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大队食品厂(2 / 2)

田中夫妻在厂里住了三天。

厂里在宿舍楼专门开辟了几间套房和标间用来招待参观的外商、政府以及其他厂的工作人员,房间每天都通风,被褥也及时晾晒,有客人入住会提前熏香、更换新洗晒过的被单被套。

环境简单,服务到位。

尤美作为一个挑剔的霓虹商人却很满意,觉得比住酒店不差,更有人情味儿。

她做服务业的,喜欢人情味儿。

田中本来就对农场有好感,受妻子影响也增加了订单数额。

他和伊万一样以季度为发货时间,一下就是一年的订单。

除了常规午餐肉和红烧肉,他还特意定了不少下水罐头,黄豆猪蹄、猪肝泥、卤大肠、卤猪头肉、卤猪舌猪耳朵等。

他觉得猪肝泥可以做婴儿辅食,因为没有添加剂,健康营养卫生。

他也定了一些冷熏肉,用铝箔食品袋真空包装,不只是保质期更长也更卫生,如果是单纯的熏肉没有包装很容易被霓虹海关部门刁难退关。

这部分包装费用他自行承担。

唐圆让何松涛几个当场核算了养猪场的供肉量和所有订单的份额,如果超过罐头厂的承受力就建议田中适当减少订货量。

肉类食品不是其他,马虎不得,而且还是一口口喂大的,也不能加班儿催熟。

现在唐家村这边的养猪场有三千头猪包括一千头走地猪,向阳大队有一千一百头,跃进大队也有一千来头,都是统一配方喂养的,区别就是另外俩大队的养猪场规模小一些。

之所以没有集中养在一起,也是为了规避风险,毕竟家禽家畜这种生病容易互相传染。

虽然有五千多头猪,但是罐头厂也不能敞开了生产,因为猪大小不一样,出栏日期不统一。

寒冬早春时节,小猪容易夭折,母猪也遭罪,所以即便厂里有保温设施也会在这几个月份减少新生猪崽。

这几个月新生猪崽少,那么推几个月后出栏数量也会略少一些,而另外月份就会多一些。

田中听了频频点头,笑道:“没关系,那我们就随着养猪场的出栏量来调整订单。”

唐圆:“多谢您体谅,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吃过饭,唐圆领他们去财务跟会计对接一下。

食品厂的会计是夏晓光,她当初去了农学院,硬是在主课以外自学了英语。

去年夏天毕业分配工作,她原本可以去省进出口公司,结果被某领导的子女给顶了,把她换去一个生产型工厂做会计。

她又要从头学起。

去年正是敏感动荡的年份,那个工厂内斗严重,清算与反清算一直没消停,职工们也没法安心工作。

她觉得没前途,在和唐圆聊过以后知道生态农场发展不错就果断把工作调到这边。

从乡下往城里单位不好调,从城里单位往乡下走很容易。

没有不可替代的人,她一走盯着那个岗位的人立刻就活动关系补上。

如今她在农场食品厂做得很舒心,大家因为她是走出去又回来的知青,觉得她有良心,又同情她被人排挤到乡下来,所以对她特别照顾尊重。

她现在一个月有三十五块工资呢,比在城里还高。

而且她是厂里的正式会计,独当一面,不用被老会计耍弄的。

唐圆没嫌弃她是新人,还主动帮她联系培训,她又会学习,所以现在会计工作很熟练。

不只是对内的账目能做,对外的也不在话下。

唐圆都觉得给她35块工资太少,双语会计啊,五十五也值当了。

年底要给找借口给她涨到40的,就把她下乡的工龄也算上,说她过了考察期理所当然涨工资。

田中见小小一个乡下大队罐头厂竟然还有英语会计,真是大为震撼,直竖大拇指。

等田中夫妇离开以后,厂里继续赶订单,有单独商标要求的订单还得走省罐头厂给印刷厂下订单。

尤美的药包不是纸袋,而是用细麻布包的,这又给几个大队的妇女赚外快的机会。

而唐中和那边也要增加人手制作订单所需货品,纯手工,价格也很好看。

这个冬天,三个大队的社员们又要忙起来。

越忙大家脸上的笑容就越盛。

最初他们喜欢闲聊今年大队的工分值能有多少。

以前大队十个工分能有三毛钱就不错,年景不好甚至只有两毛七八,后来有了水稻田、沼气池,直接突破一块钱。

再后来有了养猪场、养鸡场这些,加上罐头厂,他们觉得破两块都是保守的。

当然,农场背着很多贷款债务呢,可唐场长和封场长却没有因为有债务就让社员们勒紧裤腰带不吃不喝还贷,而是不断改善大家的伙食,照旧给大家年底分红。

往年一个壮劳力一年顶破天赚一百块,还得扣掉口粮以及其他的花费,拿到手也就三十块。

一家子劳力多的能分一百块出头,劳力少的没钱分还得倒挂大队的。

现在他们在罐头厂的算下来划一个月25到三十块,这比厂里很多职工都高。

不少城里职工学徒工17块,转正也就25!

