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2 / 2)

她每天除了上班之外,每天都要挑灯夜读,忙到连饭都顾不上吃,陆砚池同样忙碌。

近一年南越南几国越发猖狂,频繁在我国边境演练挑衅,短短几个月时间,双方爆发了数次冲突。

尤其南越一方公然对我国边民开枪,惹怒了英勇的边境战士,开枪还击将对方一行士兵全部生擒活捉。

此事一出,两国交界西南绵延百里的丘陵里开始埋设地雷,榕城军区各边境地区也加强了防御和拔点作战。

陆砚池在部队天天训练士兵,也知道妻子每天上班复习,累的够呛,心里心疼却也知道这是她要走的路。

林懂得劳逸结合,陆砚池一忙起来好几天不回家。

她干脆带着陆洲洲住回军区大院。

陆家二老天天含饴弄孙,心情舒畅。

林棠享用完菊嫂给她做的学习餐,继续埋头苦读,陆老爷子陆母知道儿媳妇学习累,把家里内外安排妥当,让儿媳妇精心学习。

一家人忙活努力了一个月,终于到了临近高考的日子了。

高考前一晚,陆砚池难得早回了家,他没有穿军装,套着件黑色大衣,勾勒出他宽阔的肩膀,一双大长腿笔直地站在不远处。

林棠惊喜不已。

“你怎么回来了?”

部队不忙了?

陆砚池含笑握住她手,“早回家明天陪你参加高考。”

“那行咱们回家吧。”

“嗯。”

客厅里陆老爷子陆母见了陆砚池,也都很高兴,一家人做了一桌子好菜,热闹吃完了。

林棠就回二楼卧室睡下了,明天就要高考了,她要好好休息才可以。

陆砚池看着妻子枕着自己的手酣然入梦,笑了一下回客厅里一边陪伴父母聊天一边展开《三字经》给陆洲洲开蒙功课。

“来,洲洲跟爸爸念,人之初,这个字念人。”

“人初……”

陆洲洲奶声奶气又精力十足,跟着爸爸念完三字经又跑去吃菊花奶奶做的鱼肉粥。

小胖子嚼着鱼肉,还不忘孝敬长辈,“肉肉好吃奶奶吃,爷爷吃,菊花奶奶也吃。”

“还有爸爸,爸爸吃多多打坏蛋。”

小家伙嘴巴这么甜,给家里三个老人乐得合不拢嘴,“嗯嗯”答应着,看陆洲洲小嘴吃得油乎乎。

吃了鱼肉粥,陆洲洲也不闹麻麻,乖乖去隔壁跟爸爸一起睡。

第二天一大早,林棠吃了家里精心准备的早饭,在陆砚池的陪伴下精神抖擞地出发去参加高考了。

经过一年的复习,林棠对这次高考胸有成竹,在其他考生都紧张不已的情况下,她从容应对,发挥的非常好。

1977年11月23日下午,为时三天的高考终于结束了。

随着考试哨声的结束,在场的考生都恍恍惚惚放下了手里的笔。

高考过后,经过了二十多天的焦急等待,陆家终于迎来了好消息,林棠以475分的成绩在全县一万多名考生中排第二。

陆老爷子陆母知道儿媳妇考的好,简直乐坏了。

高考成绩下来后,经过一家人的研究,林棠最后还是填报了榕城大学英语系。

许媛那里也来了报喜电话,说她考的也不错,想报考z省大学的文学系。

1978年新年后,腊月二十五,榕城大学正式开学,古树餐天的林荫道上满是刚入校的大学生,他们脸上笑容洋溢,焕发蓬勃朝气。

林棠也在其中一员,进入大学后,她为了照顾家庭选择了走读,虽然没住校却也跟同班的同学们相处融洽。

榕城大学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有青春靓丽的青年男女,也有拖家带口、为人父母的中年夫妻,不管怎样,华国最黑暗的时代已经过去,往后都是好日子了。

七十年代第一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很是充实,林棠一入校,各式各样的课程安排跟交流会,层出不穷,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到了,三岁多的陆洲洲穿着背带裤,背着小书包神气十足去了部队机关专设的育红班。

育红班就是后代的幼儿园,部队机关的育红班薪资设施在榕城都是一流的存在。

林棠跟陆砚池去考察过,夫妻俩都赞成儿子去部队育红班。

主要陆洲洲个小胖子在家太闹腾了,窜来窜去没个安静时候。

陆砚池这个严父又时常不在家。

就连盼着儿媳妇生二胎的陆老爷子跟陆母都消声了,原因无他。

都是陆洲洲这个太能闹了。

算了,要什么二胎啊。

再来一个小家伙儿,他们这两个老家伙真受不住啊。

别看陆洲洲在家黏糊爸妈,第一天去育红别家小朋友嗷嗷的哭,陆洲洲却在育红班游刃有余,小嘴巴甜的哄着各路小朋友给自己当小弟。

陆砚池笑儿子颇有乃母之风,惹得林棠掐了他好几下。

陆家一家人的横生活充实起来,日子来到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国家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要改革开放了!

农村也要实行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也就是说,以后村里的土地包产到户,土地又是老百姓自个儿的了!

这好消息一出,全国各地许多老农民都哭了。

就拿东海一队来说,隔年的夏收,东海一队麦场上的麦子堆成了山,大家伙儿看着这成山的粮食,不由得热泪盈眶,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能隔三差五吃上白面馍馍了!

