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6(2 / 2)

大唐盗帅 盗帅二代 7222 字 2019-04-13

杜荷拳头一紧一松,正打算离开书斋,耳中意外的听到了轻微急促的脚步声。他赶紧熄灭灯火,施展轻功,扯下了挡光的皮革,躲在了书斋的最角落,也即是摆放医类书籍的书架后面。

他认为即便是崔家人来书斋取书,找的也会是那种关于儒家的书,医类书籍,只是收藏来摆设的,躲在这角落,因不至于让人察觉。

可偏偏事与愿违,杜荷耳中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近,微弱的烛光渐渐转亮,来人竟是直奔他这边来的。

杜荷叫苦不迭,千算万算,竟然算错这这一点,现在他手上抱着六张大皮革,便是想离开这个角落也不成了,只能缩在一团,心中念着阿弥陀佛,希望看不要找到这一层来。否则的话,只能下黑手了

“大哥,你帮我找找,哪本医术珍贵的,帮弟参考参考”一个稚嫩的少儿声传到杜荷耳中,他不能探头去看,只能凭借声音揣测对方的年岁至多不过十七

另一个被叫做大哥的人,颇为无奈的说道:“杰弟,你大哥对医术真的一窍不通,哪里选的来”

杜荷这时脑中浮现出两人的名字,璀英、崔杰,他们是崔中平的儿子,璀英长子二十五岁,崔杰三子十六岁,皆是崔家的后起之秀。

“瞎扯”崔杰哀求的道:“大哥,就帮小弟一把吧,算是小弟求你啦当年你不是用了本医术做礼物讨了我那未来岳父大人的欢心,他才将大嫂许配给你的。想那王家什么书没有,大哥一挑就中,足见眼力过人。小弟现在非王家四女不娶,都十六的人了大哥在这个年纪都已经有孩子了,你真忍心看着小弟相思成疾啊,拜托了”

那就这本吧”璀英来到与杜荷相差一格的书架前停住了脚步,似乎选中了一本。

崔杰不满道:就算不关大哥的终身幸福,大哥也别这样糊弄吧。”

这哪里是糊弄,你大哥我真的对医术一窍不通,不过,不懂医术,并不代表,不认得人。当年我拿给岳父的医术是扁鹊写的神篇,现在你手上的是华佗的青囊书。这些流芳千古的神医写的巨著哪里会差”

青囊书依照常理早已失传,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年华佗被曹操所擒,临死之前,将青囊书托付给狱卒,狱卒怕惹事,不敢收下。华佗心灰意冷,打算将自己的巨著烧毁,恰好崔家先祖崔琰当年受过华佗的救命之恩,在华佗死前,入狱探望。

恩人请求,崔琰不好拒绝,也不忍看囊经这千古巨著毁于一旦,也便收下了,以随身携带的一本代替了青囊经,任之烧毁。

故而世传青囊经以毁,实则误传,崔琰将青囊经藏于家中,打算带曹操百年之后,事情过去,在想法子将青囊经传出去,却不料旦夕祸福。曹操喜怒无常,因为一点小事,将崔琰给咔嚓了。

青囊经这本世界第一外科手术秘宝,也便成了一本装饰,藏在了崔家。

个中缘由自然是外人无法知道的,杜荷当初瞧见这本青囊经也吓了一跳,心中也暗自做了一个决定,扳倒五姓世家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请旨查封五姓世家的书房,将书房里的那些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藏公诸于世,这些前人的智慧,应该用来造福一方,而不是被当做奢侈品供奉起来。

中国古人世界扬名,有多少智慧,便是因为这种贪恋狭隘的思想而得不到发扬,以致失传的

崔杰这才大喜笑道:说的在理,我这便将这青囊经赠予我那未来岳父”

对了”璀英这时道:如果让父亲大人发现了,你可别赖在我身上。

四年前,父亲发现我将扁鹊神篇送人之后,狠狠的训了我一顿。大哥可不想在受罪了。”

崔杰笑嘻嘻的说道:安啦,只要能抱的美人归,挨顿骂又算什么走吧,别让父亲大人发现了,怎么着,也得等我将这青囊经送出去”

随着脚步声越走越远,杜荷若有所思的从暗处走出来。

杜荷能够战无不胜,处处无往不利,这跟他的细心有着极大的关系。他最信奉的一点便是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故而他将踏月留香视为至宝。

这要对五姓世家下手,杜荷早在从南方道长安后,便将踏月留香调动起来,探查五姓世家的消息情报。

他知道璀英今年二十五岁,他成亲的时候正好十五岁。

也就是说璀英在十五岁之前将扁鹊神篇送给了爱好医术的太原王家家主王固,然而崔中平却是在四年前训斥璀英的。

这其中便有很大的联系了,如果崔中平很在意扁鹊神篇,不可能事隔多年才发现,但若不在意扁鹊神篇,又何必为了这一点点的事情,训斥自己最出色的长子呢

唯一的解释只有崔中平在年前,需要用到扁鹊神篇,而璀英将扁鹊神篇送给了王家,正好坏了他的事情。

杜荷是在四年前得到的密信,扁鹊神篇,王家,如此一联系,答案呼之欲出了。

扁鹊神篇就是杜荷要找的东西,正如他想的一样,扁鹊神篇并不再崔家,而是在王家

第七十五章 太原王氏

第七十五章 太原王氏

在崔家忙活了几日,总算有了点点收获。

翌日杜荷悄然离开了清河,前往大唐的龙兴之地太原城。

古人向来迷信,即便地位再高,眼界再广,亦不例外。因此不论李渊还是李世民,对于起家的发源地格外看重。

唐朝所有城池以长安、洛阳为首,其次便是太原。

作为大唐第三大都会,这里有着跟长安、洛阳不一样的味道。

太原位于北方,濒临塞外,往来的行人,除了外地商旅,大多都是北方健儿,身型高达魁梧,风气与别处截然不同。

王家便位于太原城中,比起清河的书香之气,太原王家则多了几分刚强。王家子弟,虽以文学为主,但因为地方风气,并不反对族人习武。也因如此历史上王家出来的知名人物,大多都是修文习武,豪气云天之辈,其中最知名的边塞诗人王翰、王昌龄便是其一。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又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即有飞扬的文采,又有纵横古今的气魄。

但比起崔家,王家的总体还是显得稍微不如,尽管作为太原最大的家族。王家门前人流不断,可第一不第一,还是有差别的。就如后世的家长一样,如果可以,他们宁愿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