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业派沮渠蒙逊攻打西郡,活捉了太守吕纯(他是吕光的侄子)。晋昌太守王德、敦煌太守赵郡人孟敏直接带着全郡投降段业。段业当场封赏:沮渠蒙逊封临池侯,王德当酒泉太守,孟敏任沙州刺史。
六月丙子这天,魏王拓跋珪让大臣们讨论国号。大伙儿都说:“周、秦以前,都是从诸侯升级成天子,直接用原来的国名当天下号。汉朝以后就没这规矩了。咱大魏(当时还没定)百代相传,在代北发家,现在又拿下中原,必须用‘代’当国号!” 黄门侍郎崔宏反驳:“以前商朝老搬家,所以又叫殷又叫商;‘代’虽是老地盘,但咱早玩新花样了——登国那年就改叫‘魏’了。‘魏’这名号多霸气,中原正统标配,必须还叫魏!” 拓跋珪听了觉得靠谱,就这么定了。
杨轨觉得自己人多,想跟凉王吕光硬刚,郭黁总拿“天道”当借口拦着。凉国常山公吕弘镇守张掖,段业派沮渠男成和王德去攻打;吕光派太原公吕纂带兵救援。杨轨急了:“吕弘有一万精兵,要是跟吕光汇合,姑臧就更难啃了!” 于是联合秃发利鹿孤半路截击吕纂,结果被吕纂按在地上摩擦,杨轨只能跑路投奔王乞基。郭黁这人性子急还残忍,没人待见,听说杨轨败了,干脆投降西秦。西秦王乞伏乾归给他个建忠将军、散骑常侍的闲职。
吕弘带兵放弃张掖往东跑,段业把总部迁到张掖,还想追上去打。沮渠蒙逊劝他:“人家是回家的军队别拦,走投无路的敌人别追,这是打仗的规矩!” 段业不听,果然被揍得惨败,全靠沮渠蒙逊才捡回一条命。后来段业在西安筑城,让部将臧莫孩当太守。沮渠蒙逊又劝:“莫孩就知道猛冲,没脑子,不懂见好就收——你这哪是筑城,是给他修坟啊!” 段业还是不听,没多久臧莫孩就被吕纂打败了。
燕国太原王慕容奇,是慕容楷的儿子、兰汗的外孙,兰汗没杀他,还封他当征南将军,能随便见长乐王慕容盛。慕容盛偷偷让他逃出去起兵。慕容奇在建安拉起几千人的队伍,兰汗派兰堤去平叛。慕容盛趁机对兰汗说:“慕容奇这小屁孩没这本事,说不定是有人借他名号想当内应呢!太尉兰堤平时就傲娇,不靠谱,不能给他太多兵。” 兰汗信了,撤回兰堤的兵,改派抚军将军仇尼慕去打慕容奇。
这时候龙城从夏天到七月秋天一直没下雨,兰汗天天去燕国各宗庙和慕容宝的神位前磕头求雨,还把锅甩给兰加难。兰堤和兰加难听了又气又怕,担心被杀。乙巳这天,俩人带着部下偷袭仇尼慕的军队,把他打败了。兰汗吓坏了,派太子兰穆出兵平叛。兰穆对兰汗说:“慕容盛是咱死对头,肯定跟慕容奇暗中勾结,这才是心腹大患,必须先干掉!” 兰汗想杀慕容盛,先召见他试探。慕容盛的妃子知道了,赶紧告密,慕容盛装病不去,兰汗也就没动手。
李旱、卫双、刘忠、张豪、张真,都是慕容盛的老部下,兰穆却把他们当自己人,李旱、卫双还能随便去见慕容盛,几人趁机暗中谋划。丁未这天,兰穆打败兰堤、兰加难。庚戌那天,兰汗、兰穆大摆庆功宴,喝得酩酊大醉。慕容盛借口上厕所,翻墙进东宫,和李旱等人一起杀了兰穆。当时军队还没解除戒备,都聚在兰穆的住处,听说慕容盛得手了,立马欢呼着冲去杀兰汗,把他砍了。兰汗的儿子鲁公兰和、陈公兰扬分别驻守令支、白狼,慕容盛派李旱、张真去偷袭,把他俩也杀了。兰堤、兰加难逃跑后被抓,也砍了。这下龙城内外彻底稳了,百姓们都互相庆祝。宇文拔带几百壮士赶来支持,慕容盛封他为大宗正。
辛亥这天,慕容盛到太庙告慰先祖,下令:“多亏祖宗保佑、将士给力,宗庙社稷总算从黑暗里熬出来了。不光我这小身板躲过一劫,所有臣民都能光明正大地过日子了!” 于是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平。慕容盛谦虚,没敢称帝,只以长乐王的身份摄政。诸王都降为公爵,东阳公慕容根任尚书左仆射,卫伦、阳璆、鲁恭、王腾任尚书,悦真任侍中,阳哲任中书监,张通任中领军,其他文武官员都官复原职。还把慕容宝的谥号改成惠闵皇帝,庙号烈宗。之前太原王慕容奇在建安起兵,南、北两地百姓都跟着他。兰汗派侄子兰全去平叛,被慕容奇团灭,兰全连匹马都没跑回来,慕容奇趁机进兵驻守乙连。慕容盛杀了兰汗后,让慕容奇撤军。慕容奇听了丁零人严生、乌桓人王龙的馊主意,居然抗命,甲寅那天带三万多人打到横沟,离龙城只有十里地。慕容盛亲自出兵,把他打得大败,活捉慕容奇回来,杀了他一百多个党羽,赐死慕容奇,桓王慕容恪这一脉彻底断了。大臣们反复劝慕容盛称帝,他还是没答应。
魏王拓跋珪迁都平城,开始修宫殿、建宗庙、立社稷坛。宗庙每年祭祀五次,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和腊日举行。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生动勾勒出十六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各方势力激烈角逐的混乱图景,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军事谋略与人性百态,即便放在今天审视,仍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权力棋局中的机遇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