关蓓索性改成织围巾,差不多可以织出来两条,她和齐成瑾正好一人一条。

关蓓坐在轧钢厂的摊位前,专心致志,手指翻飞,不一会儿竟然又吸引过来一批人。

但是这批人不是轧钢厂的客户,而是制衣厂的,想要买毛衣或者毛线回去加工。

但是毛衣厂的人早就走了,关蓓手上这点毛线卖给他们也没什么用处。

关蓓索性就往制衣厂的方向坐了坐,虽然织毛衣不能替轧钢厂招揽生意,但是制衣厂是可以的。

接下来的一下午,虽然有人过来询问,但是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想要毛线或者毛衣,当关蓓向对方介绍制衣厂摊位上的衣服时,来人总是不感兴趣。

制衣厂的衣服虽然单独看起来是有创新的,但是这里是外贸大会,在衣服上创新的不止这一个制衣厂,因此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出众了。

因为不论哪个制衣厂的衣服都差不多,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制衣厂随同来的四个人也都愁眉苦脸的,这不是制衣厂第一次参加外贸大会,但是今年在款式上专门做了创新。

在外贸大会开始之前,大家都觉得可能拿不下来什么大订单,但是小订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成衣不让人满意,制衣厂这边直接卖布,只要价格合适也是可以的。

但没想到这次外贸会,突然出来一个卖毛衣的黑马,这是外贸会上的独一份,分薄了许多制衣厂的利润。

关蓓本市的这家也不例外。

因此制衣厂的几个销售都有些愁云惨淡的意思。

如果不是回去的车票是和轧钢厂一起买的,估计制衣厂的几个人都在商量收摊回去的事情了。

尤其是今天接连有人被关蓓织围巾的手法吸引过来,但是制衣厂却一单都没有促成的时候,忧愁两个大字,直接都写在了脸上。

“这次外贸会上大家都希望要点新东西,至少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同关蓓相对熟识的车间主任,坐下来同关蓓闲聊。

制衣厂的东西虽然有创新,但是创新不足,根本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关蓓将手中的毛线放下,盯着制衣厂的摊位看了一会儿,又将附近所有的制衣厂摊位看了一遍。

或许是因为摊位不够大,大部分的摊位上都是衣服摞上衣服的样子,只有少几件被挂了起来,主要是挂在了外贸会搭起来的架子上,但是那片地方很小,根本放不了几件衣服。

但是根据关蓓的观察,只要将衣服架起来,能够看清衣服的全貌,那这件衣服就会相对好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