随着日子红火的同时,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经济碍事开始腾飞,各地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政策已经放宽了,老百姓摆摊的摆摊,打工的打工,但凡有手艺的都闲不住,有修鞋的、有卖小吃的,榕城旧貌换新颜,最近一直有新工程在建,马路上尘土飞扬,透着一股勃勃生机。

街道上的新潮的青年们烫了刘海和发卷,扛着收录机、穿着喇叭裤跳交谊舞。

林棠跟瞅准时机,变现了小金库跟陆砚池在新开的楼盘里买了三套商品房,也算是置了份家业。

1980年春,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好日子,这天许媛和林平泽的婚礼在国营饭店热热闹闹的举行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新郎新娘双方父母都打扮一新,满面春风的在门口招待亲朋。

许媛一袭大红色大衣,往日披肩的两个辫子整齐盘在头上,头上戴着几朵好看新颖的盘花,夫妻俩一起挨桌敬酒。

林棠笑盈盈坐在桌前,看着许媛依偎在二表哥身边,俩人幸福满满的样子,打心里替他们开心。

许媛和林平泽敬酒敬到林棠这一桌,闹婚礼的战友们一个赛一个热情。

许媛跟林平泽新婚一周后,夫妻俩就要坐火车回部队去了。

年前林平泽调到了第二军区三团任团长。

许媛嫁夫随父,自然要跟着去随军。

第二天早上八点,离别的时候到了,许媛要到部队去随军,林棠夫妻俩来送行,一对兄弟姐妹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见面。

火车站口,林棠红着眼眶用力抱了一下许媛:

“记得给我写信啊。一定要过的幸福。”

陆砚池牵着陆洲洲跟老战友告别。

陆洲洲仰着脑袋瓜,学着爸爸的样子伸出小手,奶气未脱得跟林平泽告别。

“二舅舅,以后要多多吃饭哦。”

林平泽笑着跟小家伙握手。

“好,二舅舅以后一定多吃饭。”

时光荏苒,来到了1986年,前面林平安考入了北航,现在大三了,去年陆砚池升为2师师长。

陆家一家子也搬到了军区大院,十岁多的陆洲洲读了小学,家中陡然清净下来,留校当老师的林棠没想到自己三十多的岁数,还能怀上二胎。

因着她也算大龄孕妇,陆砚池对妻子紧张得很,只要有空就在家照顾妻子。

这天,林棠接到了大舅妈打来的电话,高秀兰在电话里絮絮叨叨,让外甥女注意身体别太累了,又道家里日子过得红火,大舅妈妙语连珠,说了些家中趣事,话题一转,说起了村子里新开办的罐头加工厂,现在村子里生活都好了,林远山除了去大队,其余时间里拿着个茶缸摇着蒲扇天天跟一群老伙计下象棋,听广播,提前过起了养老生活。

林棠挂了电话,心情很是舒畅,翻出家里的燕窝、人参阿胶补身子的好东西,一分为二,一半寄去给舅舅舅妈另一半拿去孝敬公公婆婆。

大白天陆砚池在部队,林棠打算自己去趟军区大院。

她刚出门,碰上放学回家的陆洲洲。

陆洲洲少年老成,长大了性子上倒是随了陆砚池多一些,谁也没想到小时候叽叽喳喳的小胖子,如今能长成个沉稳中略带着些寡言的性子。

“妈,你干嘛去?”

“去趟大院看看你爷爷奶奶。”

林棠笑着开口,陆洲洲不放心亲妈跟她肚子里没出世的弟弟或妹妹,母子俩干脆一起出了门。

如今陆老爷子跟陆母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菊嫂也六十多了,让人欣慰的是,三位老人身子还很硬朗。

军区大院家家户户都有黑白电视机,陆母天天在沙发上看电视,菊嫂子在边上陪着她,俩位老人看都是些老年人爱看的泡沫剧,家长里短倒也很喜人。

看到儿媳妇跟孙子了,陆母高兴得不行,忙给拿点心。

“奶奶,我现在是大孩子了。”

陆洲洲看着满桌的点心犯难,他可不是小时候贪吃的小胖子了。

“再大也是奶奶的心头宝。”

陆母拍拍孙子的肩膀,乐呵呵问林棠,“棠啊,这阵子吃得好不好,能不能睡着?”

老太太心疼儿媳妇,林棠倒是个命好的,一把年纪怀着娃能吃能睡的。

陆老爷子在外头下棋,花白头发的菊嫂张罗着饭菜,陆母知道儿媳妇吃好喝好,心里放心,想着电视机的剧情,婆媳俩一起坐下继续看电视。

六月里,林棠在医院平安生下二胎女儿。

陆家添了个小孙女,一家人高兴不已,陆老爷子连夜翻字典给小孙女选了个好名字,叫雨宁。

小雨宁半岁的,陆家一家按进了新家,新家比想象中还要宽敞明亮,茶灰云色的瓷砖,古典欧式装潢,摆着全套西洋沙发和家具,靠墙摆放着钢琴跟唱片机,落地窗前飘起的蕾丝窗帘,被风吹得忽高忽低,院子里还有个花团锦簇的小花园。

陆砚池温柔的抱着小雪宁,耐心十足的哄着,陆洲洲带着小橘跟威风在院子里奔跑,林棠坐在床上,看着丈夫冷峻温柔的侧脸,听着胖闺女嗷嗷的哭闹声,踱步到床边深深的嗅了口清醒的空气,惬意的看着丈夫跟一双儿女。

正好陆砚池侧头看过来,两双眼眸对视在一起,夫妻间浓厚的爱意叠加在一起,一如往后的许多年。

岁月沧桑,只有我对你的爱历久弥新,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