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9章 公众号(2 / 2)

“老板,有发现!”负责分析数据的技术员报告,“目标在编辑发布完每日的推送文章后,并不会立刻下线。他会习惯性地、快速地点开公众号历史消息列表,然后……特别关注几条带有特定类型广告的推送。”

“广告?”

“是的。‘南洋商贸资讯’偶尔会接一些廉价的商业广告,比如二手设备转让、特产代购、语言培训班之类,通常以图文链接的形式插入在推送文章的末尾。目标对那些普通的商贸文章兴趣缺缺,发布后几乎不再查看。但他会对几条特定的广告链接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

技术员调出数据记录:“例如,一周前发布的一条‘清迈优质山竹批量供应’的广告,以及三天前的一条‘曼谷仓库短期租赁’的信息。他会在不同时间段,反复点击这些早已发布过的广告链接,每次点击间隔数小时甚至一天,而且点击后不久,我们就能监测到他那边有微量的、指向不明外部服务器的加密数据传出,虽然很快中断,但模式固定。”

这个发现让李刚精神一振。公众号本身是清白的,但它成了一个完美的、动态的“布告栏”。那些看似普通的广告链接,就是Z组织用来传递信息的“死信箱”!

颂恩作为“布告栏”的管理员,他每天发布的商贸资讯,是为了维持公众号的正常运营,掩人耳目。而他真正的工作,是监控那些预设的广告链接——这些链接很可能被植入了特殊的追踪代码或作为触发机制。当组织其他成员(比如需要接收指令的行动组,或者更上层的“掌柜”)点击了这些链接,就会向颂恩这边发送一个加密的信号(或许是通过链接指向的、隐藏的服务器脚本),告知他“信息已送达”或“有新的指令待提取”。颂恩反复点击查看,可能是在确认信号,或者是在特定的时间窗口内,通过这种方式与上级保持单向或双向的、极其隐蔽的联络。

“高明。”李刚不得不承认这种通讯方式的巧妙之处,“利用公开的、海量的社交媒体信息流作为掩护,将通讯信号隐藏在无数正常的用户点击行为中。除非像我们这样进行长时间、高精度的定点监控,否则根本无法从网络层面发现异常。”

他立刻下达指令:“锁定所有被目标重点关注过的广告链接,进行深度技术分析,尝试找出其中隐藏的代码。同时,扩大监控范围,不仅要盯住颂恩,还要设法监控这些广告链接的实时访问数据,我们要知道,除了颂恩,还有谁在什么时候点击了这些链接。这很可能就是找到‘账房’、‘掌柜’甚至行动组的关键。”

“是!我们正在尝试通过公众号平台的安全漏洞……不,是‘合作接口’,获取这些链接的访问日志。”北斗立刻领会,这种时候,一些非常规的技术手段就派上了用场。

一条全新的、更具潜力的调查线索被开辟出来。千门的猎手们,顺着“公众号广告链接”这根看似微不足道的藤,开始向着Z组织更深处,悄然摸索而去。这一次,他们触碰到的,或许是这个幽灵组织真正跳动的脉搏。