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摇头苦笑:“是是是是,是媚娘,不是照儿这照儿都叫了十多年了,一时间哪里改的过来再说了。叫什么都不一样吗”
“哪一样了”武媚娘气得跺脚,道:“武媚娘比起武照要好听多了,我更喜欢”
杨氏一脸的疑乎:“照儿还不是当初你识字后自己取的,说什么希望自己能如太阳一般光照大地。娘还记得当初你对这个名字也喜欢的不得了,道士也说,你年少志气高,用这个名字会有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呢现在怎么说改就改,而且还这么排斥了”
武媚娘脸上飘起了两朵红霞,扭捏道:“喜欢就是喜欢嘛娘你也别问了,反正女儿就是喜欢武媚娘这个名字”她在意的不是武媚娘这三个字,真正在意的是给她取这个名字的人。
“好了娘不问就是了”杨氏实在猜不透自己这个女儿的心思,“你呀,就是一肚子的鬼灵精,娘早说了,女孩子家,别表现的那么出色,将来嫁不出怎么办娘跟你说的事情你考虑的怎么样了,那王家三子长的俊俏,人见人爱”
“就他,娘娘腔一个,看了就吃不下饭”武媚娘一脸的不屑。
杨氏问道:“那隔壁李家的长子呢。家世差了一些,但文采了得啊”
“嘿,还文采呢,那字写的跟狗爬一样。”武媚娘还是一脸的不中意。
杨氏得意的一笑:“王家的公子师从大书法家虞世南,总算写的一手好字了把”
“不行,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公子,那风吹就倒的身形。真动起手来,我看他连我都打不过。我未来的夫婿不求功夫第一,至少要有保护我的本事”武媚娘照样一口否决。
杨氏苦着脸:“这赵家的二公子,总该行了吧他家事不错,据说还在军中当了一个叫什么校尉的官”
“我的天耶”武媚娘重重的一拍脑门,无奈道:“娘,你也不看他那副模样,狗熊似得。嫁给他,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呸呸呸,童言无忌,随风吹去”老人家最忌讳这个,瞪了武媚娘一眼,然后才大感头痛:“这个不行,那个不要,媚娘,你说说究竟你心中的如意郎君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
“他呀”武媚娘妩媚的甜甜一笑:“不需要长的多好看,但至少要入我的眼;文采不需要很高,但至少要让我佩服;武功也不需要很好,但必须要有能力保护我。即能上战场建功立业,也能写的一手好字,作得好诗。在我生气的时候最好还能作写让人感动的诗来哄我开心。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最重要的还是我喜欢”
杨氏听的是目瞪口呆。咋舌道:“这要求不要太高哦,世上有这样的人吗”
武媚娘道:“这娘就不用管了,女儿的终生大事,女儿自己做主,就不需要娘来操心。”
“这是什么话”杨氏一脸的不满:“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父以故,你的终生大事,自然是为娘说的算”
“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才不依,才不管呢我最讨厌这种轻视我们女人的做法,我就要依照我自己的想法行事,礼法越不许,我就越要。”她的话有些叛经离道,但却充满了对于世俗礼法的挑衅。
杨氏也知武媚娘向来有主见,见劝她不动,也不知如何开口。
武媚娘上前拉着她的手臂,道:“娘,别的女儿可以依你,但这女儿的终身大事却一定要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这时,下人来报,卖面饼的小王求见。
武媚娘眼睛一亮。忙让人请他进来。
小王走进了大堂,见武媚娘那天仙般的姿容,底下了头,不敢再看,只是道:“二姑娘,已经有一个你说的人,飞马从我摊位前经过了”
武媚娘应了一声,让同来的掌柜待小王去领钱了,并且吩咐再遇到类似的人物,继续汇报。
杨氏不名所以,埋怨武媚娘乱花钱。
武媚娘却甜甜的笑道:“这钱能给我带来一个人的消息。花的值得”说着,让人去皇宫门口候着,打听宫里流传出的消息。
长安皇宫,太极殿。
李世民在朝堂上与满朝文武商议国家大事,春耕即将来临。这两年唐朝两次大规模用兵,对于粮草消耗极大。这春耕是否顺利,直接意味着来年是否有个好的收成。他对此格外重视,再三叮嘱司农卿,要抓紧生计,积极开扩田地,并且给出了许多的优惠,鼓励百姓生产。
诸多良臣也提出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李世民觉得合理,一一照办,即便存有异议,也没有凭借主观判断,而是提出来与大臣商议,集合众人之智来解决问题。
整个朝堂呈现一片祥和之气。
在他们这群真正的干练大臣面前,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
所有存在的问题,都一一让他们克服。
在处理完政务后,李世民将话题转移到了军事上,询问了一切的调配情况。
“陛下,这征高昌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要严峻,粮草消耗数量更是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计十余万大军日耗粮约五千石,一月则十五万石左右。从长安自高昌需用时四月,期间粮耗粮六十万旦左右。运粮队两万多人,一月所耗之粮三万,四月十二万。这方才抵达高昌不久,我军以耗粮草七十二万石。日后陆续运送,运粮队不断的派遣,所耗粮食更多。依照估计,若远征军半年不胜,我大唐将元气大伤。”魏征脸色严肃的站了出来,一串串巨大的数字从他口中说出。
这数字之巨大,令人震撼,满朝一片嗡嗡之声。
李世民也渐渐露出了惊愕的神色。
魏征此刻提出这个问题,也并非是打算追究谁的过错。而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初唐最大的弊端就是人口少,经济农业上不来。
这是限制大唐发展的最大问题。
便在这时,殿外传来了前线战报送达的消息
李世民动容的长立而起,急切道:“快快将战报给朕送上来”
内侍总管将战报,拿在手中,李世民让他当众念出声来。
内侍总管轻轻展开信纸,朗声读道:“二月十日,先锋将忠武将军杜荷领兵七千抵达赤亭谷,西突厥七万大军,闻讯来击”一言未毕,战报已被旁边一人劈面夺去。
李世民嫌弃他读的太慢,先一步将战报抢了过来,拿在手中细看:“杜荷退至黑绀岭抵御,西突厥驻扎险地赤亭谷,意图抵挡本部大军。三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