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刚知道李美丽怀孕的时候,林城专门往家里写的,李美丽第一次怀孕,李美丽的亲妈平常要上班,照顾不到。
他怕有什么闪失,专门写信给赵翠花,想要赵翠花过来。
毕竟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他想要赵翠花好好帮忙照顾。
但是赵翠花却不同意,说生产队刚刚给她分了养猪的任务,她忙着在家里养猪,而且她不止林城一个儿子,她孙子都好几个,根本不稀罕李美丽的孩子。
李美丽这个儿媳妇,她一年都见不到一次,自然不想来照顾。
再加上林城发现隔壁的周老太太照顾李美丽十分上心,还有周命那个小姑娘跟在一起忙前忙后。
就没再要求他妈来城里,哪怕后来和周老太太闹翻,也是找了年轻人来照顾李美丽。
谁能想到,他娘就那么不声不响地来了。
“你怎么进的门?我的锁呢?”林城想起正经事,连忙追问,那锁是他上次回来拿衣服的时候,专门挂上去的,是把新锁,只有他自己有钥匙。
“你也不想想你娘我是谁?我开锁还需要钥匙?”赵翠花说起这个的时候,表情十分自豪,连声音都大了好几分。
林城想要捂住赵翠花的嘴,但是没来得及。
只好冲身后看热闹的几人笑笑,也不跟他妈在门口吵架了,推着他妈进屋关门。
林城进屋说话声音也故意压低,众人听不清,自然而然也就散了。
关蓓虽然连着几天都没有收到邮局的来信,但是奋笔疾书这一点一直没有停下。
她要将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全都用于投稿。
最开始奋笔疾书写文章的时候,关蓓完全就是有感而发。
公开课的效果太好,关蓓忍不住有了更多的动力和反思。
而且市里的各种行动,也在证明着大家对家属扫盲课程的关注,关蓓忍不住想要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帮助更多的人。
但如果说最开始写的时候是无意为之,只凭自己临时的想法。
但是当她从同事那里知道有人想要摘桃子的事情后,就开始迫切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被入选。
一旦文章被入选,厂子和学校都会收到通知,上课的学生也会更加认可她,到时候就算是有人想要顶替掉她,可能性也不大。
所以关蓓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放弃。
她现在给省报投了两篇,给市报投了一篇。
市报那个关蓓觉得可能性不大,但是给省报的两篇文章,都是关蓓精心写的,写完之后改了一遍又一遍,自认为可读性和启发性都很高,却也一直没有收到回信。
但正因为没回信,关蓓才更加斗志昂扬。
这个时候写文章投报纸,不管有没有录取,都会写信回来。
如今没有回信,说明自己还有可能。
关蓓将自己新的灵感记下来,准备明天填充。
坐回炕上,清点齐成瑾今天带回来的票证。
齐成瑾帮人做木匠活儿,基本上什么票证都收,关蓓将票证一张张看过,时间长的留在箱子里,时间快到的,等过几天就花掉。
“现在大都是郝东联系人,我做木匠,顺带教郝东一点。”他们这边是大杂院,齐成瑾不可能将接到的木匠活儿放在大杂院,郝东的院子就正合适。
而且郝东的建筑队,这段时间不太景气,空闲的时间有点长。
郝东的建筑队,一直都是在城里干活儿的,基本上都是和大厂子对接,有些是盖房,有些是房子修补,基本上除了冬天,剩下的几个月平均下来都有活儿。
但是前段时间,附近有个大队的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也搞了个建筑队,泥瓦匠的手艺不错,当然最重要的是对方的收费要比郝东这个建筑队收费便宜。
所以有不少生意都被对方抢去了。
郝东现在虽然不至于失业,但确实经常闲在家,齐成瑾索性教郝东手艺,等郝东出师,自己也能接到活儿,就当是补贴家用。
对于齐成瑾这些事情,关蓓从来都是不插手的。
这算是夫妻俩的共同默契,他们基本上每件事情都会相互坦诚,但不会插手对方做出的决定。
夫妻俩又说了两句话,正准备关灯睡觉,却听到有人敲门。
齐成瑾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林城。
“今天从邮局回来的时候,正巧看到有关蓓同志的两封两封信,刚刚太乱,没来得及给,看你们还没睡,赶紧送过来了。”
关蓓听到了林城的话,满怀激动地坐起来,“快拿给我看看!”
是黑是白,是骡子还是马,就看这两封信了!
