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无责任番外·追光之路·上(1 / 2)

谢疏有家世、有颜值、有才华、有脑子,本来不需要往娱乐圈里面挤。

谢家在京市是数得上号的家族,涉足地产、金融、医药等多个领域,光是市中心那几栋写字楼,就足够让圈里人敬畏三分。

作为家族这一辈唯一的男丁,谢疏自小就被寄予厚望。

他没辜负这份期待。从名校金融系毕业,手握多个含金量极高的证书,年纪轻轻就在家族企业里展现出了过人的商业头脑,帮着父亲做了几个漂亮的投资项目。

业内长辈见了他,总要拍着肩膀感慨:“谢老爷子后继有人啊,这小子比他爹当年还狠。”

论长相,他更是无可挑剔。

剑眉斜飞入鬓,眼尾带着点天然的上翘,笑起来时像藏了星光,鼻梁高挺如雕塑,唇形是恰到好处的薄厚。组合在一起。既有少年人的清澈,又透着世家子弟的矜贵。

可没人知道,这个被寄予厚望的谢家小少爷,床头藏着一本翻得卷边的财经杂志。

杂志内页有张被珍藏得很好的配图——水晶灯的光碎在红毯上,一个穿着白色西装的女人站在台上,手里举着“年度新锐企业家”的奖杯,侧脸的轮廓在聚光灯下被勾勒得格外清晰,连耳垂上那枚细巧的珍珠耳钉都看得分明。

是的,谢疏喜欢林观潮,喜欢了很多年。

那年他十七岁,刚结束在国外的交换项目,回国参加一场金融峰会。

会议间隙,他在休息室的茶几上瞥见了这本杂志,原本只是随手翻翻,却被这张配图钉住了目光。

报道里说,这个叫林观潮的女人,二十二岁从R大毕业,用仅有的几万元启动资金创办了娱乐公司,却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硬生生在短视频风口到来前,亲手开启了短剧行业的黄金时代。

报道的最后一段,记者写道:“如今的短剧行业,早已不是当年的草莽江湖。可无论资本如何涌入,模式如何迭代,所有人都记得,那个二十二岁的女孩,用几万元和一腔孤勇,在荒芜的土地上,种出了一片森林。”

谢疏没说话,悄悄把杂志塞进了包里。

那天晚上,他在酒店房间的电脑前坐了整夜,翻遍了全网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林观潮的报道。

她在采访里说“内容才是最好的武器”;她在慈善晚宴上为留守儿童争取权益时红了眼眶;她在公司年会上抱着吉他唱了首自己写的歌,跑调跑得台下员工笑成一片。

这个女人,像颗被埋在沙里的钻石。别人只看到她如今的璀璨,却往往忽略了曾在泥泞里挣扎过多久。

可正是那些打磨的痕迹,让她的光芒显得格外动人。

她不是温室里精心培育的娇花,而是沙漠里凭着韧劲扎根的胡杨,带着刺,却活得热烈又坦荡。

从那天起,谢疏的人生轨迹开始偏离预设的轨道。

他不再一门心思扑在金融和数学上,开始偷偷写歌,把那些不敢宣之于口的心事都藏进旋律里。

他会去“风和娱乐”楼下的咖啡馆坐一下午,只为等她下班时能远远看一眼她上车的背影;他会收集所有她公司出品的影视剧,在深夜里逐帧观看,试图从镜头里找到她的影子。

谢疏知道,他对她的喜欢,不是少年人一时兴起的浅薄迷恋,而是经过时间沉淀的深沉爱慕。他欣赏她的才华,敬佩她的坚韧,更被她那颗善良而强大的心所打动。

可是,他该怎么靠近她呢?

林观潮是高高在上的女王,是财经杂志封面上的传奇企业家,是站在行业顶端的掌舵人。

而他,虽然顶着谢家继承人的光环,在她面前却觉得自己像个懵懂的少年。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圈子,呼吸着不同的空气,连擦肩而过的机会都寥寥无几。

二十岁这年,谢疏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他要签约“风和娱乐”,去当一名艺人。

父亲气得摔碎了书房里的古董花瓶:“谢疏!你是不是被人灌了迷魂汤?我们谢家的脸都要被你丢尽了!”

母亲倒是平静些,只是摸着他的头叹气:“小疏,你你想玩音乐,妈可以给你投资唱片公司,何必去给别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