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他人,就借得比较多了。
少数十几万两,多数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的银子都敢开口向国库借。
而这些,大多都是世袭罔顾的铁帽子王,比如八福晋的外家简亲王府。就借了国库上百万两银子。
依着简亲王府的家业,会没有钱还国库欠银?
但就是不还,就是拖着......
一副‘你能奈我何’的姿态。
怎么说呢,康熙还在的话,或许会给几分情面。毕竟康熙晚年,差不多快老糊涂了。
而胤禛,刚成年接触朝政的时候,就老老实实,刚正不二的办公,谁都面子都不给。
如今成了皇帝,而立之年才成为皇帝的胤禛,手段只会比年轻时候还要刚硬,不留情面。
总之,在新皇上任三把火的雷霆之下,想拖着‘慢慢’‘还’的人家,纷纷遭殃了。
胤禛不愧后世抄家皇帝的美名,欠国库银子太多还不起怎么办,那就没收私产,按照私产的市价折算充公。
如此不算抄家,却也胜似抄家。
总之,这回轰轰烈烈的追缴国库欠银的行动,最大的赢家,只有胤禛。
而这个后宫,对此心态最平和的只有锦语。毕竟锦语的祖母姓乔,乔家又是皇商,光是给锦语这边的孝敬,都有大几万。
要不是当初凌柱为了合群,脑抽的跟风朝国库借银子,只怕锦语要更加平和。
毕竟胤禛可是在朝堂之上,不吝啬口舌大肆的表扬了没有朝国库借银子之人。
如果凌柱没有朝国库借银子,岂不是要更加的春风得意。
“锦语成了贵妃,万岁爷而立之年登基,除却没有一争之力的弘时阿哥,如今健康的阿哥,都是锦语所出。即便以后宫里还有健康的小阿哥出生,也是锦语占据优势。”
彭氏点头附和凌柱的说法,还道。“妾身也是这样想的。只是老爷不要太得意,免得被有心人抓住把柄,说咱们府上得意便猖狂。”
说来也算有缘,伊通阿成年后娶的妻子姓赫舍里氏,目前只得了一个女儿。
赫舍里氏,说起来算是岳兴阿的表妹,而岳兴阿呢,娶了锦语的庶妹,花姨娘所出的锦绣。
至于王姨娘所出的锦玲,则嫁给了镶白旗满洲刑部笔帖式马金泰为妻。
二弟伊松阿,娶妻乌雅氏,目前有一儿一女。
三弟伊三泰,娶了贾惜春;
四弟伊申泰,妻子姓金,虽说是包衣旗,但父亲官至三品,妥妥的封疆大臣。
金氏一成年就被报了免选,然后就嫁给了伊申泰。有伊申泰本身很出色的缘故,更有锦语这位一直以来顺风顺水,很受宠的嫡姐在。
如今胤禛登基为帝,锦语水涨船高成了贵妃,她所出的弘历,又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最佳继承人,如今金氏还回过娘家,和她亲娘说佩服她亲爹的好眼光。
下一任皇帝的亲舅舅啊,就这样成了她的丈夫,连带她也风光无限。
以上是凌柱家的现状,没有分家,大家都住在一块儿。不过房子扩建了,将隔壁买下,打通扩建成了新府。
不过孙辈儿,目前就两个孙儿两个孙子。长孙女是伊通阿的,长孙和次孙女则是伊松阿家的。
至于二孙子,则是伊三泰家的。
伊申泰目前还没有孩子,伊申泰和金氏没有急,凌柱和彭氏也没有催促。
倒是嫁给岳兴阿的锦绣,如今有三个儿子,目前正在努力想生女儿中。而锦玲则有一儿一女。
凌柱和彭氏说了一会儿话,就叫来儿子媳妇,又一起说了一会儿话。倒没说什么,无非就是约束行为举止,不要给宫里的贵妃娘娘(抹黑),还道现在是关键时刻,得用心办差。
不过私底下,锦语的几个弟弟,聚在一块儿的时候,免不了嘲笑年家的贪婪。
年家同样朝国库借了银子。不是几千两也不是几万两,而是几十万两。原本年家拖拖拉拉,仗着年氏好歹被封了妃,又生下了福惠这位皇子阿哥,就不怎么想还国库的银子,想着胤禛应该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结果还真就没有。
胤禛采取雷霆手段,丝毫不讲情面,哪里管谁谁谁是皇亲国戚,就连简亲王府都遭了殃,何况是年家。
年家虽说也算权贵之家,但比起真·皇亲国戚来讲,根本算不了什么。再者,真论起来,乌拉那拉氏的娘家,也是武将世家。只不过乌拉那拉·费扬古没了,后辈又没有比较出众的,这才看似没落了。
能被当初的孝懿皇后看上,身为满洲著姓大族之一的乌拉那拉家的底蕴,又岂是年家能相提并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