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教育儿子!(2 / 2)

现在胤禛都还在理顺朝纲,处理很多康熙在时,就堆积且难处理的沉疴。

比如康熙初年就开始大规模的朝国库借银子活动,到现在还有大半的朝臣,拖着国库的欠银不还。

而之所以会有王公大臣朝国库借银子的事情发生,是因为康熙初年,‘小冰川时代’的影响还没有退去,收成年年欠收,不止百姓的日子不好过,王公大臣们的日子,也过得不好。

康熙就允生活过得‘清贫’的王公大臣像国库借银子,于是乎,不管日子好不好过的王公大臣,都蜂拥朝国库借银子。

要是‘矜持’着,不朝国库借银子,还会被认为不合群。就这么着,国库借出的银子越来越多,直接就将国库借空。

康熙呢,好面子,根本不愿意开口让王公大臣还国库的欠银。王公大臣见此,自然装聋作哑,假装没有欠国库的银子。

其实康熙后期,胤禛的主要工作,就是追缴国库欠银。但是呢,毕竟那时候胤禛还没有上位,所以手段不是那么强硬。

而如今胤禛已经上位,成为康熙之后的大清皇帝,自然的,有些强硬手段就该使出来,最好前期就使用雷霆手段,将一切问题解决。

有胤禩在,很难说胤禩不会为了使绊子,无视国家利益,使出一些阴损的手段。

所以不管胤祯如何,胤禛都不会同意将被康熙圈禁了十几年的胤禩放出来。

即便要放,也不是现在。

“皇帝,你且去处理政务。”德妃娘娘冲胤禛道。“十四这儿,哀家再跟他好好说道说道。”

胤禛领命,无视胤祯可怜巴巴的眼神,直接离开。而等胤禛一走,胤祯就越发的可怜。

胤祯挺想哭的,但是呢,还算坚强的忍住了不哭。

德妃娘娘看到这样的胤祯,就觉得太阳xue突突的疼。

“十四,你什么时候能懂点事儿?”德妃娘娘突然转化语气,语重心长的说。“皇额娘如今贵为太后,却总感觉如履薄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你。”

胤祯:“???”

“别以为皇额娘说的是假话。”德妃娘娘依然语重心长的说:“你四哥初登基,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作为亲弟弟,你不说帮着一点,偏偏还要受小人忽悠,跳出来跟你四哥作对。”

“十四,你和老四都是皇额娘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让皇额娘怎么选,怎么做?”

胤祯有些难受的挪动身子,尽量让自己跪得不那么难受。

“起来吧。”德妃娘娘到底心疼儿子,没让胤祯一直跪。“下次做事情,要多动动脑子,你那脑袋长着不是用来当摆设的。”

胤祯:“皇额娘,四哥那里...”

“你四哥知道你是被忽悠的。”德妃娘娘语重心长的说。“所以十四,以后你长点心吧!”

德妃娘娘这亲娘都这样说了,胤祯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保证,自己最近会乖乖的。

还说胤禛吩咐什么,他就做什么,多余的事情,他一点都不会再做。

德妃娘娘勉强放过他,让他赶紧滚。

胤祯还真就滚了,十分圆润的滚了。那圆润的姿态,惹得德妃娘娘狂翻白眼,真·哭笑不得。

“看看,看看,这就是哀家的小儿子。”德妃娘一脸嫌弃,语气却很哭笑不得。

是真的嫌弃,但也真的爱。

伺候的嬷嬷忙安慰德妃娘娘,让德妃娘娘别太纠结胤祯的棒槌属性。

“哀家怀疑那胤禩不止找了十四,就连宜太妃的老九,也被找了。”德妃娘娘突然道。

“宜太妃大概知道了,所以才迫不及待的搬离紫禁城。”

“猜猜宜太妃现在在干嘛。”德妃娘娘又道,还自言自语的回答:“肯定将老九掬着,不让他到处跑。”

“太后娘娘也可以将恂亲王掬着。”嬷嬷小心翼翼的说:“或者让万岁爷出手。”

“的确,皇帝会出手的。”德妃娘娘肯定的说:“皇帝平日里看着冷漠,但其实很重视亲情。十三、十四,都是他认同的弟弟。十三呢,老实听话,而十四......”

想到胤祯的性格,德妃娘娘就很头疼。

说聪明吧,胤祯不算聪明,但说蠢,胤祯又不是很蠢。

胤祯就是没个定性,又容易被认同的人忽悠。

那胤禩,真的生了一张巧嘴,从小就把胤禟、胤礻我还有胤祯他们几个,忽悠成傻子,胤禩说什么就信什么,并且长大后还挺讲义气的帮助胤禩站稳脚跟,和当时的皇太子有了一争之力。

德妃娘娘、宜妃、外加钮钴禄贵妃为什么一起吐槽各自的儿子蠢,还不是因为胤禩的算计,对他们来说太过粗浅,但又没好办法隔离他们之间的相处。

毕竟那时候康熙还身强力壮,除了偏疼胤礽这个儿子外,还喜欢看到其他儿子兄友弟恭,空有万般手段,也只能看儿子犯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