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常曜告状(2 / 2)

他吩咐过来给他报信的侍卫倒水磨墨,这折子,他想好要怎么写了!

还在挖空心思打听、筛选可用之人的蒋顺等人,做梦也没想到,他们的鬼祟行为,直接被常曜定义成了刺探军机、图谋不轨。

他们这边还搁那儿瞎忙活呢,京城里,他们家伯爷就已经因为这事儿,被皇帝在大朝会上直接问责了。

当初跟着皇帝打天下的那群武将,但凡得了爵位的,十之七八,手头兵权都已经被皇帝收回去了。

蒋通也不例外,所以他现在只是在兵部挂了个名儿,每天清清闲闲,约等于白白多拿一份俸禄。

像他这样的人,皇帝愿意给予他们地位、财富乃至权势,但却绝不允许他们试图重新染指兵权。

而蒋通那些下属在北境的种种行为,显然已经犯了皇帝的忌讳。

皇帝倒也没有发脾气或者直接发落他,但只是被皇帝用幽深莫测的眼神盯着,用没什么起伏的语气问他想做什么,蒋通就已经足够心惊胆战了好吗?

他赶忙跪下请罪,坦白自己并不是常曜怀疑的那样,妄图刺探北境军情,之所以他的那些下属会到处打听紫荆关守将们的个人情况,是因为他在寻找自己的亲生儿子。

蒋通此言一出,满朝皆惊。朝臣们你看我、我看你,用眼神迅速交流着只有他们彼此能懂的某些讯息。

和他们的一头雾水不同,皇帝早就已经从常曜让人另外呈上的信件中,了解到了事情全貌。

是的,常曜不仅写了一封告状的折子,他还私底下让人送了一封陈述事情原委的信件给皇帝。

皇帝看完信,几乎立刻就明白了蒋通打的什么如意算盘,自然,他也是不赞同江远认祖归宗的。

认为蒋通两口子不配为人父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皇帝绝对不会容忍某些人再度染指兵权。

是以蒋通虽然卖惨卖的情真意切,乍一看好像确实是个这些年一直心心念念着自己嫡长子的慈父,但皇帝却一点儿不为所动的,问出了最为致命的那个问题。

“不知爱卿的嫡长子,身上可有什么能够证明他身份的明显特征?”

蒋通的表演有一瞬停顿,但很快他便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理由,“回陛下,臣彼时征战在外,连那孩子的面都没能见到,就被迫与他骨肉分离了。”

这话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都不用皇帝再次开口,朝中那些与蒋通不对付的人,就已经主动跳出来质疑他了。

他这个做爹的没能与孩子见上面,孩子的亲生母亲总不至于也和他一样吧?

孩子是在不满周岁时被迫离开生母的,那么在此期间,孩子的生母难道都没有给自己丈夫写过信,跟他说起有关孩子的一些情况吗?

如果他们真的如蒋通所说,非常重视这个孩子,一直都对他念念不忘,那他们在孩子离开自己之后的这二十来年,难道都不会坐在一起,说起有关这个孩子的陈年往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