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盛宴开启(1 / 2)

金秋双宴开始的当晚,三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苏氏私人菜馆的大门口。

段老爷子身着暗红色团花唐装,拄着紫檀木做的拐杖率先下车,段嘉伟跟在身边在搀扶着。

最后是老周,怀里紧紧抱着个锦缎包裹的一瓶女儿红。

"哟,老周还真把压箱底的宝贝带来了!"李老爷子打趣道,他手中的黄花梨木盒里装着配套的温酒器具。

四人刚踏进苏氏私人菜馆的大厅,便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几位身着唐制齐胸襦裙的少女正在莲花座前摆弄团扇,绛纱披帛在穿堂风中轻扬。

不远处还有两位穿着飞鱼服的青年,正持绣春刀椅在月洞门合影。

穿着宫装的服务生举着补光灯轻声指导:"这位公子请侧身,对,目光要再锐利些..."

颇有几分拍艺术照的氛围。

"看来我这身唐装穿对了。"段老爷子抚着胸前盘龙扣放缓脚步,目光掠过厅内陈设。

整面花梨木博古架嵌着《夜宴图》的屏风,穹顶悬着二十四盏仿宫灯,地面铺着青金石碎拼成的缠枝莲纹样。

当真是细致又精巧。

老周对这些不感兴趣,抱着酒坛嘟囔:"花里胡哨..."

话音未落就被李老爷子拽到琉璃屏风前:"快给我和老段拍张!这屏风透的光正好衬你唐装的金线!"

“我个六十的老头哪里懂什么拍照,你还是让小段来吧。”

老周说着,迅速挣脱了老李的手,躲到了一旁。

被点名的段嘉伟举着手机连拍数张,可结果每一张都让段老爷子不是很满意。

"这张金线暗纹没拍出来!"

"那张把我拍得佝偻了!"

“还有这个张,为什么老李的个头比我高一截?明明我俩身高一样。”

正当祖孙俩争执时,方才举补光灯的服务生走了过来:"老先生可需要帮忙?"

只见她从广袖中取出迷你补光灯,示意老爷子侧身对光:"您轻抚盘龙扣,对,让灯光照到刺绣反光..."手机镜头随着她手腕轻转,屏风上的螺钿突然折射出七彩光晕,正好映亮唐装上的暗纹龙鳞。

"妙啊!"段老爷子看着成片惊叹,"这光影竟让刺绣活过来了!"说着扫了孙子一眼,"比某人的死亡视角强多了。"

段嘉伟:“......”

他本来也不会拍照啊。

可惜这话当着他爷爷的面,可不敢说。

尤其是还有其他外人在场,更是不能顶嘴。

“老先生是否需要现场洗印照片?”服务生收好迷你补光灯,出声问道。

段老爷子闻言,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你们这里还有这项服务?”

他疑惑地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孙子。

段嘉伟猛得摇了摇头。

服务生笑了笑解释道:“最近好多客人会穿着传统服饰来打卡,我们老板便新增了这项服务,只收取一个材料成本的费用。”

说话间服务生已经带着四人来到了新设置的照片取印服务台,按照段老爷子的要求将其中最为满意的几张给洗印了出来。

花费的时间几分钟而已。

照片里螺钿屏风的七彩光晕恰巧照亮唐装的金线刺绣,背后虚化的宫灯群如星雨洒落,显得段老爷子的身姿越发的挺拔。

老周忍不住探头来看,嘴上却还硬着:"净整这些虚的..."

"给我也印几张!"李老爷子突然掏手机,"要把我这身苏绣唐装拍清楚!"服务生掩口轻笑:"请这位老先生移步到那盏走马灯下,灯影转动时最衬刺绣。"

待照片印好,服务生又呈上一精致竹编小盒:"今日恰有金秋双宴开启,满三张送苏老板亲笔题字的洒金笺。"

只见盒中笺纸上墨迹未干,写着"蟹肥菊黄,诸君共尝",落款盖着朱文小印"苏氏私房"。

老周好奇忽然凑近:"这墨色...可是松烟墨?"

得到肯定答复后,他竟主动站到屏风前:"那什么...也给我拍张捧酒坛的!得把我这坛女儿红拍出年份感!"

段嘉伟不明所以,但还是老实的跟上去帮忙举起手机。

镜头里三位白发老先生,一位抚唐装盘扣,一位捧陈年酒坛,一位展示着洒金笺,在琉璃屏风前笑得如同少年。

窗外随风恰好飘进几片银杏叶子,服务生及时按下快门,将这美好的回忆永远定格。

......

拍照结束后,四人在前台接待对预订信息进行了登记核对,被专门引路的服务生带到了对应的梅鹤同春包厢。

包厢内,一缕月光透过冰梅纹棂的花窗,洒在铺着月白杭绸的圆桌上。

墙面悬着《梅花喜神谱》的摹本,两侧挂着写有"疏影横斜"与"暗香浮动"的对联。

墙角紫檀木架上的青瓷梅瓶中,斜插一枝带着露水的绿萼梅。

"这阵仗讲究!"老周摸着下巴,仔细打量桌上的梅枝筷架,"连筷架都是仿故宫藏品烧制的。"

段嘉伟年纪最轻,哪里见识过这样的场面,一时间瞪大了眼睛。

看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了。

四人刚入座,门口便响起了一阵脚步声。

八个身着竹青色长衫的服务生端着铜盆鱼贯而入,盆中漂浮着新鲜的白菊花瓣。

净手仪式后,第一道鎏金蟹斗登场了。

它被装在白瓷盏中,斗上的金箔在烛光下闪烁着光泽,与墙上的墨色梅花形成奇妙映照。

"了不得!"老周率先用银勺轻敲蟹斗,发出清脆的"叮"声。

"这金箔下还藏着蟹黄粉!"他一边惊叹,一边舀起一勺。

金黄的蟹膏在银勺上微微颤动,老周深吸了一口气,:"这香气!竟有松露与蟹黄交织的复合香!"

入口瞬间,他猛地睁大眼睛:"了不得!蟹膏如丝绸般滑过舌尖,后调还带着淡淡的陈皮香!"

随后周老爷子也跟着品尝了这道包含了期待的鎏金蟹斗。

"火候极妙。蟹膏外层微凝,内里却如流金,定是用了冰火交替的蒸法。"他用勺尖轻刮盏底:"看这金箔,遇热不化,入口即融,用的是可食用金箔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