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枚信标的状态与“1号”类似,均处于休眠待命状态,并未激活最终的、最强功率的引导模式。
“他们还没来得及完全激活……”林夜看着星图上三个被精准标记出的红点,长舒了一口气,“万幸我们发现得早。”
“但也意味着,‘虚空之影号’很可能还会回来尝试激活它们。”霍哲的眼神没有丝毫放松,“我们的时间依然紧迫。”
找到了所有信标,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反而带来了新的抉择:是立刻摧毁,还是尝试研究甚至利用?
经过高层紧急磋商,最终决定:对“2号”和“3号”信标实行严密监控,暂时不予摧毁或触动。一方面,可以借此研究其技术,或许能反向掌握“虚空撕裂者”的某些通讯或导航协议;另一方面,保持信标原状,或许能在未来必要时,将其作为诱饵或陷阱。而已经被捕获的“1号”信标,则继续深入破解,力争获得更多情报。
与此同时,生态舱段自身的战力提升计划也在同步高速推进。
有了之前与“虚空之影号”交手的宝贵经验,王猛的训练更加有的放矢。他模拟出各种极端恶劣的电子战环境,甚至将“蜂群自杀式攻击”、“高级隐身单位突袭”等战术编入常规演练科目,极大地锤炼了舰队官兵在复杂干扰下的应变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
ζ-3的团队则成功逆向推导出部分“虚空撕裂者”小型攻击艇的引擎签名和护盾频率特征。虽然无法完全复制其技术,但据此开发出的针对性干扰模块和穿甲弹头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并加装到主力舰艇上。下次再遭遇那些自杀艇,生态舱段舰队的拦截效率和杀伤效果必将大幅提升。
θ-9主导的“星尘网络-星之子能量联动”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通过构建更稳定的能量引导通道,她成功地将“星之子”的纯净能量更高效、更安全地输送到三座关键的“坚盾”级防御平台之上。
接受能量灌注的平台,其武器系统充能速度显着加快,护盾生成器的效率和稳定性提升了接近百分之二十,散发出的能量场甚至对周边空域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净化”效果,使得“虚空撕裂者”那种依赖空间扭曲的隐身技术在其作用范围内效果大打折扣。
整个生态舱段,从深空监测到舰队作战,从防御设施到能源网络,经历了一场由外至内的、扎实而高效的淬炼。它就像一块被投入战火熔炉中的百炼精钢,在一次次的敲打与冷却中,祛除了杂质,凝聚了结构,变得越发坚韧和锋利。
霍哲站在控制中心,看着综合战力评估报告上那条持续上扬的曲线,以及星图上那三个处于严密监控下的信标,心中稍定。
敌人依旧隐藏在暗处,威胁并未解除。但生态舱段已经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只能被动防御的稚嫩存在了。它拥有了更敏锐的感知、更坚固的盾牌、更锋利的刀刃,以及更加谨慎和成熟的战术思维。
“保持监控等级。继续消化技术,提升战力。”霍哲下达指令,声音沉稳而有力,“下一次,当阴影再次袭来时,我们会让他们知道,这里已不再是他们可以随意窥探的后花园。”
星耀之渊中,生态舱段这把已然出鞘的利刃,寒光内敛,却已做好了随时斩向任何来犯之敌的准备。平静的海面下,激流仍在涌动,但航船已然更加坚固,船员也更加老练。未来的风暴或许无法避免,但他们已拥有了与之抗衡的更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