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陵心中百般不愿。
可杜荷也一个劲强求,最后更是怒道:“今日我帮你大忙,你却如此拒人与千里之外,是何道理难道我杜荷不配同你喝酒”
钦陵无奈,只好答应下来。
路上“偶遇”李敬业,杜荷叫上他,三人一起来到长安最大的酒楼。
要了一间包厢,一行人大吃大喝了起来。
杜荷坐在钦陵身侧频频向他敬酒,表示对他孝心的赞赏。
钦陵虽然无奈,但也不得不勉强应付。
酒酐耳热之即,杜荷给李敬业使了一个眼神,也玩起了尿遁。
出了房间,杜荷直接走进隔壁的包间里去。
李世民给他安排的直学士早已等候多时了。
杜荷将从钦陵身上拿来的布条交给直学士陈文,低声道:“写的是什么”
布条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子,当然都是吐蕃文,杜荷一字也不认得。
陈文前后看了看,面容严肃,低声道:“在布条上禄东赞让吐蕃赞普拒绝陛下的要求,他说若割让青海,等于给唐朝熟悉吐蕃环境气候。如此吐蕃将失去天险所依。他让赞普改变方针,极力拉拢象雄、南诏、泥婆罗为盟友,稳固内政,不断派兵袭扰我大唐边境,让我大唐边境不得安宁,让我大唐无法安心的处理西域事情,时日一久,我大唐为了长远目标。自会与他们吐蕃结盟。最后还说若我大唐发兵吐蕃,便让吐蕃赞普采取坚清壁野的战术,将我军吸引至吐蕃腹地,使我大唐攻不下据点,抢不到物资,以气候拖垮我大唐,从而取胜。这布条中再三强调要结好象雄,不能与象雄为敌。说一但跟象雄为敌,大唐必会支助象雄对抗吐蕃,与吐蕃不利。”
杜荷神色动容,低呼道:“好一个禄东赞,好一个了得的人物,竟然将自己的意图分析的丝毫不差,并且针对大唐的软肋进行还击。有他这样了得的人物存在,难怪吐蕃能够成为我大唐的劲敌。”如此说着,他随即有得意的笑了起来,暗赞自己有先见之明,先将禄东赞困死囚禁,让他这一身本事没了用武之地。
略作沉吟,杜荷道:“你立刻以吐蕃文字用禄东赞的口气写法重新写一份类似的密信,内容就以勾践卧薪尝胆为例,信中说大唐不可硬碰,需虚与委蛇。让他们从了我大唐的提议,并且年年进贡以稳定我大唐,表示臣服,让我大唐忽视他们的存在。在军事上先取象雄,再战南诏。等实力强盛以后,再来与我大唐决一雌雄。”
第十九章 吐蕃事定
杜荷拿到陈文写的新布条,与禄东赞写的略作对比。
这吐蕃文字对于他而言,不易于是火星文,但他在书法上很有功底,看得出来在笔画上两者的字迹相差无几。何况禄东赞写的仓促,一挥而就,字体也会因此而走样,应该能够瞒混过去。
杜荷将布条藏入袖中,回到了包间。
包间里李敬业正缠着钦陵喝酒,逼的钦陵手足无措。
杜荷暗笑,他们这伙人中就属李敬业最为阴险,最为无赖,也最不要脸,让他缠上谁也吃不消。
钦陵可怜兮兮的求助着进来的杜荷,活脱脱的是一副被调戏了的模样。
杜荷上前将李敬业拉开,在敬酒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布条归于原位。
吃饱喝足,他才放过钦陵,让他离去。
从窗口见钦陵走出酒楼,李敬业一脸的纳闷:“青莲,你这是搞什么平白无故的让我拖着那吐蕃人,他身上的那股味道难闻死了。”
杜荷眯着眼,笑了起来:“这个你别管,反正有你的好处来,我们继续喝”
李敬业也不多问,端起酒杯两人继续吃喝了起来。
钦陵离开了酒楼急急忙忙的回到了驿馆,将禄东赞的信交给了松赞悉若。
松赞悉若将内容看了一遍,眉头却皱了起来,惊疑道:“大相竟然同意割地,让我吐蕃受此屈辱”
钦陵心底并不认同割地赔款,听松赞悉若如此一说,也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拿过信细看了起来。前前后后,反反复复的看了几遍,叹道:“阿爹妙算,我怕是远远不如了。”
“这话怎么说”松赞悉若一脸的疑问,“还有信中的那个什么勾践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
钦陵叹服道:“这是唐人很久以前的一个典故,说越国不如吴国,越王勾践对吴王百般示好奉承,甚至不惜给吴王尝粪,以博取吴王的好感,让吴王对他产生轻视之意。而他回到越国后睡觉只睡柴草,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以记住耻辱,奋发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松赞悉若听明白了故事的内容,恍然大悟:“大相这是要我们学习勾践故意示弱,表示臣服,暗地里却奋发图强,先攻打象雄、南诏等弱国,待力量雄厚了在来跟大唐一较高下”
“正是此意”钦陵肯定了点着头:“王爷,你说我们现在应该如何”
松赞悉若咬了咬牙道:“大哥曾说大相如唐人的诸葛亮,他的话是不会错的,就听他的吧。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实力远不如大唐,应该学勾践的卧薪尝胆,而不是与大唐为敌。我这就进宫求见大唐皇帝,答应他的要求。”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手中的信笺不是禄东赞真正的意思,而是杜荷自己的想法。
这里杜荷故意设下了一个陷阱,他知吐蕃人对于大唐的文化很仰慕,一定有人知道勾践这么一个人物。所以故意以勾践为例子,用勾践的成功,来预示吐蕃将来的“成功”。让他们相信割地进贡是最明智的决策,让他们认为“禄东赞”这番话很有道理,从而忽视最重要的一点:
勾践真正的成功原因并不是在于他的卧薪尝胆,而是吴王的昏庸、败国
当天中午,李世民差人将杜荷叫了去。
“你小子朕都不知如何说了,这么困难的事情,让你用这么简单的办法就办成了”李世民坐在上首,一脸的苦笑。
半个时辰前,吐蕃的松赞悉若前来求见于他。交谈中,松赞悉若态度大变,一举一动,充满了虔诚,让他大感意外。略作商议,发现松赞悉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