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阳的喉咙突然发紧。
他望着小锁头沾着草屑的手背,想起昨夜路过村东头,王寡妇家的烟囱还在冒烟——她男人走得早,可每夜都多煮一碗饭,放在门口的石墩上。
\"留柴运动\"是在第二日晌午发起的。
韦阳挨家挨户敲门,手里举着根干枝:\"做饭后,留一捆柴在门口。
不用写名,就说'热乎的刚吃完,火还没灭'。\"
起初只有七户响应。
第三日清晨,韦阳推开门,见门前柴堆比昨日高了半尺。
第四日,柴堆从村头连到村尾,像条金黄的龙。
第七日夜里,北风卷着鹅毛大雪扑下来,十七个被困山道的旅人循着柴堆摸进村时,正赶上张叔家的热汤面出锅。
\"谢天谢地!\"为首的旅人跪在雪地里磕头。
韦阳站在暗处,望着他们捧着碗哈气的模样,轻声说:\"谢不用出口,暖也不必署名——这才是活的庙。\"
二郎神庙前的铁铺却热闹得冒火星。
天兵的银枪尖戳在青石板上,领头的天将扯着嗓子喊:\"奉玉帝旨意,私设炉灶,惑乱神纲,即刻查封!\"
\"查封?\"二郎神倚在门框上,手里转着把铁铲,\"那你们说,百姓吃饭算不算犯罪?\"他突然掀开身后的布帘,十口大锅\"哗啦啦\"露出来,炖肘子的香、烧鱼的鲜、炒青菜的脆,\"轰\"地涌上天。
几个天兵的喉结动了动。为首的天将硬着脖子:\"休要狡辩——\"
\"尝尝?\"二郎神抄起铁铲,铲起块肘子塞进他嘴里。
天将瞪圆眼睛,突然\"哇\"地哭出声:\"这......这是我娘的手艺!
我娘走了三十年......\"
其余天兵\"哗啦\"扔下兵器,抢着往碗里盛菜。
小金猴趁机从柜台底下掏出个陶罐,扯着嗓子喊:\"铁匠牌辣椒酱!
神仙吃了跪,凡人吃了美!
五文钱一勺——哎哎,那个抢我罐子的,先给钱!\"
日头偏西时,铁铺门口的旗杆上多了面布幌,是小金猴用红布缝的,歪歪扭扭写着:\"正宗凡间味,神仙抢着跪。\"
此时的花果山,孙小朵正躺在桃树上啃桃子。
她望着西方翻涌的雷云,嘴角勾起个笑——西天的菩萨来了。
\"急什么。\"她摸出个油纸包,打开是半块剩月饼,\"上回中秋没吃完的。\"她咬一口,对着天空吐出一圈芝麻。
芝麻随风飘散,落进沿途村庄。
张婶正揉面,突然顿住:\"哎呀,昨儿中秋剩的月饼馅还没吃完,该蒸点月饼糕。\"李铁匠蹲在门槛上抽烟,猛拍大腿:\"我娘说过,中秋的月光要拌在饭里才香!\"
不多时,人间飘起缕缕轻烟。
那烟不是直冲云霄的香火,是带着枣香的年糕味、混着桂香的甜酒酿、裹着芝麻香的月饼糕。
烟雾织成张网,托着西天来的莲台直往下坠。
\"菩萨,这是......\"侍者扶着摇晃的莲台。
菩萨合眼轻叹:\"慈悲走不动了......人心太实,浮云托不住。\"
凌霄殿的夜比往日更冷。
玉帝裹着狐裘坐在龙椅上,听着殿外此起彼伏的肚子叫声——三天没正经吃饭的神仙们,连打哈欠都有气无力。
\"陛下......\"太白金星缩着脖子凑近,\"第七日的御膳单子,还......\"
玉帝望着殿外漆黑的御膳房,突然想起千里眼说的那个偷肉的小孩。
他摸了摸饿得发疼的肚子,声音轻得像叹气:\"传旨......重启天厨司。\"
殿外,不知谁的肚子\"咕噜\"叫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