齐成瑾将两封信递到关蓓手里,看关蓓激动又紧张的模样,静静坐在关蓓身边,没有出声。
“过了!过了!”关蓓将两封信拆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藏在信封里的一块钱。
这个时候写东西正经来说,是没什么稿费的,但有的报社会相应给点辛苦费。
除了这一块钱外,还有报社的回信,报纸和关蓓投过去的原稿。
这份报纸明天才会发售,因为上面有关蓓的稿子,所以才会提前将报纸邮寄。
关蓓先打开省城的报纸,上面的作者名字写的很清楚。
轧钢厂关蓓,关蓓来回看着这五个字,心情激动。
有了报纸替她扬名,即便是有人想要顶替她也没什么可能了。
省城的报纸还专门写了回信,说自己比预计的时间晚寄出两天,是因为这两天稿件过多。
关蓓放下省城的报纸,又打开市里的报纸,里面同样写了作者名字。
关蓓越看越高兴,将两份报纸塞到齐成瑾手上,“我写的!”关蓓神色骄傲。
第一次写文章,就成功上了报纸。
齐成瑾看着关蓓的眉眼,没忍住在关蓓的眼睛上落下一吻。
关蓓没预料到齐成瑾的动作,脸色瞬间红了,她推了推齐成瑾,“让你看报纸呢!”
齐成瑾笑笑,一手拿着报纸,一手将关蓓搂在自己怀中。
关蓓动了动,在齐成瑾的怀中找了一个相对舒适的姿势,和齐成瑾一起看报纸。
关蓓写给市日报的文章,主要是作为一个老师的角度,在帮助大家扫盲时,大家应该做到什么,虽然有亮点,但算是中规中矩。
写给省报的文章更加大胆一点,关蓓从学生的角度,说起在扫盲班学习后的各种感受,更像是一种采访,而省报显然也更喜欢关蓓这种风格。
在信中不停夸赞关蓓。
“关蓓同志真棒!”齐成瑾说不出什么花言巧语,但心中却为关蓓骄傲极了。
关蓓将报纸看完,将东西锁进了箱子里。
这是她第一次登上报纸,一定要好好存着,这都是以后的回忆。
市报和省报的两篇文章一共给关蓓带来了一块八毛五的收益。
收益少的可怜,但是对于关蓓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
而且明天轧钢厂上下,都会知道她关蓓的名字,知道她能写出很厉害的文章。
第二天一早,关蓓是顶着两个黑眼圈起床的,昨天太激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没能睡着,今天完全就是凭着自己的习惯才能起床。
王霞正在水龙头那里洗脸,看到关蓓,给关蓓让了个位置。
在看到关蓓脸上硕大的黑眼圈后,王霞欲言又止。
关蓓迷迷糊糊的,眯着眼睛看王霞。
王霞忍了又忍,最终还是没忍住,“知道你们年轻,但是该克制的时候,也要克制。”
关蓓刷牙的动作停住,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王霞的话是什么意思。
她想要解释,但张张嘴又闭上。
毕竟王霞这人一根筋,自己认定的事情,别人怎么解释都不会听。
而且被人误会说夫妻感情好,总比让人知道夫妻俩结婚好几个月,还没圆房要强。
关蓓愉快地说服自己。
当然在吃饭的时候,关蓓也没忘记拿上报纸,她特意将报纸放在了距离王霞很近的地方,一眼就能看到。
齐家是没有订报纸的习惯的,不管是省里的报纸还是市里的报纸,厂子都会统一订,齐家人基本都是去厂子看报纸。
如今两张报纸放在桌上,还是很显眼的。
“作者轧钢厂关蓓。”王霞将自己看到的内容一字一句念出来,“轧钢厂还有人和弟妹同名啊?”
