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曲率之眼与星芒初铸(2 / 2)

ζ-3团队中最顶尖的材料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的冶炼和沉积尝试后,终于成功制备出了第一段符合理论要求的H-SC线圈样品。

然而,就在将其接入小型化测试平台,进行首次低功率激发试验时,异变发生了!

在能量注入达到理论阈值15%的瞬间,线圈内部的超导状态突然崩溃!并非简单的失超,而是某种更诡异的“能量晶化”现象——澎湃的能量没有正常转化为引力场,反而在线圈内部瞬间凝结成了诡异的、不稳定的能量晶体,如同冰花般疯狂生长,瞬间撑裂了无比坚固的H-SC材料外壳!

“砰!”一声闷响,测试舱内弥漫起灼热的能量蒸汽和材料碎片!

“紧急停机!冷却系统全开!”ζ-3大吼,幸好测试是在多重防护屏障后进行的,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失败的原因很快被分析出来:H-SC材料的超导性能达标了,但其内部的“声子振动频谱”与理论计算存在细微偏差,导致能量在转化为时空涟漪前,先与材料本身产生了某种未被预料的共振,引发了可怕的相变。

“我们需要调整能量注入的波形!”一位能量工程师喊道,“不能是简单的脉冲,必须找到一个能避开材料共振频率的、更平滑的注入模式!”

“或者,改进材料配方,掺杂其他元素来抑制这种共振?”材料科学家提出了另一条思路。

“星芒”团队再次陷入了艰苦的试错循环。他们一边不断微调能量注入的算法,模拟各种复杂的波形;一边尝试在H-SC材料中掺入微量不同的元素,测试其对声子频谱的影响。

时间在一次次失败和微小的优化中流逝。

直到第七次低功率测试。

这一次,他们采用了一种经过数千次模拟优化后的、类似鸟鸣般婉转的多频复合注入波形,同时使用了掺入了微量特定稀土元素的H-SC-7型线圈。

能量平稳注入… 10%... 20%... 30%...

监测屏幕上,代表时空曲率的数值开始出现规律的、可控的波动!

“成功了!时空曲率变化率ΔR/Δt 稳定上升!与SIE模型#47预测曲线吻合度达到99.3%!”负责监控数据的研究员激动地声音颤抖。

测试舱内,没有能量晶化,没有结构崩溃,只有一股无形的、却能被精密仪器捕捉到的引力波动,以测试线圈为中心,缓缓荡漾开来。

虽然这波动极其微弱,距离实战要求相差甚远,但它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证明了材料与能量控制的可行性!

“星芒”的第一缕微光,终于在这坚持不懈的摸索中,被成功点燃!

消息传回控制中心,霍哲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如释重负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