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狂妄和保守(2 / 2)

宣冲手指帛书地图,”我方优势是,现在外界,无论是武恒羽还是赵诚,他们手下谋士集团都是传统精英。这些世家大族出来的士大夫们,带着固有思维,认为我们现在是“偏安一隅”但是现在——“

宣冲望着武锐这个自己最看好的兵家学生道:“我都很清楚,尔等都是相当有进取心的。“天下不识君”就是你们的优势。而赵诚这儿,他麾下幕僚们现在是过于轻视你们,你们要利用好他们这一轮的轻视,将信息误差提到最大化。”

武炉道:“爹,你刚刚推演赵诚的时候,可一点没有“轻视”的样子。”

显然武炉刚刚被宣冲扮演的“赵诚”英明神武给膈应到了。

宣冲:“赵诚是赵诚,而赵诚的臣子们则是另一波人;臣子们所想的,和君主是不一样。”随后敲了敲他的脑门:“臣子的愿望就如同洪水一样,君主可以引之,但是堵不了!”

武炉思索了一下明白,缓缓道:”所以我们要让赵诚那儿愚者们“泛滥”

宣冲点了点头。——在这个房间沙盘旁的四个人商量了一个针对赵诚的阴谋。

这一幕就如同宣冲前世书本上记录的近代史开端,俾斯麦正与总参谋长毛奇和陆军大臣罗恩共进晚餐,选择激怒法国。

…馒头已经烤好了…

于是乎,武飞瞧着桌子思索了一番,喊来武炉让他代笔书写一项命令!这个命令就是大幅度“官爵售卖”。

武炉老老实实写完后,抬头惊讶地看着武飞。因为他一直以来听到的概念是,父亲是最公允的,血酬只有血劳才能换得。因为这份命令是完全的“卖官鬻爵”,允许举国上下的富户们购买爵位。

武炉:“父亲,这不是坏了规矩吗”

宣冲:“并没有坏规矩,因为要打仗了,战时的大规模献金是可以换取爵位的。”

武炉:“这,为什么嗯.知道了。”武炉很好奇为什么不明说。

宣冲这么安排,是为了战略突然性。

如果是宣冲自己发布这个命令,赵诚上下就很清楚,宣冲要在西面动手了。

但是武炉签发这个命令,赵诚麾下的人则是还存在不确定!赵诚的谋士们会侥幸认为宣冲内部是不是出现了“继承人和现任主公夺权”的问题。倾向于派遣间谍来制造传言,做这种无用功。

而对于一个国家,统治集团中但凡只要出现一点侥幸,都会催生出三成投机派,进而拖住战略上七成资源无法及时投入。

但对于宣冲集团来说,宣冲发这个命令,和武炉发这个命令,都没有任何区别,最终集团的战争债券都会到手。

因为命令不是出自宣冲,进而产生疑虑的,都是那些完全效忠于宣冲的功勋派。——宣冲没兴趣要这帮干实事派系的钱,要的是那帮中立派、投机派把钱借给自己。

先前武家宗室内以及其他岭南重臣都在积极主动的投机武炉嘛!宣冲是呵斥这种“投机”。但作为有着‘刮地雀“外号的宣冲也意识到。这个“投机”的机会,是内部各方愿意耗费代价拿到手的。

本着不浪费一毛钱的机会,让武炉正确的运用好“自己能被投机”的条件,刮出一笔钱,用于国战!

这样的话,武炉也算是把自身资源用在了正确道路上。

…战时经济…

统正历4年11月,随着“爵债”发行,岭南内随武飞起家的那些大商户们开始了会议。

这些大家族们,现在随着南北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但是要论安全感是一点没有。他们买了不少田亩,但是买了的田亩缺乏人来耕作;为了防止撂荒,他们不得不从公共人力市场那儿雇人来劳作,而雇人费的钱财,最后远大于卖粮食获得的收入,得不偿失。

这是因为,南疆那儿运来的粮食特别多,粮价在市场上维持在低位。而乡里的乡民们都聚集在大城那儿开设的工厂,找活来做;一年赚的银钱,足够全家吃食。

岭南的这些大商户们,现在收了大批土地,结果是接盘。至于撂荒将军府内有举报机制。

如果任由土地撂荒,会被当地人举报,然后强制低价赎买,重新交给当地的乡老会们重新分配的。

南商们搞定不了这种地方举报制度,因为他们的钱能买来土地,却买不来奴仆。买不来奴仆就代表无法在乡里建立“乡霸”的体制。

岭南的多个大家族,现在钱财一直是积压在“票行”中,不能动;像是其他南商有门路的,或许还是能跑到大爻其他诸侯那儿进行投机。但是他们岭南商人还能投机谁呢

这些大家族开完会后,确定债券挂钩爵位是真的,就匆匆返回家烧香。

很快各家都在自己族内开会,会议上,他们数着自家这几年开通南疆贸易赚的那些小钱钱。

岭南各个家族纷纷做出了暂时过一下苦日子的决定,开始准备大批的金钱,预备从南浱这一轮“爵债”发售中,完成阶级跃迁。

大族族长对着族内一些读书有出息的人说道:“这么多年来,你们书也读了,事情也做了,但是这官啊,你们没有捞得着;现在族中给你们准备了门路,你们得把握好。”

…藏富于民…

三个月后,统正历5年2月,武炉将自己账户上的账单交付给了宣冲。

当小小一个东华郡献金过了十万份银叶子后,他觉得卖官鬻爵虽然丢面子,但是值得,随后过了一百万后,他颇为震撼;但是现在达到近乎一千万时,他是感觉到恐惧。武炉在灵江四郡也待过,知道银叶子的购买力。知晓十户人家采买所消耗的财货。

他看过记录:宣冲早年创业时打到灵江四郡,灭掉离火宗,总共也就只费了一百二十七万银叶子。而现在呢,东华郡现在卖的钱,足够打个七八次南疆。

武炉现在并没有“赚钱了”的欣喜,而是骇然下方富户们有如此恐怖财力,而他坐在上面竟然不知晓。

然而宣冲瞅了瞅这个数据笑了笑。看着恐慌的武炉,于是乎给他另一份更加严峻的档案信息,这是安全局在南线襄州,也就是东华郡一线,安排“间”截获各种书信的情况。

安全局第三组的人根据情况,整理了一份东华郡这边一些人士与外面暗通款曲的详实证据。

武炉当即跳了起来,然后被宣冲按下来:“你看,又急。”

宣冲:“三年不鸣,三年不展;这些自诩大才的年轻贤俊自然不忿,想要另投他家。”

武炉:“父亲,我们”

宣冲:“记账,记账。”

…宣冲:让他们过个好,嗯,清明…

宣冲留着这些书信,自然是未来要再收一大笔钱;如果东华郡这些大世家们不能给钱,那他们给自家乡民们买的那些爵位就全部取消!

俗话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

这些大世家想要再收买一批自家人作为地方骨干,宣冲让这些世家们知晓,他们给

对于地方豪强的处理方法,宣冲一贯的手段就是:教唆其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