他们、前进大队、向阳大队、跃进大队的罐头厂职工,比城里工人赚的都多!

当然骄傲!

另外养猪场的饲养员也不少赚,一个月划下来也有十五到二十块了,而且他们有猪下水补贴的。

养猪场考虑卫生问题,没有设立食堂,职工们都是轮班回家吃饭或者带饭简单热热吃的,所以场里给他们猪下水补贴。

养鸡场、药田、蘑菇大棚、种田的社员也差不多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田,多年生药材陆续收获,灌木、树木药材也开始挂果盈利,所以收入越来越多。

这些都是计入大队分红的,每个人都会获益,哪怕新出生的小孩子还有人头红利呢。

因为药田、蘑菇大棚获得成功,也向向阳大队和跃进大队推广,他们接受农场统一安排。

等过两年这些药材获利,那他们也能一起参与分红的了。

社员们个个都干劲十足,小孩子学说话就是“干活,赚钱钱!”

正当忙碌的日子,距离田中夫妻走后没八天,政府突然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农场办公室的收音机连着外面大喇叭,直接对所有社员和知青们公布这个好消息。

播音员邱金萍激动地大声演播,“同志们、同志们,中央恢复高考啦!恢复高考啦!所有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名!”

其他大队的知青可能得担心大队干部会以出身、成分来卡他们,可前进大队不会。

唐炳德巴不得他们都去考呢,尤其夏晓光读了大学又回到罐头厂来上班,让他特别自豪自信。

前进大队就是最好的!

我们不缺人才用,你们去留随意!

外国人都隔山隔海地跑来买他们的罐头和熏肉,难道还差年轻能干的职工?

不愁的。

自打唐圆和封辰担起农场的重担以后,他和刘支书还担任着大队的干部,他还是负责带人种地干农活儿那一套,养猪场、罐头厂啥的他不掺和,唐圆说咋干他就咋干。

这会儿刘支书彻底哑火。

哦,对了,去年那四人不是倒台了么,全国上下借着他们的邪风上台的那些干部被清算的清算、下台的下台。

远的地方他不知道,就市委、县委那是有自己人的,消息灵着呢,他知道市委县委都有不少人下去。

认识的就有韩寿荣、高盛以及县委另外几个干部。

刘光明的岳父彻底荣养了,刘光明虽然没被撸光头,但是也边缘化了。

崔书记、丁尚义几个也都退了。

现在县委是谢行知说了算,新书记不掺和经济这摊子事儿。

季宏岳年纪太轻,没有升职,但是县农业局局长的位置是坐稳当了,下一步不是副县长就是往市里升。

韩寿荣、高盛、丁尚义几个也都被查了,据说查出不少财物,统统被没收,还有人坐牢去了,好像有几个太过分的被枪毙了。

对了,,基本都是渎职、篡改国家政策、贪污腐败、行贿受贿、压迫百姓、凌辱知青等罪名。

罪行严重的就被枪毙了。

反正就是那些事儿,唐炳德听了几耳朵发现没有新鲜事就懒得听了。

刘支书因为这事儿又大病了一场,他是心虚有愧的,毕竟当初他配合县里压榨自己大队了。

可社员们现在过好日子,心敞亮,都没往那方面去想,主要唐炳德大度,没有带头斗他,否则他怕是不能善终呢。

刘支书拄着棍儿,颤颤巍巍地出来听大喇叭的动静。

虽然家里有收音机,可他现在也喜欢听大队和农场的喇叭,特别提神。

“老唐头儿,恢复高考啦,你不着急?”他瞅着唐炳德背着手健步如飞地过来,忍不住要酸两句。

这老东西倒是越活越年轻了,干活儿难道不累?

唐炳德笑道:“我急啥?我还能去考试咋滴?”

他又不怕知青们考大学。

刘支书:“两位场长年纪条件也合适呢。”

啊?唐炳德愣了一下,这个他倒是没想过。

在他的心目中唐圆和封辰厉害着呢,比大学生厉害,还考啥大学,他俩去教大学还差不多。

不过,要是他俩想考,那他也得支持。

他俩去考大学,又不是再也不回来,再说了大队这不是有电话嘛,他们也能随时打电话回来。

他会安排轮班24小时守着电话机的。

他得意道:“要是他俩也考大学,保不齐咱大队能考上好几个呢。”

他听唐中和说何建明何松涛还有封怡学习都不错,平时他们除了给俩厂长当秘书,还负责给社员们扫盲讲课,大家说他们虽然风格习惯不一样,但是讲得都很好。

讲课比学习更难,他们讲得好,那肯定是自己学得好呗。

唐炳德就去找唐圆。

没想到唐香也在,她是专门来找唐圆的。

唐香脸上是一种带着神秘的平静又压抑着什么的表情。

唐圆看得有点嘴角抽抽,有啥说啥,别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