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录音不是终点,是导火索(2 / 2)

井水被抽出、净化、检测,最终流入透明储水罐。

第一滴井水落下时,全场安静。

李协调长从包里取出一盒茶叶——本地老字号特供,标签上写着两个字:“井心”。

“第一桶净水制成的茶包,限量三千份,收益全捐心理援助基金。”她说。

张大使的镜头缓缓推进。

一位老太太蹲在井边,颤抖的手捧起一杯新沏的茶,喝了一口,突然捂住脸哭了。

十分钟,她一句话没说。

最后抬起头,笑了:“这水,比以前甜。”

视频发布24小时,播放破千万。

有网友留言:“原来正义不只是对抗,还是修复。”

我站在井边,风吹起衣角。

身后是重建的记忆,眼前是沸腾的舆论,而远方,李维汉的势力正悄然收缩供应链,试图通过断货施压基层社区。

但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外卖小哥。

而是一条正在觉醒的链。

一条以阳光命名的链。

我盯着屏幕上那封加密邮件,指尖悬在触控板上,迟迟没有点开。

深夜的图书馆静得能听见电流在电线中穿行的微响。

孙发言人站在我身后,声音压得很低:“发件人无法溯源,服务器跳转了七层,最后落在冰岛一个废弃的科研基站。”她顿了顿,“但图注……是手写体扫描的,笔迹分析显示,与你母亲当年填写村务登记表的字迹吻合度高达93.7%。”

我盯着那张照片——槐树粗壮的树干斜斜地伸向天空,树皮皲裂如老人掌心的纹路。

母亲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背影纤细,像是正要走远。

阳光从树叶缝隙洒下来,在她脚边碎成一片斑驳。

这本该是一幅温柔的画面,可我的心却像被什么冰冷的东西攥住了。

树根下埋着什么?

我不敢深想。

母亲从未提过这棵树有什么特别。

小时候她甚至不让我在那儿久留,说“树气阴,小孩容易招病”。

可现在,这张图像是被人精心挑选过的,像一把钥匙,故意插进我记忆最柔软的锁孔。

“他们知道我不知道。”我喃喃道,“所以才发来。”

郑引导员靠在门框上,眼睛盯着分析软件的波动曲线:“这不是恐吓,是引导。他们在等你回去——不是为了挖东西,是为了确认你还会为过去动心。”

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老宅废井边的那一幕:净水流出,茶香四溢,居民们眼里的光。

那时我以为,我们已经把伤疤变成了希望的出口。

可此刻我才明白,有些根,还深埋在土里,从未被真正拔起。

“阳光链”正在全城铺开。

李维汉的断货战术彻底失效。

那些曾被他用利益捆绑的经销商,如今争先恐后地接入“透明货架”,只为在二维码溯源记录里挂上“阳光认证”。

三家药企的联合声明像一记重拳,打得对方供应链节节败退。

甚至有内部线人主动联系刘主管,举报某仓库囤积了两千箱慢性病用药,准备在社区缺货时高价抛售。

王训练官站在监控大屏前冷笑:“他们以为打的是信息战,其实打的是人心账。可他们算漏了一点——当一个人开始相信光,他就不再怕黑。”

可就在这胜利的边缘,这封邮件来了。

精准、沉默、带着陈年尘土的气息。

我睁开眼,望向窗外。

夜色浓重,城市灯火如星河倒悬。

而我的故乡,那片被推土机碾碎的土地,此刻正躺在百里之外的黑暗里,静默无声。

“我要回去一趟。”我说。

孙发言人皱眉:“现在?没有安保预案,也没有舆情准备——”

“正因为他们没准备,我才要去。”我站起身,拿起搭在椅背上的旧夹克,“如果树根下真埋了什么,那它从一开始就不该属于他们。”

我走向门口,脚步坚定。

身后,郑引导员低声问:“万一……是陷阱呢?”

我没有回头。

“那就让陷阱,也晒一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