关蓓的笑意微微僵硬,她实在是没能想到王霞能来这么一句。
“让我看看,让我看看。”方小草放下手中的馒头去拿报纸,但眼神却一直落在关蓓身上。
关蓓特意将报纸摆出来,其实就是有点炫耀的成分。
自己的文章上报纸,远比考试成绩获得第一更让关蓓有成就感和喜悦感,所以她希望大家都能知道。
但此时此刻,一家里无双眼睛都盯着她,关蓓难免有些不好意思。
“一些工作总结反思,想着写都写了,不如给报社投稿试试,没想到竟然都过了。”关蓓刻意压制住自己的嘴角,没让自己高兴得太显眼。
“关蓓我觉得你的文章比我们厂的宣传科干事写得好,你要是我们厂宣传科的就好了。”王霞看完后,由衷感叹。
王霞是车间工人,但每天都有半个小时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基本上都是听广播,看报纸还有看宣传科写的文章。
王霞觉得自己虽然不会写,但看得多了,也能比较出好坏,明显就是关蓓写得更有意思。
要是关蓓来她们厂做宣传干事,写的文章肯定也好看。
“借大嫂吉言。”关蓓这次没有谦虚,宣传科干事,是她理想中的岗位。
如果真的有机会去宣传科,关蓓肯定会立即答应。
有了省报和市报的宣传,关蓓一夜之间成了轧钢厂的名人。
就连上课的时候,学生的状态都不一样了,下课之后还有人主动找到关蓓,说自己也有一点扫盲心得说给关蓓,希望听过之后,能够将自己写进文章里。
关蓓来者不拒,这些都是她的素材,她当然不会拒绝。
课间休息的时间,同事再次给关蓓竖起大拇指,“你这个主意想得好,这样想走后门的就没办法了。”
两人共事讲课这几个月,不说关系有多好,但是至少在上课这方面,配合还算默契。
同事也不想突然再换一个人,到时候还要重新磨合。
而且能这个时候突然将别人换下来,自己顶上这个岗位,不用脑子想,后面一定有什么大关系,这种人惹不起,只能尽量躲着。
所以同事也不希望关蓓离开。
关蓓笑笑没解释这文章是自己知道消息前写的。
她确实将报纸上的文章当做自己无声的反击,这一点无可否认。
下班回家的路上,关蓓去供销社买了点心当做是给自己的奖励。
刚走出供销社,关蓓就看到孙大娘和一个有点眼生的大娘站在一起,正冲着关蓓招手。
“关老师,你最近还去村子里看亲戚吗?能不能帮忙换点东西?我这个朋友想要兔子肉。”孙大娘低声和关蓓嘀咕,“对方不是咱们这里人,喜欢是辣口的兔肉,而且给的也大方,关老师要是方便,不如就答应下来。”
“我帮着问问吧,要是能换,我就和您说一声。”关蓓帮班级里的学员捎东西,也不是白跑的,有辛苦费,但也就是意思意思,毕竟关蓓也不指望这个帮她赚大钱。
更多的就是赚一份人情。
“您帮着问问,要是合适咱们也能长期的。”老太太已经掉了一颗牙,说话的时候有点漏风,但提起兔子依旧是满眼放光,足以看出对兔子的热爱。
老太太事情办成,心满意足地离开。
到对方走远,孙大娘才再次和关蓓解释道:“这人是咱们轧钢厂财务科科长的亲娘。”
“财务科科长早些年在西南当兵,转业到咱们厂子,为了一家团聚,老太太也就跟着来了,只不过时间短,对大家来说还是个生脸儿。”
“但老太太有钱,在钱方面不会亏待你的。”孙大娘拍拍手,一副让关蓓放心的样子。
关蓓这次没准备回顾家村,那对寡妇母子给她的感觉太奇怪了,而且顾家村还有另外一个雷在,她近期都不准备去顾家村了。
关蓓在巷子角蹲了四天,终于蹲到了顾大河,顾大河这次没卖兔子,就带着鸡蛋和一点黄豆绿豆,还有新鲜的蔬菜过来。
听到关蓓说起兔子的事情,顾大河点头答应。
“不过这兔子养不了多久了,修铁路的通知下来了,名单上有我,这批兔子卖完,以后家里就不准备养了。”
养多了,自己卖不出去,收购站给出的价格不高,来巷子角卖也需要运气,还伴随着风险,顾大河和顾爷爷算了笔账,还是决定不养了。
又听到顾大河说这话,关蓓想了想自己也要了一只,等顾大河再来的时候送过来。
关蓓将兔子交给这位财务科科长的亲娘,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
没想到过了几天之后,财务科科长竟然找到了自己。
“关蓓同志,我听说这兔子是你家亲戚养的是吧?”
“你这亲戚养了多少只?你亲戚大队里还有别人养兔子吗?”
关蓓被财务科科长的话问得一愣一愣的。
科长也没打哑谜,“要是你亲戚大队上养的兔子数量够多,我想用咱们厂子的名义和你亲戚的大队做笔交易。”
“咱们主体就是换兔子,如果除了兔子,还有别的肉可以提供,我们这边都是可以商议的。”
“合作的方式不管是以物换物,还是直接给钱,都由大队那边决定。”
“这事儿还要请关蓓同志给牵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